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

這首歌是我在騎上豐原東北街的陡升坡時心裡唱的小調,以前騎上來都非常累人,沒想到現在居然可以唱著歌騎上來。。。

年假期間中部是一個好天氣,所以經常騎車到東勢,后里去,但是從台中到東勢騎 自行車道 到豐原就一定會經過 豐原火車站北端頂部的東北街一般道路,最後就會遇到底下這個陡降坡,因為路上沒有任何路標顯示路面斜坡是多少% 或是 多少 度,故我曾經停車拍照後拿 量角器 去測量相片中斜坡的角度,約 30 度,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豐原火車站北端 東北街 的頂部 就可以看到 這個 路標 ,往左端騎 順著藍色路標走就可以到 東豐自行車道 ,但是馬上就必須面對陡降坡,但是回程時就變成 陡升坡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片是爬上陡坡後往下拍的照片,底下的機車必須加大油門才爬得上來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片是在 朴子路標左端往下拍的照片,汽車正以傾斜的往下角度行駛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片是剛才那台汽車快速地就開到近斜坡的底端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是騎車到東勢石岡旅遊中心門口,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片是將後輪裝上 46齒的大盤時,整個輪框與飛輪的比例,此顆飛輪 Shimano CS-LG400 卡式飛輪 9速 11-46T,11-13-15-17-20-23-28-36-46T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片是 原車的 34 齒飛輪 與 裝在輪框上的 46齒飛輪的比較圖,雖然齒比相差 12 齒,但是 46齒飛輪大多了,原廠的 34 齒飛輪齒比 11,13,15,17,20,23,26,30,34T, 與 46齒飛輪相比較,前面 11~23T 6個飛輪的齒數都相同,只有後面 3 個齒數不相同,這也是我挑選的原因之一。

登山車更換 46齒盤 -- 爬山利器

這張圖片是安裝超大飛輪的關鍵 RISK 後變鉤爪尾鉤延長器,圖片中紅色的鋁合金延伸器就是個關鍵,原本裝上 46齒飛輪後,後變速器 shimano deore 是沒辦法將鍊條掛上飛輪 36,46齒盤的,安裝延伸器後就可以留有餘裕的動作正常。

為什麼我會想去更換這個後飛輪? 這台登山車的前大盤是 44,32,22 齒盤,配上原先的 11~34齒盤,也是可以爬上這個陡升坡,但是人類的慾望總是不滿足,雖然 大盤 22 齒盤,後飛輪 34 齒盤可以爬上陡升坡,但還是很累人,所以是否可以較輕鬆一些呢? 當然就是更換後飛輪,更換更大一些的飛輪,Shimano CS-LG400 卡式飛輪 9速 11-46T 蝦皮售價 $649 ,延伸器 $105,這個價位還可以接受,當然就是給它更換下去。

但是後變速器的調整卻是一個大問題,畢竟不同的飛輪齒比,在不更換 9 速變速器的前提下,多少都會有一些調變不良,在經過一番後變速器檔位 與 鋼繩距離 調整後,基本上大部分檔位都能順利換檔,但前面有 1~2 檔位會有一些換檔不順,但也可以接受啦,畢竟我需要的後面那 7 個齒盤的準確換檔,前面 2個檔位就將就一下了。

更換 46齒盤飛輪後也騎車近 一周了,除了豐原東北街朴子街這個陡升坡需要這樣的檔位外,其他的陸橋 或是 爬坡,頂多到 28 齒盤就已經感覺腳部壓力很鬆了,連 36 齒盤都沒必要使用。那麼想想有需要去更換到 46 齒盤嗎? 我還是認為有必要,只要設備到位,就沒有必要在騎車路線上受限制。 中部的山區產業道路,高高低低的地型,路面的差距有時候很大,有了 46齒盤的飛輪後,就可以心裏哼著小調 輕鬆寫意 的爬過那些陡升坡,心裡高興啊。
好處是載重時可以省點膝蓋耗損也可長坡騎高轉速練心肺功能
p205jack
感謝指導,我還真沒想過可以這樣使用,又學到一些騎車技巧,感謝您。
david.tang wrote:
長坡騎高轉速練心肺功能


說到這個高轉速,我曾經在豐原圓環東路的上坡路橋嘗試使用 46 齒盤檔來騎車,但是那個騎車時的高轉速低時速的騎車感覺讓我差點摔車,實在是雙腳的踩踏壓力太鬆了,沒有一點路面上坡回饋的壓力感覺,非常地不習慣。 但是後來在豐原東北街與朴子街的陡升坡在爬坡騎車時的 46 齒盤作用下,雖然是高轉速低時速的騎上坡,但是騎車上坡回饋的壓力感覺還好,感覺很實在的在慢速上坡。

