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大盤、飛輪問題請教😐

別鬧了,樓主有均踏頻90的能力,還是西濱80KM的成績,最高踏頻120
10% 坡又能維持12kmh
怎麼可能 52/ 11-34會不夠用
我覺得是太依賴轉速,沒去練過其他齒比
正如同樓主所說的,維持不久,52-19無法一直維持在迴轉90以上。
其實我都是52-11在跑的。依樣輕鬆維持均速30KMH以上,不管給我順風還是逆風
逆風我大不了就退兩檔,逆風也是可以30KM低標

52-36/11-30路過,補充一下好了,我沒上卡,也沒穿車衣褲,也不需要手套。
我簡單說我最愛用的平路就是52-11,當然我也沒有裝踏頻器只有手機板strava,
純感覺跑就好。我想也知道我從未練過踏頻多少以上,但就是很夠用了。

反正不用依賴轉速依樣是跑得出來,而且比較輕鬆又持久。
要多順練練其他檔位才能集大成,知道自己什麼狀況適合哪一檔。

我直接拿今晚八里的成績好了
去程順風,

回程逆風





Ahoo Chen wrote:
別鬧了,樓主有均踏頻...(恕刪)


謝謝前輩指教,或許正如您所說的,
太依賴迴轉速,也一直沒在練其他齒比。

只是剛入門一直被灌輸的觀念就是要
保持在90以上的迴轉,找到舒適齒比後
就沒在練其他齒比所導致。

非常感謝您的用心的閱讀文章,
自己會在好好的練習檢討。
Ahoo Chen
有些東西是多嘗試的,就像練騎車,偶爾也要練跑步,會有不同發力感受,並不是強迫改變轉速齒比習慣,只是偶爾多嘗試不同方法呀。去程用一種,回程用另一種比較看看。
彦立
有喔,我幾乎每天都會小跑步,或爬山。騎腳踏就日常運動,爬山才驗收成果😅
彦立 wrote:
謝謝前輩指教,或許正(恕刪)


90踏頻是很好的觀念阿

至少可以讓你建立良好的踩踏習慣

減少運動傷害的機會

騎久了 你身體自己會告訴你

TT時多少的踏頻合適

爬長坡時 多少的踏頻 可以取得肌力和和心跳 的平衡

可以長時間輸出

但偶爾稍微低點一點的踩踏方式 也是要練習的

不然突然遇到 那種稍微長一點的都坡

齒比最輕又只到那

會有不適感 感覺踩不動

練都可以練 但不過度

要放鬆 伸展

膝蓋周圍的肌肉放鬆也很重要

今天重踩 之後感覺酸軟

隔天就用高踏頻的方式也很好
kulo0902 wrote:
90踏頻是很好的觀念...(恕刪)


感謝前輩的建議,
目前52-21是最能維持長時間長距離的騎乘習慣與舒適度,保持在90~120迴轉,以這齒比為中心在適時調整遇到-3%~5%時加重或變輕。(很可惜在這樣的狀態無法保持均速在30km)

請問練習低踏頻時齒比建議?保持多少迴轉呢?
彦立
謝謝大大建議
Ahoo Chen
並不是要你一定改低頻騎乘,而是要多試不同方法,檔位,轉速,台灣女婿John Ebsen提到訓練法甚至有一腳上卡一腳不上卡來訓練,所有方法要穿插用,才能集大成。
齒比適合自己的目標就好,沒有強弱問題。
按照你目前的說法:
1.轉速90
2.希望可以均速30km

你現有的裝備可以得到這個結果。
52-23 :25.6KM(齒比2.26)
52-25 :23.6KM(齒比2.08)
52-19 :31KM(齒比2.73)
36-14 :29.2KM(齒比2.57)
36-13 :31.4KM(齒比2.76)
若換成50/34壓縮盤,一樣轉速90,目標均速30KM。
50-17 :33.4KM(齒比2.94)
50-19 :29.8KM(齒比2.63)
34-13 :29.7KM(齒比2.61)
34-12 :32.1KM(齒比2.8)

所以你需要換壓縮盤嗎?
可以自己看一下差異有多少再決定,也可以借車友的車來踩踩看上述齒比實際踩起來的體感差別,對你會比較有幫助。
hwr
你可以順便算一算“超壓縮盤”平均30的齒比,另外樓主一堆高速齒比完全都沒用上11、13、15t)
Idletalk
hwr您好~ 字太多我直接回文給你。
Idletalk wrote:
齒比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恕刪)

以作者自己的描述來說:

52-21是最舒適的齒比也可維持9095的轉速,5%的坡會用到52-23&25

52-19有速度但無法一直維持90轉以上,偶而會用到52-17

所以我們就用作者目前的能力範圍去設訂,取52-1752-21來當作區間,想要速度增快又不會爆掉。

我其實建議作者更換14-28的飛輪(14-15-16-17-18-19-20-21-23-25-28)。換飛輪遠比換大盤便宜且容易,而且齒比變化更細緻。

若利用現有的11-3411-13-15-17-19-21-23-25-27-30-34)搭配目前的52/36還有你提到的超壓縮盤46/30去比較。

那計算如下:

