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車修復習作 - 零件清理重組篇+處女航+現況報告(2020-將滿12年)

哇塞~!蛙大~還有小蛙你們的車子都好輕喔..我不依拉~!....不過蛙大~最近有一台也是我的老友[Giant Roadace/CrMo 535]...怎麼處理好!??...跟你一樣的~ROADRACE,你也有在該文章回應過~!,雖然我快開學了~該車主其實還沒有賣掉,好像也沒有人要承接~我也跟車主接觸過了~尚不知他住哪裡~我打算是直接用奶粉跟她換啦~!如果這一台總共搞起來才12Kg的話.......我只好再使出我"路仙"功夫了....我有想過.就算開學了~一天花個30分鐘路仙,一天一個組件,一個學期一百多天~應該也能除銹完成吧!

俞氏鶴頸蛙 wrote:
風櫃嘴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請容我打個岔 問個不相關的問題
久聞風櫃嘴之名
不知這個單車勝地
里程.爬升大約幾何
這樣的工藝、這樣的手法...
板大可堪稱為01板上的修復神人了

不過我想板大為了這台車應該搞了幾個月有了吧
看了之前您為了車架重新去漆上漆的步驟
看的我都眼花撩亂了@@

這台車的意義價值已經遠大於了實質價值
jlhwu wrote:
哇塞~!蛙大~還有小...(恕刪)

呵呵~~ 那台不是已經被Jimmy老大收留了嗎? 當年Roadace應該是定位在休閒運動,如果單就運動效率和樂趣而言應該會比定位在通勤的R-800要好一些些~~

Roadace的車架是用535的雙抽管,所以車架的重量應該比R-800要輕,但這支車架最可惜的地方是在做工粗燥,對一台有lug的車架而言實在很尷尬(賞車的人會很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在lug的細節).... 還有它配的Sugino 52/42橢圓形大盤真的要不錯的腿力才能駕御,如果喜歡跑山路的話要三思~~

如果想整理還是要量力而為啊~~ 學生時期還是課業重要喔!!
lindesy_k wrote:
請容我打個岔 問個不...(恕刪)

風櫃嘴如果從楓林橋算起到涼亭是6.8公里的連續坡,我記得從楓林橋算的話總爬升大概400公尺左右吧,最陡的坡好像是11%...(以上數據如果有錯還請前輩指正)

實際上我覺得重點是如何規劃自己的體能(土雞城的前後體力分配是重點),很多人喜歡挑戰不落地,但其實我更喜歡事先就規劃好休息的點(我都是找風景好的點),停下車喝口水,看看台北市感覺很棒~~ 還有最近發現: 小弟腿力不好,如果要不落地只能騎登山車+最輕的齒比一路龜上山,比我騎公路車(R-2000)中途休息兩三次、每次五分鐘還要更慢才能騎完~~

俞氏鶴頸蛙 wrote:
楓林橋算起到涼亭是6.8公里的連續坡,總爬升大概400公尺,最陡的坡好像是11%

由帳面數字看來 風櫃嘴要比南部單車名山"中寮山"還要硬一點
(中寮山從北極殿至昊天宮約8km.爬升380m.最高峰4百多一點.為一等三角點)
用ROADACE的42T直上風櫃嘴大概要一路抽車抽上去吧~~我猜

lindesy_k wrote:
由帳面數字看來 風櫃...(恕刪)

42T-24T爬陡坡如果不站起來踩真的很容易定竿,小弟對風櫃嘴的認知是耐力比爆發力重要~ 如果一直站起來踩就只好一直下馬休息了... 不然心跳一定會爆

不知橢圓形大盤到底對爬坡有多少幫助?.... 尤其Sugino的橢圓盤似乎比Shimano的Biopace還要"扁"得更誇張~~ 個人是覺得沒多大幫助啦,而且還會影響到踩踏時腳部劃圓的軌跡... 有高手可以傳授一下橢圓形大盤的正確使用方式嗎?
只能說~ 太神了
就是這種感覺啦

我對那個水轉印比較有興趣
學起來...很多方面都可能有機會用到說...
用來個人化一些東西

屍橫遍野


手殘,連棘輪都拿來拆了,怎麼這麼多小鋼珠阿
永福店,福德店,太子店達成!,莊敬店?金陵店等我阿!!
aaronyih wrote:
手殘,連棘輪都拿來拆了,怎麼這麼多小鋼珠阿...(恕刪)

是不是棘輪不順呢? 一般不太會去拆鎖牙飛輪的說... 不過這才是真正的徹底清潔,棘輪整個換油以後滑行的感覺一定很順~~

加油啊加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