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注意,這是指空載(未用電)電壓,一加載後,電壓一定掉下來,好的電池掉得少,一般全載(15A)時約在2~3V間,也就是原為42V滿電的電池,在起動或上坡時,電壓就會掉到39~40V間,若電池已到35V,一起動,就會掉到33或32V以下。此時,儘管一般36V控制器的保護電壓定在30V,卻因為鋰電在35V以下已接近沒電,很快就會掉到保護電壓以下。
因此,為了提升鋰電使用效率,老朽前述以航模電池當威而鋼後,使原為2~3V的呀降,減少到1V以內,硬度確實增加不少。
又電壓表最好買數位的。
另外提供一個耗電概估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找次機會將電池全部耗光,然後在充電時,注意計時,用充電時間估算電量。
例如電池在6H可充滿,那下次騎車回來,再充電3H就充滿了,這表示這次行程,電只耗掉一半。
但要注意,充電器是以限流轉限壓方式充電的,所以前面充電會比較快,也就是說,若將電池放光充電,大約2H時就可能將近充到一半。
但是,因為未將電池放光,所以"補充電"是在後半段進行的,所以3H充電大約也等於3H放電。
準此原理,多留意一下充放電間的關係,就不會在路上提心吊膽了。
簡單地說黑干裝醬油,用了多少不知道,可以補滿它,補多少會滿,就是用了多少。
liang909 wrote:
接個電阻或裝上大燈都...(恕刪)
本身只懂基本電學...
難得有一棟可以學習知識的大樓....
樓主是寶山,忍不住貪心,想多挖一些金銀財寶。
再問些問題....
市面上有穩壓限流器。
我現在的想法是、
假設下坡,馬達變發電機。
鋰電池充電有電壓跟電流的限制。
所以我可以在鋰電池的線路前面裝一個穩壓限流器的東西?
鋰電池充電時,尊守電壓上限值,電流不宜超過2A。
做2包鋰電,並聯電壓當然不變,所以充電條件如上述不變。
那我是不是可以充電時,把兩包分開,充電電壓不變,因分成兩包,個別充電電流是2A,
總效率就可以有4A,等要放電,再並聯起來,這樣就可以達到1+1>2的效果?
做一個偵測器切換開關一線路接電池,一線路接電阻、大燈等可以消耗功率的東西,
假設腳踏車下坡行駛,因安全須要全程使用磁軔,
發電機持續發電,偵測器偵測到電池電壓已達上限,代表電池已充飽,開關切換到電阻,這樣的想法對嗎?
以上三個問題,感謝。
2012/07/21 10:16修改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