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1978 wrote:這種碳座管已經是過去...(恕刪) 唉!真是馮京馬涼..踏板是尼龍+碳纖維射出的,這個製程和座管是不一樣的..雖然這也叫"複合材料",而且也沒錯,就請回顧一下這個"複材"定義吧,廣義來說,合板木也算"複材"的..一般來說,這種射出的材料碳纖維(chopped fiber - 不是連續纖維)含量是極少的,大概5%..
還是再提一次,10年前有當時的技術限制、當時該產業的行銷模式、當時的訂價策略,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然會覺得它純度低、不配稱為復合材料之類的,但不見得10年前如此啊。這種典型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就像…現在的泡麵若沒有實肉,就要標上『風味』兩個字,但在久遠之前沒這規定啊,那是否若找出了一包20年前的泡麵包裝,就可以用現在的規定去舉報、或公審廠商?
星幻 wrote:還是再提一次,10年...(恕刪) 不不不 不是要公審更不是要跟捷安特凹好處反而是考古最不會造成利益傷害重點是:趁這次機會 讓大家知道很多碳纖維產品是都只是碳纖維(風味)而已碳纖維複合材料 一定要做的更厚實才有真碳纖維強度例如第一頁切的27.2複合管 厚度2.5mm我另一隻閃電27.2碳座管 厚度1.9-2.0mm而已高級鋁管只要1.7一來一往 同等長度的管重量就差快一倍了看到碳纖維複合材料一定要仔細研究 是高科技複合呢還是省成本的取捨或者是大公司怕出保到死 做強一點以防萬一
TONY1978 wrote:不不不 不是要公審 ...(恕刪) 我不懂金屬材料,但是我假設金屬的晶向是已經"設定"好了,6061,7075等鋁合金產品的物性就是依照其本身的物性和厚度產生.所以,簡單的說,厚度和強度是等比增加..碳纖維雖然也有各種級數,但是其物性也因為排疊(纖維設定的角度)和製作工藝而有所不同,因此即使不同的厚度,也有可能是一樣的強度(在使用同樣級數的纖維下).更何況是工藝水準是與日俱進,拿20幾年前的東西和現在的比較,很難有結論的..
卡鉗座這零件我剛裝 材質是鋁的前後卡鉗座 不含螺絲33g如果用複合尼龍做 估計約29-30g用正碳纖維 可能只要16g原本卡鉗座含螺絲71g其實這零件輕量化改用碳纖維 螺絲改用鈦可以減30-35g 很補的
這種是現代網紅的手法先寫一個駭人聽聞的標題對的, 錯的, 不要緊最緊要吸引人們入來討論g1011999 wrote:樓主可以舉出個 不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公路車嗎?還是天真以為 所謂的"碳纖維車"是純碳纖維布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