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騎訪馬太鞍濕地生態公園後,心裡一直對東台灣好山好水的騎車環境響往不已,這一回沿著台九線再次來到花蓮光復,我已經騎完馬太鞍公園,這回目標將更深入東台灣遍遠原民村落。
走,出發才能得到好心情,再往洄瀾而去吧!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抵達光復後天空開始烏雲密佈,遠方的雲,在風力助勢下把群山掩蔽,又要下雨了,來花蓮都遇到下雨,我跟花蓮的雨真有緣呀!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再次來到砝傣岸民宿,已經習慣這裡住宿環境,來到花蓮不住在這好像很不習慣!
砝傣岸就是光復鄉舊名原住民語馬太鞍的意思。正確唸法是砝碼的砝(音同法)、雲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傣族的傣(音同歹),加上最後一個岸字,連在一起就叫「砝傣岸」,要唸快一點,隨意加入原住民自然腔調,當地原住民的在地風味就出來了!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砝傣岸民宿陳老闆並不是當地人,時空際遇下來到花蓮巧遇老闆娘,在結束台南電梯生意後,回到太太的故鄉花蓮,運用營建專長一手建設民宿,就這樣在花蓮光復住了下來。
辦好入住手續,每個迴廊都有歡迎海報,該是陳老闆小孩的作品。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砝傣岸最大的特色,除了內部有精美舒適的裝潢外,就是大大的客房,今晚安排住和式地板房間,約有七坪大,一隻棒球隊來住也沒問題。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浴廁也是超大乾淨,沒有住飯店的感覺,恬淡寧靜的氛圍就像回到家裡。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今晚沒有中華職棒,於是改看ESPN的轉播,老虎隊倪福德隊友Galarraga 眼看到手的完全比賽,被一個誤判搞砸,當時已經26上26下了,一個誤判,毀了球員一輩子說不定才有的一次機會。裁判雖然賽後道歉,也留下永遠無法彌補的錯。
有人說「誤判是棒球比賽的一部份」,但如此明確的錯誤,真的該好好檢討!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當我為Galarraga不平時花蓮天空下起雨來,雨勢不小,上次來光復也是大雨不斷,怎麼這次又下雨了?
莫非我跟花蓮的雨是如此有緣!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第二天一早起床,我沒有聽到雨聲,顯然上帝這次站在我這邊!
打開窗戶清楚的看見花蓮光復糖廠大大煙囪,走騎車去....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又來到花蓮糖廠感覺不是陌生,能在好天氣之下騎車,這是很幸福的事。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昨晚剛下過大雨,地下到處積水,騎車一定要小心。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糖廠就不再進去了,但糖廠特有的大煙囪卻是熟悉的景觀。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中央山脈遠方微波傳送台,為東部地區提供新聞與知識。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騎過光復橋,不同於往是橋上多了幾面選舉旗幟。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騎著民宿陳老闆的單車,我決定騎不一樣的路線,看看不一樣的光復鄉。
光復鄉公所門口有鄉治五十週年紀念碑。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光復國中,光復地區次於光復高職的學府。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為方便大馬太鞍地區鄉民聚會,縣政府在此蓋了活動中心,這是偏遠地區民眾少有的福利。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在原住民鄉鎮有不少儲蓄會,可能是銀行不願到此開分行,所以才會到處都有「儲蓄會」,為光復鄉民週轉金錢。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光復地區也是東部棒球發展重鎮,球場整建的非常有規模。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在網路上知道光復蛋餅有名,刻意找到中油光復站前,卻找不到光復蛋餅!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清晨時分光復鄉街道還是冷清清。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一路直騎來到馬太鞍橋,遠眺海岸山脈,花蓮溪發源自丹大山北邊,流經花蓮縣萬榮鄉、鳳林鎮與光復鄉等鄉鎮,騎過馬太鞍橋就是太巴塱部落了!
太巴塱的原意是「螃蟹」,係因馬太鞍溪多螃蟹,而太巴塱部落世代以來一直依賴著這條溪水生活,更因此成為部落的命名。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遠方的中央山脈在雲霧繚繞中,感覺飄渺,感覺很美。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花蓮太巴塱部落原以獨特原住民音樂風格聞名,依山傍水的好環境更是許多知名棒球選手的故鄉。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鄉間處處都是檳榔樹。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砝傣岸陳老闆告訴過我光復鄉共有八家民宿,遠方還有正建築中的傳統民宿。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箭竹是太巴塱地區重要經濟作物,花蓮縣政府在此建了箭竹交昜場,方便筍農販賣箭竹。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此時是稻作結穗期,竹筒砲仍是趕走鳥類最有效工具。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南部檳榔要求幼嫩,東部檳榔果實較大,可能是東部原住民講求口感之故。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部落位於光復鄉東側,隔著光復溪與嘉農溪與西側的馬太鞍部落為鄰。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TAFALONG)」是阿美族語的「螃蟹」,因為溪中多螃蟹,因此成為部落的名稱,因此木雕中常出現螃蟹。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於光復後分為東、西、南、北村為地名。北富則是太巴塱的中心。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北富村街道中展示舊時原他民使用陶用器具時器,螃蟹圖騰也是代表當地文化不可少的象徵。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連風景告示牌的路線圖都以木雕而成。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還沒到太巴塱部落前,對於太巴塱實在了解不深,我只知太巴塱出過很多棒球選手,行前看過許多當地文化的資料,還是一知半解,我帶著探索的心情騎訪這一回,希望多了解太巴塱文化。
我一路騎,計畫以邊騎邊看的方式玩,來太巴塱部落最好有熟知當地文史的朋友帶路,才會有最滿溢的收獲。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的發祥地,除了棒球之外受重視的程度反而不如台九線旁的馬太鞍部落。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早年天主教神父的傳教策略以救濟物資的發放作為媒介,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山地物資缺乏,百姓生活極為困苦,由天主會帶來大批物資,一視同仁平均發放,隨著救濟物資的發放,再由隨行的傳教員以日語向族人介紹天主教的信仰,這個傳教策略成功的將天主教的福音傳到原住民部落。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一般教堂少見的縷空尖塔造型,真的很特別。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又發現儲蓄會,豪華外觀可不輸大銀行!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小時候常出現在鄉下的砂石拼裝車,出現在遙遠的原住民鄉間。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當年坐在這座位可是高高在上殺氣十足的砂石車司機。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朗指的是花蓮光復鄉靠西邊的山區,這裡是傳說的中阿美族發源地,與馬太鞍同為台灣東部最大的阿美族聚落。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在太巴塱不止有天主教堂,也有協天宮,在傳統原住民村莊是很少見的。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協天宮石獅不管遊客從何方來,一樣在大門熱烈歡迎你的到來。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這星期是地方選舉最後一週,小小太巴塱也是選情激烈,一早就有候選人在路口向選民請安問好!