與騎電動輔助馬達的騎這個陡升坡的感覺做比較:

1.使用電動輔助馬達 : 因為電動馬達輔助動力的加入,所以騎車爬陡升坡時的感覺,車速下降的比例差距不大,可以更從容的騎車上陡升坡,與騎機車的感覺差距不大,只是用腳在踩踏板而已,輕鬆愉快。

2.使用 46 齒盤飛輪: 現在是物理現象,在沒有增加額外的電動馬達輔助動力的條件下,所額外增加的動力來源是需要人更辛勤的快速踩動踏板,將高轉速的大盤轉動透過46齒比的動力轉換來帶動車身爬坡,所以車速會更慢,必須小心地維持車身的平衡,在 踏頻高轉速 與 時速 間去快速地取得車身的動態平衡。也因為是這個原因,所以現在除非是如豐原朴子街這樣的陡升坡,否則我寧可讓雙腿有些壓力的使用 28 齒盤檔位來爬坡。

如果是利用踏頻高轉速來練習心肺功能,或許也可以練習一下,畢竟台灣山區的產業道路,這種長坡道處都有。
大盤22T對上飛輪46T的騎乘感覺就是小野田的高迴轉爬坡了
p205jack
謝謝指教,大概就是那種感覺。日本卡通的描述比較深入,實際騎車的感覺就覺得要去適應高迴轉數騎車是需要時間的。一般陸橋騎車,踩個半死但還是那麼空的感覺,除非是很陡的陡升坡還會有一點反饋的壓力。
我覺得在這次的飛輪改裝中,關鍵零件就是這個 後變速尾鈎延伸器,我將商家的圖片轉貼上來,這樣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怎麼施工,畢竟這個零件不是車廠的原先零件,應該算是一個額外的加工零件。



改裝的工程程序也很簡單,先將原先的後變速器使用 六角板手拆下後,將這個延伸器鎖上去,然後再將拆下後的原廠後變速器再次鎖上在延伸器上面就可以了,接下來就是換檔時機的調整,工時很短。
鍊條篇

2/29 改裝的後飛輪卻拖到 5月份才再補上一篇鍊條篇,最主要是做 可靠度測試,因為以前沒更換過 46 齒的飛輪,那麼 後飛輪,鍊條,後變速器 之間的關係如何呢?

原車的鍊條是 108目 配上 34 齒的 9速 後飛輪,但更換的後飛輪是 46 齒的 9 速飛輪,那鍊條該用多長呢 ? 原廠規格 108 目,一般常用的 112目,還是 11 速飛輪使用的 116 目鍊條,確實困擾了一陣子。後來我考慮 後飛輪 從 34 齒變更為 46 齒,增加 12 齒,那鍊條就選用 Shimano HG53 116 目好了。



這張圖是高速度 大盤與飛輪 前大後小 的鏈條情況



這張圖是爬陡坡最低速度 大盤與飛輪 前小後大 的鏈條情況



這張圖是一般速度 大盤與飛輪 前中後小 的鏈條情況

使用上的狀況良好,變速換檔都很正常。

只是在剛換上新鍊條的前期 2~3 月份,在最高速度的檔位,後飛輪最小齒盤,經常在踩動時會滑掉,變檔時會覺得無法順利入檔,但騎乘過約 150 公里後,鍊條原廠的保護油耗損過後就可以順利入檔了。

在騎乘過了約 300 公里後,大概所有的原廠潤滑油都耗損光了,在爬坡後盡進入平緩路面時的 46 齒檔位要更換成 較小齒盤時發現鍊條無法順利脫離齒盤會出現短暫卡住現象,無法順利換檔。真的問題很多,後來想是否需要上鍊條油了? 我就將 針車油 當鍊條油點上去,騎乘後發現一切順利,鍊條可以順利脫離齒盤,變換上新檔位齒盤。

以後就這樣每騎乘約 300 公里後我就點上 針車油 當 鍊條油,變換檔位不順暢的問題就解決了。到現在騎乘約 1000 公里 感覺換檔都很正常。

結論: 鍊條原廠的保護油真的很潤滑,潤滑到無法順利換檔。 但當原廠潤滑油磨耗過後,鍊條還是要定期上油,才能確保變換齒盤時換檔 順利,鍊條脫離齒盤時也要滑順好入新檔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