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600已經有R-R interval的功能了。小弟沒詳查,不知CS600X是否有對這個功能加強?
rcpeter9788 wrote:
謝謝,剛看了您的部落...(恕刪)

您好:
感謝您看的起小弟的文章啦,有機會也一起研究,我個人比較過,polar的核心價值在Polar ProTrainer 5,而這套軟體只要拿的到,每台電腦都可以灌,就像快樂版的軟體,不過沒有表體,這個軟體幾乎一點用處都沒有,換具話說,兩者要互相搭配
至於我個人建議要入手的話
在預算比較有限的情況下
三鐵錶s725x 單車錶cs400
預算較充足的情況下
三鐵錶rs800 單車錶cs600x(cs600)
s725x和cs400是屬於上一代頂級的產品
而rs800和cs600x是最新的產品
主要的差別
1.感應器用了最新的W.I.N.D的傳輸技術,感應器體積更小
2.記錄最短時間也從5秒降至1秒,代表記憶體容量更大
3.而我之前用的s725x並無法在電腦上編輯好運動區間,然後上傳至錶體,cs600x就有這方面的功能,而cs400我並不清楚,沒有用過這顆錶
4.cs600以上,有R-R心率變異區間記錄
大概差異就如以上,我不是專業賣家,我只是使用者的瞭解比較而以
而CS600及CS600X的差別,我記得好像是記憶體容量大小有差別,還有X的版本有支援G3 GPS W.I.N.D,其於都一樣。
而RS800我記得無法支援POLAR的功率計,而CS600。CS400甚至S725都可以支援
請問kevin大大 R-R interval 這功能有何好處?如何利用?
我是用800這支,功能強大,TRAINER程式 好複雜,搞了好久
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
MATT 7887 wrote:
請問kevin大大 ...(恕刪)

不好意思,這本是我想下一篇寫的文章,因為我也不是醫學專家,只不過做了一些研究
所為心率變異,就是心跳與心跳間的時間差異,這樣說好了,一分鐘如果心跳跳60下,不見得心跳就是每秒跳一下。
心率變異的影響範圍很大
由錶體記錄後上傳到Polar ProTrainer分析,可以看到心率變異在醫學上最常檢測的兩套方法
時間領域分析法(ssnd.Rmssnd等數值),及頻率領域分析法(HF.LF等心跳頻率時間)
由上的記錄反覆比對後可以看出交感及副交感神精的張力
以上說明完畢

我個人決非此一領域的專業,我想這方面的專業應該到心臟專科的醫生,或研究人員,不過從長期的記錄,和自覺狀況的分析,我想可以看到POLAR錶中R-R心率變異中的數字,在總功率的部份數值越多,代表心臟的負擔少自主神經控制心跳的狀況多,而LF或HF的數字代表交感及副交感神經控制心態的情況有多或少。

大概就是這樣,心率變異我想有經驗的人可以藉由POLAR匯制的圖就可以看出心臟使用的狀況,及運動抗奮或疲倦的程度,這是非常專業的領域,恕小弟能力還很不足,等小弟有研究的更清楚,再來跟大家分享,或是有專業的朋友來釋疑,這樣就太好了
kevin 謝謝你的說明,說真的,我只知道錶體如何開啟此項功能,
但回到程式中,我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看.
另外再請教一個問題,在騎乘選取區資料裡面的數據 恢復期心跳
這個數據代表為何? -10 與 -80 哪個是好的?我感覺騎的強度越高
負值越大!


kevin.chou wrote:
不好意思,這本是我想...(恕刪)

看起來真的不錯,如果還能測QT interval(甚至QTc)那就更好了
跑步,騎車,游泳~~
MATT 7887 wrote:
kevin 謝謝你的...(恕刪)


