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12分
文章編號:3717674
剛買車時還不覺得隨車打氣筒有多重要,就沒急著買。結果第一次破胎就發生在荒郊野外的高屏溪堤防邊的水防道路,扛車扛了快一公里才遇到好心的農民,車上小貨車,載我到最近的村子理找補胎的地方。結果剛好主人要出門,把所有的補胎工具留給我,第一次搞了快一個小時才補好兩個蛇咬洞。
隔天二話不說,直接殺到店裡買了一個有軟管的隨車打氣筒。因為這樣可以用腳踩著,比較好施力。
我騎車到現在,破了四次胎,四次都是沒檢查胎壓就騎出去的時候掛掉的。很多人以為不要打到最高壓,其實打到最高壓有很多好處。一般路面還沒啥感覺,但是要是遇到路上突然有垂直型的阻礙物,像是坑洞或磚塊,如果胎壓夠,一般都不會有問題。胎壓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讓外胎在撞擊瞬間直接把內胎向輪框壓入,運氣不好的時候,你的外胎聯合你的輪框一起把你的內胎磨破,造成兩個洞的蛇咬傷口。登山車的胎比較寬就算了,公路細胎的話,那麼近的兩個洞要補就不好補了。
補胎片如果補的好,是不會有問題的啦。我的車是公路胎,補了兩三個洞,照樣給他打到110psi阿,騎個十幾天一點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倒是要養成出門前檢查胎壓的習慣,胎壓要打多少?很簡單,看外胎上面的標示。他上面寫max可以打多少,就盡量打到那個數字。
我後來把胎壓打到最高,特別去破胎現場再惡搞一次,果然胎壓足,就很難破胎。
所以現在人家問我,買車後還要買哪些東西,我會強力推薦:打氣筒兩支(一個在家用,一個隨車),補胎工具,安全帽,後車燈。其他的,都沒有這四樣重要。
我的 Flight M1


個人積分:86分
文章編號:4513366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