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 wrote:
bicycle 这种中等科技含量的东西...(恕刪)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以前小學時國語課有篇課文叫做"差不多先生傳"
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的地方, 絕不能小看某一項產業, 平凡中創造出的不凡是更難能可貴的
牛肉麵的價差都可以從50塊到幾千塊了, 這之間沒有差別嗎?
話說回來, 這篇開箱文激出許多花鼓中的高手, 才會有這些精采的討論, 是否可請各路高手分享對於各式花鼓的選用, 使用,與保養方面的知識來教育普羅大眾? 今天才知道棘輪也會也因為進水而須保養的, 目前的分享文章多集中於變速與煞車系統, 到還沒看過關於花鼓方面的(還是我爬文不夠認真?)
小弟曾在多年前(多年>10年)拆過花鼓, 清洗花鼓內側, 再抹上黃油將鋼珠一顆一顆"黏"回去, 鎖回去就是一門學問了, 鬆緊必須自己抓, 太進摩擦力太大磨耗快, 太鬆又不行, 只能"靠手感" 也不知道依據在哪裡, 就有請高手教導了~
沒弄錯的話C是cost,P是performance?
cost對大家來講應該沒爭議
而問題就在大夥眼中對performance的銓釋
對一個hub來講,performance不外乎重量,順度,耐操度吧.
我會說CK的C/P值不低是因為它真的很耐操
我從4年前在Intense Uzzi SLX上開始用CK ISO hubs配Mavic 819
用了一年多,又把它換到Intense 5.5上,這時它才開始變順變小聲
在5.5上待了一兩年,我去年又把CK換上Mavic 823圈再加個heavy duty輪軸,裝在6.6上(跑DH也沒差)
其間也用過各種不同的hubs跟輪組,可是都還是會回去用CK...
因為它越用只會越順(有點慚愧,之前太少操,用了一年半才順)
Shimano的C/P值高嗎?這要看是誰在用(rotwild有提到的).
我朋友們的車基本上從組裝到微調都是我在弄的
其中有個朋友是把XT當消耗品在用的,一年換一次
而買rebuild的零件比一個新hub只便宜一點,白痴才幫他rebuild...
而我跟他騎的一樣多也差不多快,可是我大部份時候都還是用同一組CK
(順便一提,我們這的環境對parts蠻嚴苛的,大多是沙漠地形加上過河過雪外加夏天跑DH...)
C/P值在這個case裡你說那個高?
OK,hub的咬合速度重不重要?其實也是要看是在那用
就拿那慢的要死的240來說(purpledew不要扁我...)如果在忽上忽下的switchbacks爬坡,用前22後32來講,要踩crank 29度(用CK則為7.2度)後輪才會動的話,機動性真的不算太好,而我騎車的地方都是這種死人路...講C/P值那個高那個低其實也沒啥用,有機會自己試試才會知道差別.
JuJu ist der mann!!!
Thames wrote:
花鼓咬合速度...(恕刪)
----------------------------------------
這一篇真的讚~~
我用網站的方法去試了我的花鼓
台灣國產Q-Lite昆騰花鼓 36響
差不多是SHIMANO XTR XT的等級
這一組很好用 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
----------------------------------------
OFFROAD很重視高扭力,花鼓傳動力量越快,
越容易克服爛地形。
不過花鼓的變因很多,還是要實際騎騎看才知道。
----------------------------------------
SHIMANO的滾珠花鼓,耐用好保養。
若是洗完滾珠之後,用上SHIMANO的花鼓專用黃油......嘿嘿~~
花鼓真的是順暢的不得了。
至於花鼓要鎖多緊,老實說是憑經驗,只要鎖到不會影響轉動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