有機會我會在我部落格寫的圖文並茂一點,不過目前遲遲無法動筆的原因,是有些地方我還沒攪的很清楚,寫出來也只是半調子
至於你所說的恢復期的心跳數,是一個最低的心跳,和最高心跳的相減值,如果你今天平均熱身五分鐘取得一個值,大約會是一個負值,因為你從安靜心跳慢慢到達熱身心跳,最低的心跳,和最高心跳相減,就是大約的恢復期數值。
不過你努力騎了半小時或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在不斷的最高心跳和最低心跳在不同時間相減後,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久,相對恢復心跳的負值就會越大。
這樣說好了,你騎一個14%的坡3公里,坡底開始記錄,到達坡頂停止記錄,那這個值為-80,不過隨著你下山時心跳逐漸減緩那這個值到達山腳可能只剩-40,如果你再緩合的騎一段路回家那這個值可能會便成+值
如果你每天都騎同一段路,或在訓練台做同一個強度訓練那恢復值的心跳,就可以跟過往的記錄做比較,如果你的值負值數量做比較,你就可以知道你賓天是否有努力的騎車,換具話說如果負值越小,到達目地的時間一樣或越短,那代表跟以往比較,心肺功能是有進步的。
這是我個人的研究,沒有求證過,說出來與您討論一下,如有說錯,不要見怪
真的很感謝kevin費時指導,
看來POLAR這軟體比想像中更複雜及專業,
期待您BLOG的精彩說明囉!
恢復期心跳與kevin 說的,我感覺好像不全然是這樣.
我貼兩個數據給你看看,不然就是我誤解你的意思.
第一份是我爬北宜到石牌的數據.
第二份是我跑風櫃嘴 故宮到涼亭不含下山.

能量消耗 2083 kcal
心跳數目 28099 心跳
恢復期 -18 心跳
最低心率 90 bpm
平均心率 131 bpm
最高心率 171 bpm
標準分佈 21.4 bpm

能量消耗 905 kcal
心跳數目 9739 心跳
恢復期 -68 心跳
最低心率 112 bpm
平均心率 155 bpm
最高心率 188 bpm
標準分佈 13.8 bpm

恢復期心跳並不是最高心跳減最低心跳耶!


MATT 7887 wrote:
恢復期心跳與kevi...(恕刪)

我也只是研究中大家討論

我不住北部,所以路線上我不清楚強度。
不過可以看的出來第一組數據,騎乘的時間較長,我推斷上上下下的山路比較多,有比較多喘息的時間
而第二組數據
應該是短而強的路線,一路上應該都是用高的強度去拼,到達山路的頂點或終點就馬上停止記錄

我所謂的最低與最高的心跳相減,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明,如果你將你所作的記錄如果有同一次路線有爬山段,和下坡段,分開來看,你可以看到爬山段的數據應該都是負值,而下坡段就是正值了,你提供的數據已經在一段的時間內不段的加總及相減,當然不會單純只用最低心跳與最高心跳相減而得。
你第二組的心跳數據,應該都維持在高強度下去記錄,中間很少有喘息或恢復的時間,所以恢復期的心率負數值比較大,相對來說,或許根本都沒有所謂的恢復期。
第一組就反之了,強度我不能斷定不高,不過依整趟路的比例來說,高強度的時間,和可喘息恢復的時間,幾乎可以說是接近1:1。
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從開始到熱身結束記錄5分鐘,然後看這個數據,你會發現恢復期的數據的負值一定還會比你第一組的數據還要更多(熱身期會比你騎第一段路線還辛苦嗎?當然不是!只是熱身階段,心跳會從很慢越來越高,就所謂恢復期很少,負值就會變的很高),而且很接近最高最低心跳的相減值。

恢復期就是,恢復期心跳數,負值越大,越沒有恢復期,心跳強度是不斷的往上提
越接近正值,就是強度有高有低,有恢復的時間
以上這些都不代表負值越高就代表越操,因為這個值經過不斷的相減相加,時間上的強度高低也要考慮在內。
不知道我的看法這樣跟你說明,不知道您能不能瞭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