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 漫騎到桶后

往桶后必須經過烏來,從新店到烏來就是新烏路;
雖值秋末旱季,但前幾天下了些小雨,新烏路上的青潭堰水量不少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烏來的海拔雖不高,但路況起起伏伏,非常適宜單車練習;
但車流量實在太大,所以北宜或106是更好的路線。
花了點時間到了烏來觀光大橋。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到了老街,左轉往桶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烏來名湯溫泉會館”就在桶后溪畔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回望山谷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孝義檢查哨。夏天的這裡,可是人聲鼎沸、需要排隊填寫入山證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開始有秋意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很讚的溪水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桶后溪大曲流,景色更開闊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2.9k處的瀑布,一群車友正在賞景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天氣非常晴朗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深秋的晴天,再適合騎車不過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9.5k處的營地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抓到一隻大秋蟹!呵呵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桶后溪到處都適合烤肉、戲水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好溫馨的一家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這一大片淺灘,非常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台電吊橋,由新店到這花了3.5小時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這裡是”桶后入口”,全長7公里是指”桶后入口”到”菜園”的部份,
要留意的是,基本上菜園、小礁溪都還是荒郊野外,一定要有接駁車或騎單車,才能到達市區,
而”步行時間約需3~6小時”,以單車越嶺而言,單人約需4.5小時、2人約需4小時、3人以上的勇腳可達成3小時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在吊橋上往下游拍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吊橋本身也很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台電的保修道路,成了全台各大小登山的重要路線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part2 : 桶后入口-台電舊吊橋

吃飽喝足,開始越嶺,一開始就是道路封閉的公告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沿著桶后溪畔的越嶺山路,仁者、智者都喜歡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一開始的道路非常平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後面的路會”漸入佳境”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來一段大涉水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騎了20分鐘之後,開始無窮盡的牽車路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一路上指標非常清楚,桶后越嶺算是熱門的步行路線,一路沿著較大的路線走,不致迷路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就是這個啦,一整個高山林道的fu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每0.5k或叉路處都有指標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一小段泥土路,後來才知道是”最平坦”的路段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特別換回原廠巧克力胎,絕大部分路段不致打滑,無法評估1.75防刺胎是否足以因應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沿路很多小瀑布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很像在高山中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這木橋很新,應該是步道被沖刷至無法步行,才建以橋樑穿越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一路上穿越許多小溪流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崩壁+木橋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蟲鳴鳥叫伴著潺潺水聲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遇到一群健行者,互打招呼而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在一個狹路處停下,等待擦身而過,他笑說”不好意思,破壞你的桶后越嶺不落地”
我略帶遺憾的說”對啊,又要砍掉重練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台電舊吊橋到了,費時一個小時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part 3 : 台電舊吊橋-烘爐地山登山口

這裡開始道路明顯變小,甚至只適合登山的步道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4k處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開始遇到爬樓梯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摔了一跤,索性休息一下。基本上,桶后越嶺不摔跤的機率微乎其微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前面樹上綁著麻繩,橫擋著路是怎樣?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原來是傳說中的大崩壁,號稱4人以上方能接駁而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所幸右邊有高繞路線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路是垂直的,花了8分鐘登上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往下望大崩壁處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心中的不安,隨著到處可見的路標獲得緩解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過了大崩壁之後,基本上就是進退兩難的狀態,
無論往前或回頭都需要大爬坡,所以最好要提早出發,以免體力不支時進退不得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遇到最後一名山友,大家都很高興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烘爐地山登山口到了,費時50分鐘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part 4 : 烘爐地山登山口-鞍部前高點

說好了要在溪邊喝咖啡。溪水清澈無比,下次帶個爐子,我要喝熱咖啡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捨不得錯過美景,於是頻頻跑回頭拍照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進入最艱辛的路段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將近垂直的攀岩段,一個人扛車真的頗慢,所以2個人以上會快很多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還好做好萬全準備,以登山鞋來對應山路,雖然騎乘效率不好,但山路上減少滑倒機率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沒有看錯,大石頭就是路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痛快的溯溪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這樣的路,騎或不騎都很痛苦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開始囉,考驗臂力的時候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右邊是山壁、左邊是冰涼的溪水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路有多寬?原則上無法牽車,
右手緊抓著繩索、左手抓著車架凌空,一步步慢慢爬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稍一閃失,車車就會落下水裡,滾到烏來去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木梯極滑溜,下上皆辛苦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再度慶幸穿著登山鞋而來,否則這樣的青苔梯,每一步都困難啊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過了一關、再來一關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又再摔了一次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快到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還要爬樹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下坡一樣累,這麼滑溜的階梯,真的有人敢騎下去嗎?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我爬了又爬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眼前忽然開朗起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哇哈哈!鞍部前最高點到了!
這段費時1.5小時,是幾乎全程扛車的路段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part 5 : 鞍部前高點-菜園

時值深秋,芒花盛開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滿山遍野的芒花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50cm寬的芒草路,左邊是山谷,我沒有勇氣用騎的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不要高興太早,又出現一段石頭路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再越過一次溪,桶后溪上游只有淺淺溪水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98年深秋尚未至年底,不知目前修復狀況如何?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桶后越嶺大成功!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遠望礁溪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即使到了菜園,還是一整個爛路啊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一下子天色就全黑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摸黑到了小礁溪。此段全無路燈,所以看不清路標,只能堅信路只有一條,一直走就對了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進入宜蘭市區橋上的選舉旗幟。一年已過,有另一批選舉接著熱鬧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道地小吃,瓜仔雞入麵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果然好吃、特別
那個秋末‧桶后越嶺。

之後搭乘統聯回到台北。

事經一年,反覆思索瓶頸所在,越嶺極美、理當多花時間;
唯有新店至烏玉管制站、越嶺入口這段,若能以汽車接駁以節省時間;
當能更充分享受桶后溪之清涼、山林芬多精之芬芳。
哈~
好棒的分享!五分奉上..

桶後..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啊
確定了!就去實踐!~~成長是進化的原動力!!!

alanrider wrote:
part 1 : 漫...(恕刪)

alanrider 抓到一個很棒的空隙, 天氣不壞, 享受一趟
桶後越嶺的野趣, 您看您的全程照片, 想不到前一大陣
子的宜蘭災難大雨並沒有衝擊到桶後越嶺的設施與山路
,讚啦, 找個時間我也想再去一次 ..

小曾



棒棒棒棒....
太精彩的遊記了......
棒棒棒棒....
太精彩的遊記了......
棒棒棒棒....
太精彩的遊記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