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753 wrote:這是流浪者日誌-Bikepacking...(恕刪) 這我很同意不止是單車店一堆店都不列價目表然後就變成你喊多少是多少有些可能是因為要做人情怕寫出來會被業務釘?有些就是真的黑店了台灣自行車店算不錯了多半你去套交情 都會有點收獲
龍貝爾 wrote:這我很同意不止是單...(恕刪) 「不列出價目表」是我不喜歡去車店的原因之一如果每家車店都列出價目表那麼大家就能自己決定要不要去某家車店老闆也省得每次報價或解釋當然店家有店家的考量但不列出價目表的結果是「溝通上比較沒效率」個人上市場買菜、水果時只會向有標價的攤子或店家購買不然每一樣菜、水果都要問一次「多少錢」不是很累嗎?
是否應該也要算一下工具呢?有些冷門工具自己不會買,貴一點也只有交給車店處理。好像最近我自己想換一個大盤,手邊也有換方芯的工具,折開後才發現是octalink的😱最後為有請車店出手(在香港收了我$100約400台幣)我相信買工具也不只這個價格,但這工具之後我再也沒有用。而且車店有時也要先看單車才能開價。如有積死,滑牙也許不能只收定價吧?diy要的是過程及成就感,不過時間對自己來說也是成本,太煩覆的工作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有時間多出車更好
龍貝爾 wrote:這我很同意不止是單車...(恕刪) 真的!如果在熟悉的車行還好說,出外遇到問題身上又沒有多少錢的時候,遇到沒有標價的車行,問也不是不問也不是,很困擾(出外還是牽到捷安特去,至少有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