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nkset 46/30 比較起 50/34 爬坡應該比較省力,但省力的程度有夠明顯嗎?值不值得用五六千台幣去改裝?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巧遇 荷蘭三鐵教練
爬風貴嘴 * 3趟,最少

大盤 52-36 + 飛輪25T
一趟至少要25分鐘以內完成

身高好高



先練基本功吧

改來改去也不會變快

最快就是先減肥 BMI 一定要低於15%

另外要有一個概念 你降低BMI,但是相對你的肌力也要增加,BMI看的是肥油

很多跑馬的 不到 10%
陳彥伯也不到10%
如果以 175CM 的身高,體重可能要押在60KGS不是問題



Warren Barguil (2017年的環法爬坡王)
身高 182 CM ,體重61KGS
什麼盤都吃
taiyoto wrote: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巧遇...(恕刪)


我想你說的是體脂率吧?
看來這邊比較適合先改53/39配11-25飛輪把腿力練起來.
maxpayen wrote:
人是會有墮性的
輕齒比騎久肌力會變差 除非有刻意去補足重齒比訓練
哪天突然需要踩重的時候就無法應付
輕踩跟重踩的訓練都一樣重要


+1

我一直堅住最後底線是,「大盤34配飛輪30T」(朋友都是 25T or 28T),

如果爬坡失敗,那就是「肌力不足」,面對自己劣勢去鍛練肌力,

而不是本未倒置去配大盤30T,

「肌力不足」卻一直練「心肺」 ,練個五年也是「事倍功半」。
除非神腳
平路都是50-11在踩

不然46/30大盤+25飛輪夠練了
齒密度也比50/34+28飛輪好
30*25=1.2
30*28=1.07
34*28=1.21
34*30=1.13

基本上換上去只是多了一檔救命檔
而少了一速高速檔
50*11=4.54
50*12=4.16
46*11=4.18
46*12=3.83
跟本沒啥差

不是換上46/30就是在練心肺
是”自己“ 才能決定今天要練心肺還是腿力
ac_zephyr wrote:
Crankset 46(恕刪)


會的。不論大盤或小盤,你都少了4個齒。整個齒盤的尺寸/半徑也變小,你可以追加的cadence變多,爬坡會相對上輕鬆。至於有多輕鬆,主要還是看你後面的cassette的組合。

上面有的人說chain ring怎樣怎樣的。我只能說,腳踏車不是一個死技術。我記得以前高中時看到報章提到世界上那些真正的頂級車手,他們的輪組不是看"組件",而是看"單片"的。每次比賽根據路況取捨組合。一片一片地裝上車,不像我們是買一組回來裝上車。我手上有兩組10速cssette,11-32T,但是前面是11-12-13-14-15,後面才是像登山車一樣跳2~4齒的齒盤(17-21-24-28-32)。這樣的輪組兼顧公路車在平地上需要的加速和棉順感,也有爬坡時需要的驅動力和爆發力。我的chain ring是50-34T。

Chain ring方面,你要好爬坡就會損失極速。46的最大加速不會比50的好,只在爬坡上輕鬆些。但是要真的說有多不好.....你的cadence快些的話,其實46可能還快一點,因為起跑點的加速就先贏了! 50T的是速度上去後才佔優勢。

一切就看你騎車的路況需求了。最近看了大家幾年前都在放的啥東進武嶺影片。你要好爬,裝登山車用的大盤和中盤(44-33)看看,但是下坡時你的最大速度會遠遠落後50T的。
會想換(超)壓縮盤或是大飛輪的騎士,包含我,
大多都是腿力不足,爬坡沒力的。
基本上,就算騎在平地,11齒的飛輪都用不到,
可能還會用到15齒,等同前面四個齒盤都是多餘的。

今天從50/34改成48/32就多一個齒盤可以用,
再進一級46/30,可就多兩個齒盤可以用,
如果連飛輪都改,11-34 or 11-36,又可多出一、兩個齒盤。
雖然說要跟上其他重齒比的人,要用更高的回轉數,
但,如果不跟其他人比,只跟自己比,
雖然轉動的次數變多,心律變快,但節省下來的肌力,
原本爬不上的坡,就可能可以不落地的一次攻頂。
46/30 好用, 我有三台車輪著騎, 目前已經有兩台車換成 46/30 了, 第三台車準備也這樣換, 要便宜的話, shimano grx 的大盤 2600 就有了
我個人是覺得好處有幾個
1, 爬坡的時候, 46/30搭配 11/28, 最輕的 30-28 相當於 34-32, 但是前者齒比比較綿密, 而且飛輪要上到 32T, shimano 後變得是長腿後變, 如果你是舊零件, 你要用到 32T 飛輪, 除非是 sram apex 後變, 不然還不好找
2, 平路的時候, 我在用 50T 時, 飛輪的前面 3齒根本很少用到, 根本就是 4,5,6,7 齒在換而已, 現在換成 46/30, 飛輪的前面 3齒用的機會增加, 可用的 range 真的比較多, 前面有人算過 46+11 如果踏頻90, 時速可以到 47, 而"有在考慮換 46/30的人", 平路無風的環境下, 他也踩不到時速 47, 所以根本不會影響巡航速度
3, 11-28的飛輪, 用短腿後變就可以了, 不用換長腿, 而短腿後變的調整真的比長腿後變來的好調, 我自己也不會組車, 我都是請車店組, 給你一樣的車, 就算飛輪一樣都是 11/28, 但長腿後變跟短腿後變比較起來, 短腿行程短, 一定會變比較快

ac_zephyr wrote:
Crankset 46(恕刪)
借樓問一下。

請問大大們,Giant TCR 可以換 SRAM 1x12 嗎?

我的 TCR PRO TEAM 出廠的時候是搭配 52/36 x 11/30,那個時候已經是比較輕的齒比,在前幾年,大多還是配 11x28,不過,現在已經都變了,現在 Giant TCR 主推 50/34 x 11/34。

因為,平路就固定在同樣齒比,固定 30kph 巡航,95-110 rpm 已經很習慣。

降一檔,會覺得有點硬,速度也過快,在大台北河濱,跑個 30kph 差不多,再上去壓力就很大。跳一檔,速度會上到 33kph,在河濱,這個速度會覺得壓力很大。

退一檔,又太輕。---> 換言之,現在找到的檔位是 sweet spot,是最甜的檔位。

在大台北,不是平路,就是騎山路,山路又很固定,通常都是 6% - 10%,從平路轉攻 6% 坡度,換一個檔位肯定不夠,好在 R8000 真的很順手,變速很快,一次常常都是二檔、四檔在切。

至於,小斜坡,2% - 4%,幾乎等同平路,沒有爬坡的感覺,正常順順騎,腿力還行,20kph以上通過,也沒有感受換檔綿密的必要,反正直接踩過去了就是了。

下坡的話,直接切大盤,但是,下坡總是很快就騎完,因此,絕大多數的騎乘都是固定在一、二個檔位以內而已。

我是騎休閒的,不是競速的,沒有必要把體力用到底,因此,大家常常都在講『綿密度』應該是很重要,只是,對我來說,這感受到很低很低...

所以,有在認真考慮想把 Ultegra R8000 整組,直接換成 SRAM 1x12 系統了,只是不知道 TCR 車架能不能裝?

謝謝大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