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打從一開始的定位方向就是不對了!難怪會被砲的這麼慘~~~若是拿來針對駐車停放時的輔助那就OK,但是你老兄偏偏拿來針對煞車保持的方向來著墨,重點是"沒有這技術領域的相關背景"來做基礎,只能單憑天馬行空似的胡搞瞎搞,別人講了也不聽(不是指設計不好!而是方向、用途不當...),完全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

發明創作是一件好事,但要以商品化為最終目標,就要有"以合乎理性的邏輯與技術的基礎做為根基,才有說服的力道與強度"。而不是一昧的自以為謙虛般(你們的建議我很感謝,但是我覺得其實我這個是怎樣怎樣......)的一直埋頭苦幹,結果誤解了發明創作與商品化兩者的差異!

看過太多的"個人發明家",總是有一種特質,就是"頂著鋼盔在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如果彼岸是得道成佛的話那還好!但彼岸偏偏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話,那就真的糟~~~但是也是有很多"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個人發明家,提出的構想與實踐的實際方式是真的經的起激辯的。

Wangyaoli wrote:
01上有想法有創意的文章越來越少了,覺得不好可以提出指正,多點鼓勵自己心情也會比較好。版主加油!...(恕刪)


我也給樓主加油!真的,01好多開箱文,但是原創性的文章越來越少了。


雖然我也是覺得這東西用途不大,因為我下坡喜歡任他滑,
而且除非速度超過我踩踏齒比的極限,不然我還會持續踩踏咧。

然而在那種超過10%,而道路不平又小又曲折的地方,這玩意應該也派不上用場。
因為煞車早就雙手壓死死,不敢放了。

其實有一件事情我早就納悶很久了,為什麼超多單車要用3指幅煞把?(樓主這個看起來也是短到不行)
然後再去想辦法『提昇夾器』的力道?
我就沒看過機車有人做這麼好笑的事情。
(一邊減少力道一邊再加回去,請不用拿特殊例子反駁我,我是在說大眾車設計)

用四指幅不就可以輕鬆許多了嗎?
(我下坡如果路面差,煞車時我都是食指+拇指抓車把,其他的指頭抓煞車,
因為我覺得小指頭+拇指的組合實在抓不住振動的車把)

我有幾個主意分享一下,看看對樓主有沒有用。
我看過有人使用傳統的變速撥桿來拉煞車線,用來作成『手煞車』

使用另一個阻力輪壓在輪子上做減速緩降,他的接觸做動可以使用上面說得變速撥桿的方式。
但是阻力的來源我就沒有想法了,發電機什麼的也許不錯,但是會增重不少。
對於斤斤計較的人來說。

wwx wrote:
我下坡如果路面差,煞車時我都是食指+拇指抓車把,其他的指頭抓煞車,
因為我覺得小指頭+拇指的組合實在抓不住振動的車把


平把車的話 是我怪 還是你怪?
偶都素 食指+中指=抓煞把 拇指+無名指+小指=抓車把
macit wrote:
先前提案的煞車保持裝...(恕刪)

你這個設計要跟之前那個單車abs結合才有用
不然很危險
講難聽一點的
堅持自己的看法跟想法很好...這叫固執
別人講的話要聽要懂得思考....否則就叫愚笨了
這麼多人給你建議跟批評你覺得這東西會有市場嗎
專業是很重要的,我看不到這東西有任何專業可言
在你試乘的過程中可能都會有危險意外的發生,更何況要上市
為了你及大家的安全著想,別再打這歪主意了
只有DIY的精神是可取的,但研發過程中缺乏專業知識的認知與考究....

你的產品比較適合還"有安裝腳架"的單車,當他們需要在"陡斜坡停車"時才會用到,沒裝腳架的車基本上不是躺地上就是靠牆,所以也沒用

為什麼要發明ABS系統(防止鎖死),為什麼下坡剎車時要輕抓後煞再抓前煞(重心移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車輛即使在下坡且剎車的同時還能保有"最大的安全操控"性能。

有些人開車下坡會利用入檔來讓減慢下滑的速度,為的就是讓剎車系統的負荷減輕。

許多車輛行進中還有燈號提醒手煞車未放,教練場的教練也再三提醒千萬不要拉著手煞車滑下坡,這一切都是為了安全啊!相對來說你的研發方向竟然把"省力方便"放在"生命安全"前面!!!

類似像武嶺這樣的一路斜坡,在攻頂之後是很有可能身體會虛軟無力,此時最需要的是搭車或是乾脆下馬牽車最安全。如果身體連拉動剎車的力氣都沒有了,應該沒有人會笨到還想撐著滑下坡吧!

提醒!在看了這麼多人的諫言之後,千萬別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而犧牲無辜的人當白老鼠啊!

macit wrote:
不會吧不會吧? 這個...(恕刪)


一般急煞發現後輪開始翹起,只要很直覺的放開煞把就能排除危險
裝了這種裝置,急煞時若誤觸啟動,要解除就算讓你慢個0.5秒,人可能就去種田了
世界大廠沒人做這東西,表示不可行,建議不要浪費時間了

boss821222 wrote:
這個沒屁用啦= =,...(恕刪)


一手煞車煞兩輪的想法前面回覆的人已經有提到了,您可以參考一下。
http://macitgreat.blogspot.tw/

Rockey Lai wrote:
小摺的走線較長,往往...(恕刪)


是的是的,真的要實際使用過才能感受到,至於要不要免費提供測試品給行家品評這點我就先保留了⋯⋯初期的造價實在有點貴呀~

關於煞車的技巧力道我感同身受,即使是自覺操作熟練有時候也會煞過頭導致速度變慢,然後坡度太大的時候即使卡很緊了還是煞不住要雙手幫忙~

總之謝謝您的指教!
http://macitgreat.blogspot.tw/
呼~大家的建議我有聽進去喔,看來是該更保守些不可以輕易提供給其他人進行危險的測試呀~

當然!自己也只能繼續試試了,我應該去保個意外險嗎?呵呵~

今天騎到大溪的短下坡進行測試,這個坡度算有點大的,一如預期,即使煞車拉很緊交給保持裝置後,速度還是會越來越快!所以三不兩時就得靠雙手協助把速度減下來⋯⋯


歸納幾點心得

1. 我真的只是休閒騎從來沒騎過公路車拼速度過,所以下坡也希望慢慢來穩穩當當的,依照大家提供的意見如果是追求速度的騎乘快感的話,這個裝置的確不適合。

2. 這個裝置不適用彎把車,不過彎把的大部份是公路車,也就是比較重視速度的,所以還是對休閒騎的平把車才有機會

總之,編輯了有煞車保持裝置與沒有煞車保持裝置(就是把金屬活動件拆下來的情況)的下坡影片,有保持裝置在坡度大的時候還是要常常出手減速,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但是相較於沒有保持裝置必須一路雙手緊抓煞車的情況,我還算滿意目前的成效啦~

敬請各位先進觀看影片提供意見囉,感恩~



關於影片內容有一個問題想請問,不知道有沒有軌跡與高度圖可以自動播放的軟體,這樣我在搭配實際測試時會更有臨場感,這次我是用Google Earth手動移動的,所以高度圖的變化不是很順暢(可以說非常卡啦~)
http://macitgreat.blogspo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