(一律以90轉為基準,速度30KM上下,這個作者所希望的目標) 

檔位~齒比~~速度(KM

52-173.0534.587

52-192.7330.9

30-112.7230.8

46-172.7030.6


那我再補上52/36搭配14-28的其它組合。

檔位~齒比~90轉速度(100轉速度)

52-143.7142.046.7

52-153.4639.243.5

52-163.2536.840.9


若是46/30搭配11-34

檔位~齒比~90轉~100

46-114.1847.452.6

46-133.5340.044.4

46-153.0634.738.5

46-172.7030.634.02


以作者目前可應付的齒比範圍,會在52-173.05)到52-212.47)去看,應該在這個區間去增加齒比數並且維持30公里的均速去練習,才是合理的方式,單純更換壓縮或是超壓縮盤,搭配11-34這樣的飛輪是沒有意義的。


而且細看超壓縮盤搭配11-34的時候,你所說的11/13齒,其齒比已遠超過作者的出力範圍,所以換上去一樣是很少用到的,而且齒比差距過大,也很難維持穩定轉速輸出。


超壓縮盤其實只適合一種人:就是我什麼都不管,只要還能踩不要定竿就好了。


所以最經濟也有效的方法,我會建議更換14-28的飛輪,這樣比較符合作者訓練的路線還有他目前的出力水平。

彦立
謝謝建議,其實個人算很菜的新手,猶豫的點通常是體感,很多東西沒玩過,也不清楚適不適合自己,但單純從數據層面來看,可以稍微有方向想像一下感覺。
我今天邊騎邊在想你遇到的問題
轉速維持90確快不起來,很匪夷所思。

我先問幾個問題
(1)你坐的位置是偏→前還是退到底?
(2)你貼的這個83K騎完那酸痛→四頭/屯大肌?
(3)是否只要進一檔掉迴轉腿酸,馬上退回來?


我迴轉比你還低只有83,均速...
2121/09/01 新竹龍鳳
土城加藤鷹
robbert99
看了一下數據...你的z2..我的z3,同樣的心率區間,我巡航只能170~180w...
isohera
我心跳本來就低了,太高會早洩...*笑*
isohera wrote:
我今天邊騎邊在想你遇到的問題
轉速維持90確快不起來,很匪夷所思。

我先問幾個問題
(1)你坐的位置是偏→前還是退到底?
(2)你貼的這個83K騎完那酸痛→四頭/屯大肌?
(3)是否只要進一檔掉迴轉腿酸,馬上退回來?


我迴轉比你還低只有83,均速...


謝謝大大不厭其煩的幫忙解決問題。
先說明一下,2021、1月前是騎HASA RS2爬坡車(CT盤 11-34),2021、7月中換車為美利達瑞克多 5000空力車(52-36 11-34)。

在兩台車之間最大的問題自身,騎空力車時
自己明顯發現大腿前股四頭肌在踩踏時
有拉扯肌肉的感覺導致酸痛。(之前沒這感覺)
在騎西濱85公里時是使用瑞克多的5000,而
在前一天剛做完動態Fitting,雖然做完動態Fitting,還是感受到大腿前肌肉拉扯酸痛感但沒之前強烈,尤其在進檔時(52-21 —>52-19)越重越感受最明顯,這可能是自己無法維持52-19在80迴轉原因。

1. 做動態Fitting時坐墊是往後調。沒到底。
2.騎完雙腿肌肉沒特別感覺,就腰比較酸。
3.對,只要進擋馬上就會感受前大腿拉扯酸痛
彦立 wrote:
謝謝大大不厭其煩的幫(恕刪)


我大概知道你面對的問題
可能座位偏前持續在用四頭肌在踩
因此不管怎調變速齒比還是在用此肌群
四頭肌是攻擊用的備用肌群
想辦法在不動設定的前提下
盡量讓屁股移到座位末端
感受用臀大肌踩/拉前進的感覺

初期可以試一踩一拉慢慢習慣
也許初期再抓感覺速度會降低
先犧牲一下轉速抓到臀大肌使用感覺
再慢慢增轉速,回90轉。
(但我不認為巡弋速度迴轉會>90
1.太辛苦2.用錯肌群用轉速代償)

湖口離我很近,有機會一起騎一趟
幫你看一看
土城加藤鷹
彦立
座墊水平-3度,龍頭…呃…新手還沒研究….
isohera
座墊為啥要-3度,水平試試看,老派的都調水平。
isohera wrote:
轉速維持90確快不起來,很匪夷所思


會不會是齒比過輕即使轉速90也很難快
有時我練轉速也這樣,轉速快但power output低, 速度就慢了。
isohera
我猜對了,一直用四頭肌的關係其實我去年牽一台小折時也面臨一樣問題,用公路車踩踏經驗調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