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大盤、飛輪問題請教😐

isohera wrote:
林老師類....開版(恕刪)
三盤實在多餘,兩盤真的夠了
單盤就比較變態點

其實 11-34 只是對衝平路不友善
其他方面 (散步、緩坡、爬牆) 都很好用的
樓主只需把齒盤換成 50-34 就很讚了
這也是成車很常見的組態

11-34 可以裝在 10 速棘輪座上老實說非常誘人
但我還是不會用
沒 14、12T
TONY1978
三盤其實還滿強的 只是一般人好像覺得很低階
jcchiou
小盤當擋鏈器, 不會多餘啊, 比所有檔鏈器都能確實防繞鏈傷車架
該更新更新的是自己的大腿及心肺能力
新手騎不出好成績就會怪器材
結果花錢換東換西的成績也沒有明顯的變好

花錢改車不如買一台普通的訓練台(油阻式or滾輪也才幾千塊)
多踩台成績應該會有明顯的提升
有稍微看了一下樓主之前的文章
如果還是同一台車的話,HASA RS2原車配置應該是50-34+11-34
是爬坡車普遍會配置的大盤、飛輪
但樓主的卻是52-36 + 11-34,這種搭法就比較奇怪
且樓主的主要需求是平路,
然後11-34我自己在使用確實會覺得平路變速不綿密,這樣看來
可能要改飛輪(最大尺片34 --> 30)+後變(GS --> SS)會比較適當
(GS: 涵蓋11-28T 到 11-34T;SS: 涵蓋11-25T 到 11-30T)
我會認為飛輪的最大尺片要到30T,才能保留一些爬坡的彈性
但要11-30還是XX-30,可能就要交給專業的了


另外變速系統怎麼改,不大會影響到"均速"啦
大概會跟變速的流暢度、體感比較有關
畢竟最小片的飛輪也用不大到
要提高均速還是練車提升腿力比較直接
彦立
感謝你的建議。
KH_Jimmy
抱歉,我沒看清楚,如果只用到11-30的話看來還不用改後變,但11-25的話就要了。因為我其實也是跟iso想法差不多,就兩顆飛輪來應變地形,所以才會打上要換SS後變
KH_Jimmy wrote:
有稍微看了一下樓主之...(恕刪)


謝謝您的詳細閱讀,
HASA RA2已出售了。
目前是騎乘 美利達 瑞克多 5000
所以大盤是配置52/36  飛輪11-34。
附上圖片
龍貝爾
這應該有改過飛輪 我也是騎銳克多 但搭的就是11-30的飛輪 而且我有留意過 銳克多通常不會配到34 第三代(含)以前甚至只有配11-28
彦立
龍貝爾,的確,上官網看是配11-30飛輪,這代表….店家???
團圓嚕 wrote:
該更新更新的是自己的...(恕刪)


謝謝前輩的指教,我的文字表達並不好,
也清楚一切都是靠腿力。
但想說明的是每項運動都存在專業,
不管是軟體、硬體、知識,都需要我自己
不斷學習。

開版詢問其實就是提供自身現在遇到的狀況
,來跟前輩們討教,討論,是否有可改善。

今年2021、1月購入HASA RS2,在這之前騎車
已經是小學時代(約莫20幾年前)、牽車也是懵懵懂懂的在騎與鍛鍊,但單車似乎也不是那麼簡單,到現在也才了解原來大盤 飛輪的形式
多樣且包含如此多的精髓。

謝謝各位前輩的建議與指點。
KH_Jimmy
大家互相交流啦~像最前面asdsa大大的建議就很不錯! 我的建議就單純體感而已,參考參考。另外我上面回文的建議有誤,已更新在留言處。
彦立
感謝兩位大大提供資訊與建議,小弟獲益良多。
首先恭喜你的平均踏頻超過90rpm,很多人辦不到這種迴轉速。

我把你用的齒比繪製成圖,
橫軸為時速,縱軸為檔位。
藍線代表小盤,紅線代表大盤。
黑線為大盤與小盤合併後扣除小對小、大對大的結果。



在這組齒比中,
最低速度為11.6km/h,再下去迴轉速就會掉下來;
最高速度為51.9km/h,再上去就會要求更高的迴轉速。

特別標註(X, Y) = (27.18, 2)這點,對應的齒比為(52-21),是你提到舒適的齒比,
時速為27.18km/h與你提供的均速接近,
代表你提供的圖表是真實的,
也說明這套方法基本上沒太大問題。

由於只有一筆資料,我只能勉強推估你的FTP可能位於220-250W之間(不是很準確),
而這個FTP是無法有效發揮這個大盤組的,
最終會導致大倍率的組合(52-15, 52-13, 52-11)很少使用,
因此你可能會需要更換更合適的大盤組。

請你回顧一下以往過去的騎乘經驗,
爬坡時是否會經常低於10km/h,
或者將來這台車是否會需要去爬大山?

