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輪框高 前輪框較低 42 mm; 後輪框較高 65 mm應該是空力考量吧不像鋁框前後低框高都一樣Toekn 早些年,曾經用過它的輕量快拆應該是同一家吧無內胎還是都可2 ways fit, 板框的設計應該不同無鉤框是否已變主流?
allenhuang1971 wrote:板輪框高 前輪框較低 42 mm; 後輪框較高 65 mm應該是空力考量吧 這是側風考量前輪是轉向輪,對側風反應較敏感後輪對側風反應不敏感,所以計時賽很常見選手使用後碟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前高後低這樣設置的論點是1.強調前輪破風的重要性2.後輪有立管檔著,風阻本就小,空力車的話後輪風阻還更小,所以不用那麼高板這只是車友自己diy的想法而已理論大概正確吧,但實用性未知
allenhuang1971 wrote:板輪框高 前輪框較低(恕刪) 無勾要變成主流外胎的標準要先統一而且可能要逐年微調譬如說現在主流可能是19C 或21C 的內寬25C的外胎裝上去就必須得是25C然後允許一點點公差或許捷安特不是最好但是他有測試有公開 通過高胎壓測試的各品牌無內胎且他的測試標準 老實說 應該是業界中很高標了當然有人覺得無內胎 不需要打這麼高但這東西 是每個人使用習慣和體感 問題很樂見更多外胎品牌支援無勾框體及高胎壓至於用不用無勾輪組 這個就每個人喜好
pony1111 wrote:這幾何塗裝很帥耶,簡(恕刪) https://www.cadex-cycling.com/tw/tire-test-protocol捷安特明確的公開,他是如何測試自家無勾輪組及自家及一些品牌的無內胎外胎以他的品牌規模及測試標準的訂定 我想是具有一定公信力及參考價值且也公布了他測試過的各品牌外胎問題在於ZIPP給的標準 相較於捷安特的測試標準實在太低了ZIPP自家 我是不知道他測試了幾個品牌的外胎 型號捷安特或許更新沒那麼快,但的確是有再持續更新的ENVE的輪組 雖然建議胎壓也不高但也一直在測試及公佈 支援他無勾無內胎的型號ZIPP當然可以建議胎壓打多少 但我認為那應該是給人家一個參考 多少胎壓 是最合適的而不是訂一個73PSI上限 和之前很多使用者觀念及習慣差很多標準應該是要 ZIPP我這個輪組設計得很好 外胎也設計的很好ZIPP我 建議是打多少多少就夠啦 很好騎了若你有你自己的習慣也可以打個90 100 來依路況及使用習慣來調整而不是超過我訂的標準 不予保固之類的
73 psi是ETRTO (歐洲輪胎和輪輞技術組織)定下的規範,所有要在歐洲銷售的胎,框都要遵守,不是ZIPP訂的,你也可上倍耐力,大陸輪胎等的官網查看無內胎系列的產品規格。捷安特目前也是依據各廠牌的車胎進行測試與自家框的適配性,這個幾乎框廠都會有提供,胎廠則是會標示是否可用於無鉤框,尤其是捷安特的框一樣要在歐洲銷售。而早期捷安特並無提供這些的數據,而是照正常的胎壓規範去建議使用,因此很多人的無內胎都是打到90甚至100 psi,反而造成很多的問題,到現在還是有不少人使用無內胎是用高胎壓的。現在因為捷安特的框都是無鉤框,要讓消費者能夠接受“無鉤”還能固定胎體,再加上之前的無內胎有些不能裝無鉤框,如GP 4000/GP 5000 TL的無內胎輪胎,避免消費爭議,自然要把可適用的產品列出,畢竟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會去查看產品細節的。至於框,胎廠,本來就是共生的結構,框廠要開發無鉤框的產品,自然要胎廠去設計胎壁結構更優化的輪胎,而最終的結果就是無鉤框與無內胎的公差都減少了,框體結構變得較簡單,自然成本價格降低,輪胎的氣密性更好,安裝難易度也降低,至於消費者接不接受,那是廠商的問題了,隔壁樓還在吵25c,28c呢,至於本人,應該是會換瞎貓DB吧,最近花太多錢了,要喘一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