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長老教會禮拜堂,在太巴塱有各種宗教,代表原住民能廣納各種信仰。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雖小,但住民願意為鄉里付出的熱誠有目共睹,地方選舉也許政治人物漠不關心,卻是基層的大代誌。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小小巷弄涇渭分明,各方旗幟搶據一方,誰也不會故意插錯。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的傳統文化如屋舍、編織、木雕、生活方式等,早已逐漸式微,只有門口隨處可見的木雕信箱讓人驚奇。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部落,位處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交接處,農田土地肥沃,稻米收成良好,而被稱為「富田」。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發現太巴塱富田古井,相傳此井建於三百八十多年,開鑿此井讓村民有水可用。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深達十二尺、以石頭糯米砌成的「富田古井」,代表先民胼手胝足的開拓史。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騎走在原住民村裡處處都有精美雕刻品可欣賞,太巴塱巷弄裡整排的木雕造型各有不同。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為保存老祖先的原民精神,周廣輝文化工作室展示有阿美族傳統的竹製器皿、編織物、木雕等,更有族群長老、頭目的系列照片及文史資料,充分表現出阿美族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特色,很值得一般民眾參觀遊賞。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風格原始粗獷的木雕作品,無論是舊時文物或現代新作,都成為太巴塱部落最常見的文化象徵,在部落裡四處可見,而「螃蟹」幾乎是每個木雕上都會出現的圖案。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發現太巴塱古井了!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建於1916年、深達十二尺、以石頭糯米砌成的「富田古井」,十分珍貴,獲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類的歷史遺跡。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傳統房屋大量取材自大自然,樑柱以木頭卡榫銜接搭起,不用一根鐵釘,採用箭竹編成外牆,再鋪上厚厚的茅草屋頂,加上窗戶及大門整幢房屋就完成,只不過門上的鐵制門牌號碼卻是很突兀。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屋旁勒石說明傳統房屋的來由。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阿美族是很會就地取材的原住民族,不止茅草、竹子能組成的屋舍,連檳榔樹也可以蓋成檳榔屋。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又發現一家儲蓄互助會,我不禁想,這一家又一家的儲蓄會,會不會成為「經濟地雷」?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光復鄉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內,有一株150歲老刺桐,由於外來種害蟲「刺桐釉小蜂」危害,已經8年沒有開花。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解說牌說,老刺桐是部落的象徵,大樹下多年來作為太巴塱部落聚會所,刺桐樹是太巴塱部落象徵,代表部落像大樹一樣長長久久,歷經許多颱風仍屹立不搖。
以前部落沒有電、沒有廣播系統,每次部落要開會,只要爬上樹的最高處、大喊「開會了!」,分散部落的族人就會漸漸靠攏,所以刺桐樹對於太巴塱部落族人,具有崇高地位更有特別禁忌,不敢隨便去修剪、砍伐刺桐的枝幹,一砍就會「出事」。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聚會所裡就是一隻大大的螃蟹,「螃蟹」在太巴塱真是如影隨形,無處不有!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聚會所廁所也走簡約風設計。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看見如此造型特別的聚會所,我想起形似新社古堡的莊園設計。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經我多方打聽才知部落內的聚會所由原先平凡的水泥屋,變成格林童話中的城堡有何意義?還有人告訴我「城堡」與當地阿美族的傳統聚會所相去甚遠,實在不對襯原住民文化。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國小建校於1901年,1945年改名為北富國民學校後,一直使用「北富」這個校名,直到1994年才又改回「太巴塱」的原名,是台灣第一所改回原住民語校名的小學。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國小」是1901年創校,歷史悠久有阿美族傳統木雕傳承的國小,無論是入口處地面以大理石鑲嵌的螃蟹圖案、教室甚至是廁所都裝飾的很原味,是一所很有原住民味道的百年老校。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目前太巴塱國小也以阿美族的學童居多,全校有超過九成以上的學生都是阿美族。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螃蟹,到太巴塱國小也是發現處處螃蟹。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國小現在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級,學生人數不超過200人的小學校。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雖是學生人數不超過200人的小學校,卻出過許多在職棒界中響叮噹的名字。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不超過200人的小學校,還是要產生「自治小縣長」。
恭喜你,洪小縣長。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北富國小棒球場,這裡成就了多少小學生努力一生的棒球夢,幼小心靈的棒球夢就從這小小球場開始啟蒙。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耳熟能詳的名子如陳義信、王光輝、王光熙,黃忠義、鄭兆行、曹錦輝、周思齊、林文城、余文彬、陳興昌、王勇熙、黃浩然、楊仁明、劉文貿、王世驊等球員,都是出身自此校。他們不止揚威世界棒壇,也都曾經在職棒舞台發熱發光。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阿美族的木雕是紀錄生活與表達情感的憑藉,有傳統雕刻人像或動物的圖像,也有描述原住民故事。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又見螃蟹,在太巴塱螃蟹真是無所不在。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右邊是富田舊橋,左邊是新橋,二座橋在不同時代串連太巴塱與花蓮的交通。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昭和八年架橋紀念碑,這是一段當地歷史,有了橋方能便利交通,拉近人與人的關系,更能連接部族。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部落是一個相當有阿美族風味的部落,如果有空到花蓮一遊,不妨可以順道繞到這個熱愛棒球的部落,體驗一下當地的部落文化,相信會有相當不同的感受。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早晨騎車上學的小朋友,能生活在太巴塱這如詩如畫的地方真的很幸福。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沿著花蓮溪單車道而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往糖廠煙囪而去。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刻意再騎進糖廠,一個月前的騎訪印象又回復而來。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糖廠宿舍、廠區、辦公室歷歷在目,行旅的目地就是不斷前進,我又重回光復,我也是喜歡在這裡騎車的感覺吧!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再回到砝傣岸民宿,天空已是放晴一片。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陳老闆共有二部單車,二部車我都騎過了,還是要給你個建議,單車實在該換了,因為下次就有房客跟你借車想到馬太鞍或太巴塱騎車逛逛。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盥洗後該吃早餐了,沒找到光復蛋餅沒關系,砝傣岸的早餐真的不錯,稀飯、配菜怎麼吃都覺得好吃!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簡單的早餐讓我心滿意足,也把一早騎車的体力補了回來。
騎向花蓮太巴塱部落

