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刷卡很正常,不用急著追,先轉移注意力
2.適當迴轉速,你這台齒比應該足夠
3.緩坡往後坐(股大肌耐力較強),陡坡往前坐(爆發力較強),感覺酸就轉換,會用臀大肌爬坡應該成績也不會差到哪裡
4.別急著重踩,保持小腿肌肉非緊繃狀態,留著極陡坡抽車使用。(我是極陡坡十幾趴會下來牽哈哈年紀我們應該差不多)
5.呼吸反正吸吐,吸吸吐,還是吸吐吐都可以,這不是廢話嗎?重點不是這裡,是真的吸進去,深呼吸知道喔!是真的把空氣吸進去
我目前還可以彰化直接水里塔塔加下到阿里山直接到嘉義喔!年紀不是問題!重點是要有目標,比方我每年都會騎到白河看蓮花,上塔塔加看櫻花梅花,油桐花季更是繞遍苗栗,主要是看花,騎車目的是蝦米,單純爬山粉累喔,有目標就不同了哈哈,像我路邊看見氣質熟女有時還會偷瞄一下,哈哈騎車不一定只是騎喔
一般配到32T已經是足夠應付大部份的坡了,
再配更極端的齒比,我總覺得一來用的機會少,二來已經有點失去運動(訓練)的意義,
(或是過陣子又開始不解,為什麼別人28就能上,我就只能36龜上去之類的..XD)
我會傾向,在32T的這個配置上,多騎多習慣迴轉配速,
否則,用極端齒比騎車,速度跟用牽的可能差不多吧,太依賴輕齒比,也比較無法提升自我能力,
總結就是,32T夠用,但應用的經驗與肌力養成需要花時間去透過實際騎乘來累積。
(先試著習慣一陣子,多騎幾次會有不同的心得的,帶來的進步就足以COVER齒比的效益)
(瓶頸不是因為齒比不夠,而是較少騎乘爬坡路段,肌力體能甚至技巧還沒帶上來)
在體能上,我並不期望能有多大的提高,當然,努力運動,體能應該會有一定的提升,可是在體能提升前,只能用這種俗稱"卑鄙盤"的方式來改善了。
Monte920 wrote:
我是建議先去租FCR...(恕刪)
我的目的,就是用時間換取體力,不趕時間,慢慢龜,總比上不去的好。
禾勝 wrote:
那就平路先騎,固定...(恕刪)
stevechang wrote:
我個人是認為要以一...(恕刪)
之前就是先以24速小徑在河濱悠遊,一開始板橋~淡水來回需要近6個小時,喝掉5罐600cc飲料,回家後體重還掉2~3公斤的那種體能;一段時間的騎乘後,車上的快樂碼表顯示,河濱順風時可以短時間達到18.x公里/每小時,正常速度為14公里上下;一年多後,覺得體力有所進步(可以用騎的上新月橋,關渡橋還騎不上去),才更換成anyroad的,最近的快樂表顯示,河濱無風時的正常移動速度(不含休息)為20公里上下(不符合板橋騎兵團的幼幼班資格),體能雖然不符合一般人的標準,但已經是目前為止最佳狀態了,短期內應該不會有明顯的上升了。
小色狼 wrote:
胎皮是32C紋路的...(恕刪)
咱倆的體中約若,我大概再重您一些,您可以將武嶺當成今年的目標,體能應當不在話下,對您只有仰望了。
chachaping wrote:
50x39x30T...(恕刪)
可以只換內齒片?如果可以這應該是最佳方案。
這兩天到車行請老闆幫忙,先用用看。
萬一還不夠,再來將飛輪換成34T或36T。哈哈哈!

真是太感謝您了!

同事剛來給我看了他們從下巴陵騎(登山車)到石磊國小的照片,誘約我參加7/7的水蜜桃之旅,如果換完效果不錯的話,可以考慮參加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