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letalk wrote:
齒比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恕刪)
以作者自己的描述來說:
52-21是最舒適的齒比也可維持90~95的轉速,5%的坡會用到52-23&25。
52-19有速度但無法一直維持90轉以上,偶而會用到52-17。
所以我們就用作者目前的能力範圍去設訂,取52-17~52-21來當作區間,想要速度增快又不會爆掉。
我其實建議作者更換14-28的飛輪(14-15-16-17-18-19-20-21-23-25-28)。換飛輪遠比換大盤便宜且容易,而且齒比變化更細緻。
若利用現有的11-34(11-13-15-17-19-21-23-25-27-30-34)搭配目前的52/36還有你提到的超壓縮盤46/30去比較。
那計算如下:
(一律以90轉為基準,速度30KM上下,這個作者所希望的目標)
檔位~齒比~~速度(KM)
52-17~3.05~34.587
52-19~2.73~30.9
30-11~2.72~30.8
46-17~2.70~30.6
那我再補上52/36搭配14-28的其它組合。
檔位~齒比~90轉速度(100轉速度)
52-14~3.71~42.0(46.7)
52-15~3.46~39.2(43.5)
52-16~3.25~36.8(40.9)
若是46/30搭配11-34
檔位~齒比~90轉~100轉
46-11~4.18~47.4~52.6
46-13~3.53~40.0~44.4
46-15~3.06~34.7~38.5
46-17~2.70~30.6~34.02
以作者目前可應付的齒比範圍,會在52-17(3.05)到52-21(2.47)去看,應該在這個區間去增加齒比數並且維持30公里的均速去練習,才是合理的方式,單純更換壓縮或是超壓縮盤,搭配11-34這樣的飛輪是沒有意義的。
而且細看超壓縮盤搭配11-34的時候,你所說的11/13齒,其齒比已遠超過作者的出力範圍,所以換上去一樣是很少用到的,而且齒比差距過大,也很難維持穩定轉速輸出。
超壓縮盤其實只適合一種人:就是我什麼都不管,只要還能踩不要定竿就好了。
所以最經濟也有效的方法,我會建議更換14-28的飛輪,這樣比較符合作者訓練的路線還有他目前的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