又一次完成二天一夜的花蓮光復單車行,來到東台灣靜謐的世界,太巴塱是個集原民文化及社會多元於一體的小村莊,來到花蓮滿足了對心中棒球聖地的想像,騎過、看過心裡總是充滿無限喜樂,遠離熟悉的西部路線,真的讓人感覺不大同。
其實看到花蓮的山,我最想去的就是太魯閣那險峻的峽谷地型,在不遠的將來,我一定要去試試!




完...........

好棒的深入報導!

讓西部這些相八老.體驗一下東部的"原"味@@
台灣真美
確定了!就去實踐!~~成長是進化的原動力!!!
用力騎 wrote:
「太巴塱(TAFALONG)」是阿美族語的「螃蟹」,...(恕刪)


又是一篇精彩深入的遊記
看完很想帶家人再去花蓮一遊,上一次去馬太鞍溼地剛好下雨都沒逛到.

是TAFALONG還是TABALONG or DABALONG?
Hugues Huang
janssen_su wrote:
好棒的深入報導!讓西...(恕刪)

++++++++++++++++++++++++++++++++++++++
謝謝你的回文,花東在版上顯然不是「顯學」但花東真是騎單車的天堂,當我們騎完西部之後,的確有時要換換口味~
首回文,加五分!
Hugues Huang wrote:
又是一篇精彩深入的遊...(恕刪)

+++++++++++++++++++++++++++++++++++++++++++++
我覺得還是你寫的大寮那篇利害,要完成這樣的遊記想必要花更多心思吧?
繼完成萬丹騎透透後,又是一篇力作的好文!
加五分,感謝你.....
不錯的文章!我老家就住在太巴塱喔(現在在台中啦)!!!把故鄉拍的美美感謝你喔!
退休老頭 wrote:
不錯的文章!我老家就...(恕刪)

+++++++++++++++++++++++++++++++++
沒有啦,我沒有什麼功勞,你的故鄉太巴塱本來就很美,雖然只有幾條小巷弄,卻是文化處處,美景不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