當提到公路車輪胎,許多車友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馬牌或是瑪吉斯,但其實來自法國的經典品牌 Michelin,近年來在公路賽領域的表現也不容小覷。從我自己過去第一次使用Michelin All Season 系列開始,到這次試用的 Michelin Power Cup(有內胎版本),都給我很棒體驗。


安裝初體驗
一開始在自己的社群平台放換胎的照片,意外頗受好評(?!)(看來會自己換胎的女車友實在很少
)但其實這次我安裝的是有內胎版本,相較於無內胎設計,安裝上簡單許多,輪胎本身蠻容易上胎,連我都可以輕鬆完成,相信大家應該也沒問題。根據廠商建議胎壓74-87psi,我個人習慣打到 80 psi,胎壁支撐性良好,而胎面幾乎是光頭的平滑設計,直接看應該能感受到「這條胎是為速度而生」的氣場。
Michelin Power Cup 系列特色
Michelin Power Cup 公路車輪胎提供多種尺寸規格,並有黑色與復古胎側兩種版本可選。主要產品特色如下:1. 最佳滾動阻力-輕量化設計,經由芬蘭獨立輪胎測試實驗室驗證,滾動阻力表現優於同級產品。
2. 強化防刺能力-採用 Aramid Protek+ 專利防刺保護層,整體防護力提升約 20%。
3. 穩定抓地力-導入 Michelin GUM-X 技術,無論乾地或濕地皆能提供良好的操控穩定性。

山路、丘陵、平路全面實際測試心得
這幾個月剛好在準備雪巴賽事的大雪山站,因此騎了不少長距離山路和丘陵,當然也少不了平路。簡單來說這條胎在平路巡航時的表現非常滑順,即便遇到微上坡或無風路段,也能輕鬆維持速度,踩起來非常輕盈,滾動阻力低的特性明顯感受得到。
雖然胎面幾乎為光頭設計,但出乎我意料之外在大雪山站下坡路段過彎表現都非常穩定,完全沒有打滑的狀況。尤其雪見下坡出名的路況不好,更能清楚感受到輪胎與地面間的咬合感,讓人更有信心放膽操控。

有關耐久與抗刺性方面,由於女生畢竟體重較輕,騎乘風格也是順順踩型,因此坦白說很少遇到輪胎過度磨耗或爆胎的情形。我一般習慣8-12個月更換輪胎,這條胎目前累積騎乘約近2,000 公里,目測看不出胎面磨損狀態,另外也沒有發生爆胎情形
,但從胎面的防刺結構與過往米其林產品的經驗來看,應該足夠應付一般路面的小碎石與沙粒,耐用度沒問題。結語:比賽型輪胎中的實力派
Michelin Power Cup是一條在性能、速度與穩定性三方面表現均衡出色。對於追求效率與極速快感的車友來說,這款輪胎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在有內胎的選項上,更讓人在比賽和平時出門都能安心騎乘。
另外感謝這次同時能參加環法日月潭站,這真的是太棒的比賽,路線很美而且天氣舒適,路況也是極佳,但然後我又要去雪巴阿里山站了(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