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rite wrote:
MC-E也有串並聯的問題啊!若要用引擎來比喻的話,MC-E和四顆Q5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四顆小引擎,而且在LED的領域裡,很多時候,多顆小引擎還真的比一顆大引擎好用,這也是MC-E為什麼要用四個小「核心」,不用一個大「核心」的原因。
4顆Q5和MC-E就小弟的愚見是各有優劣,如何不堪一擊,願聞其詳。
有許多前輩發表不同的看法,小弟覺得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比較多的部分應該是適不適合與整體設計的問題。
之前做過一個實驗,把四顆晶片MCE LED 用兩串兩並的方式來驅動,驅動時都是使用定電流的方式,分別是350mA 或是 700mA ,而鋁基板的面積大概是27X97X1.5mm 應該比各位用的鋁基板大一點。
當我以700mA驅動其中兩個晶片,在熱平衡之後單位距離測量到的數值是100lux,然後再把另外的兩個晶片驅動起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原先量到的100Lux竟然降低,照理講要有一些漏光發生,原先量到的100Lux應該要增加,結果是不增反減,後來推斷是因為散熱不夠,接著就是用加快空氣流量的方式,增加散熱速度,結果原先的量測點就高於100Lux。
所以,實際上操作,再加上一些量測,應該就有一些心得,心得就是散熱非常重要。縱使沒有光衰,但是光效能卻是變差了,不要忘記,430lm是要維持是晶片溫度維持在25度時測量到的數值,不是環境溫度,是指LED內部核心的溫度。所以,量產品都很難達到這樣的條件。
再來就提到光學,四顆XRE Q5的晶片,需要的是四個光學系統,不管你是用透鏡或是反射杯,但是MCE只要一個,我還沒看到有哪一家的透鏡裡面可以塞進兩顆以上的XRE LED。
初步的結論,如果要考慮光學設計,MCE 會比較容易設計,理論上是MCE若是封進四顆Q5晶片,光效能是與四顆XRE的Q5相當,實務上如果要取得最大的光電轉換,當然是四顆XRE的光效能會優於一顆MCE,因為LED核心溫度產生的熱會造成LED的光效能變差,但這不是被破壞的光衰。
MCE是一顆效能很高的LED,至少單位立體角度的光通量非常高,在使用時務必注意到光學的處理,否則會造成大家很大的困擾。
以上是小弟小小的心得,希望可以給各位大大參考。
孔明車燈
MC-E M bank 與XR-E Q5的性能參數,這二者都是CREE的產品,
而MC-E M bank 的輸出流明值是430lm(350mA),而XR-E Q5的輸出流明值是107lm(應該也是在350mA產生的),
如果4PCS的Q5分別都輸入350mA的話,就應該有4*107=428lm(非常接近430lm),依個人的判斷,
MC-E M bank 與XR-E Q5的晶片,應該是同一等級的,甚至有可能是用相同的晶片所封裝成的,
以上是個人的推測,但就小弟我的工作所測試出來的結果,多晶封裝在同一個基板上時,
chip與chip之間的熱是會相互影響,這一點是我所確定的,同時間會影響光的輸出,
所以,就理論上而言,在350mA輸入電流的前提下,MC-E M bank 與XR-E Q5*4的亮度,
應是會是非常、非常的接近,但是,就封裝後的實際輸出上,XR-E Q5*4的亮度,
還是會比一個MC-E M bank的LED還要來的亮,因為單一晶片產生的熱,其導出的速度一定會比4個chip,
還要來的快速,所產生的熱光衰,也是會小於4個chip封裝的熱光衰,
以上是小弟我的個人見解,如有錯誤請高手指正,謝謝。
您以經說出我想說的話了,很感謝有專業的人說出專業的話,因為我是有看過實際的實例才會用比喻比略為點出,因為若單棵Q5 實際上要扣掉很多的折射率影響效果,若使用越多棵光的效率折扣會更多,再加上溫度和光的效益比,很多專業人士都大早己發現這樣的事情了,所以韓國才會先行推出 SSC P7 這樣的led,假使那樣的led光效率不好,為何CREE 公司又要防效同樣的製程做出同樣的商品,他大可做出比 SSC P7 更好的多陣例分離如 Q5 X 4 的產品問世,或許我所分析的並不全是對的,但至少 CREE 等大廠己經做出相對的光效能最好的方式了不是嗎?
PS:不過最後要說的還是,多多吸收知識就好了,人性品德更重於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