如果是,建議改用超壓縮盤(46/30),否則考慮CT盤即可(50/34),
除非你有超過時速60km/h的需求,否則超壓縮盤是足以應對的。

最後附上幾種常見的齒比,
你可以細細品嘗各種組合的優缺點,
思考最低速(爬不動)、最高速(衝刺需求)、齒比密度(綿密感)何者為重,
進而決定自己喜歡的組合。



hwr
獨推的話平路上60機會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團騎跟上“火車頭”
彦立
hwr 謝謝前輩提供的組合,好讓我知道改朝什麼方向前進。
Evos wrote:
首先恭喜你的平均踏頻...(恕刪)



先謝謝前輩的用心繪製了圖表。非常感謝。

FTP目前未正式測試過,不過謝謝您的推估。

平時常騎的山平均坡度10%以內,回看資料在10%以內還可以免強維持在12Km左右。
不過這資料是騎HASA RS2 
爬坡車CT盤配11-34飛輪。

目前騎空力車52/36 11-34騎過一次一樣路線,
只有慘不忍睹…7、8km在龜速。

是沒有要60km的需求…

您的建議我會在好好思考的,非常感謝。

附上不成材的腿力爬坡。

10幾年前買車後只換過一次12-27後飛輪
可憐如我還在用53/39大盤慢慢龜
現在的成車配比就比較務實了
但是前幾年處理運動傷害,荒廢了
現在復健中體能差
會覺得53/39是有點負擔

問我我是最有感的
遙想當年
北海岸或是西濱這種丘陵地形
順風狀態掛大或小盤都是滿好騎的
因為掛大盤,還是有齒比是重疊的,剛好我喜歡用
那時腿力足,迴轉也快
要用到前大後小機會很少,也只有到50km/h以上才有機會
更何況自己體力也不能這樣獨推很久
掛大盤爬陽金仰德,也可
其實也沒比較厲害,就是可以爬的程度而已
現在的話,就完全用不到大盤
所以癥結還是是力量跟心肺的問題罷了

我個人就不是那麼在意齒比綿密的問題
路線騎多了,再怎麼綿密的齒比
也還是有需要腿力克服的狀況
所以還是要雙管齊下
硬體選太極端的配置,就會有些狀況無法匹配
所以即便是現在很弱,我也還是勉強能用53/39爬山
其他的,我的想法跟其他人差不多
常用的範圍,換檔要調得夠順
我只有在訓練台才會嚴格要求迴轉數
外騎是根據當天狀況,踩踏順暢就好了
多注意風向,路面的變化
預先選好可以維持順順巡航的騎姿與行車路線
也是很重要
剩下的,就單純只是時間的問題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kulo0902
這樣玩法...斷過的韌帶和不是太友好的膝蓋,踝關節,已經幾乎不打球了我希望可以保持騎車這個愛好,我還是用凡人的齒比吧XD
caf677
kulo0902 我也是球友轉車友,踝關節反覆受傷錯位了,傷太久軟組織也定型,喬回去卻固定不了位置.本來還能騎車,但五年前惡化到每天都痛,從客廳去廁所都走不到,這幾年治療又復健,今年進步很多,又開始練球了
其實換ct盤即可 飛輪11/34先用

這邊要討論一個觀念 :大對大使用方法

以前是不建議大對大使用 但最近看比賽或是挑戰賽

緩坡許多人都是大對大硬幹 避免高輸出時候切小盤掉鏈條

所以用11/34飛輪 不一定是要用1:1齒比

而是增加掛大盤時候的爬坡力

但要大對大 後變張力與鏈條長度要很注意
CONA24
車商有贊助,選手儘管用就對了。
isohera
齒差越小,大對大越安全,齒差越大,大對大越危險
TONY1978 wrote:
其實換ct盤即可 飛(恕刪)
大對大不是什麼新概念
上個短坡而已 (例如陸橋),大盤照用,不會切到小盤

大飛輪只是一個概念,通常不會用到最大
但是必須調整到就算大齒盤對最大飛輪也能正常運作

有人會擔心鏈條太斜
但是爬個短坡不會很久,無需過度擔心
TONY1978
其實很多亮光車行 大對大不蹭鏈還調不出來 所幸說:沒人在大對大啦
龍貝爾
不過大對大對鏈條的拉伸影響會不會比較大? 總之真的一直蹭鏈調不好的話 直上電變就可以解決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