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緣起
經過了漫長時間的計劃,經過驚險的搶票過程,終於拿到計劃裡的最後一張拼圖:“2013.02.10 宜蘭往花蓮 的自強號列車車票”。終而完整確定了整個環島計劃。長達18天,我和老婆Ann要帶著一個年僅九個月的Baby“波妞”和兩歲的“比吉”環繞這片我最愛的土地。當然也要感謝老闆的成全。
“環島”這個詞,因為電影、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下,近幾年來不斷地被提起,似乎讓人有不得不去環島的念頭。記得當年還年輕的時候,那時候喜歡騎著摩托車四處兜風,喜歡在山區彎道藉由一個又一個的彎道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那時候,很流行所謂的24HR環島,我也曾經只帶著一瓶Q8F1金瓶機油,一個T字扳手,及錢包就這樣在22個小時12分內完成環島一周。當時看著未合法的重機族,總是可以完成12HR環島。當時我以為下次環島,我應該就是騎著重機環島了吧!
沒想到第二次,事與願違, 我居然是退伍後兩天,等著準備上班的空檔,帶著當時還是學生的老婆來趟九天汽車環島。當時的確沒想過下一次居然是騎腳踏車。
這幾年,喜歡自助旅行的我有次為了吃到帶廣的豬排,藻琴山的芝櫻,知床的海鵰,被迫進行北海道冬季環島租車自駕大作戰。當我躲在結冰的屈邪路湖拍攝天鵝時,突然想到每次去北海道或紐西蘭,都要開一千多公里都相當於環島了。居然台灣一直沒機會再去環個幾圈

這個念頭一直在我心中盤旋,可惜當年剛出社會,時間上不大允許。很快的結婚後,有了小孩,我突然想到當年在瑞士Lucern車站前的這一幕:

連小朋友都還沒生,Chariot CX2就這樣來到我的手上了。比吉和波妞還是坐著Chariot離開嬰兒室的。
詳情請見Chariot CX2開箱文
寬敞的Chariot CX2,陪伴了比吉許多個日子。只要比吉一哭,新手爸爸就把它放上拖車,去晃個兩圈,比吉就會安穩的睡著了。

詳情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0&t=1928089&p=1#24735693橋頭花海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2197421&last=28528038CX2長期使用心得:
難得生完第二胎後,老婆想親自照顧小孩,決定請育嬰假在家陪小孩。以前老婆星期假日都得值班,難得有了空閒。當然要好好把握,但Baby環島不同一般人環島,還在寒冷的冬季進行環島。有相當多的事先準備工作要提前準備。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已經有Mobile01的版友發了短訊給我表示準備在過年後拖著Chariot嬰兒拖車出發環島。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Chariot嬰兒拖車愛好者更多的信心。
二.拖車
我雖然不是台灣唯一買Chariot嬰兒拖車的人,但我有可能是全台買最多Chariot嬰兒配件的人。從新生兒使用的Baby bivy提籃, 1~10個月嬰兒使用的Infant sling,6~18個月使用的Baby Supporter。


Chariot CX2原本托車使用的是建大的20吋輪胎,使用上便發現滾動阻力頗大,而且超容易破胎。我測試過四、五款不同的輪胎,最後決定我要的輪胎要能滿足下列條件:
胎邊有反光邊條
必須有一定防刺功能
胎寬約1.5~1.75吋比較適合
容易更換且易於取得
最後我選的是Giant的小摺胎+克破2 高壓襯帶

其實我一直認為那種架在腳踏車上的椅子才是最可怕的
簡單試想
我騎腳踏車時,別說被撞,只要路邊的人稍用力推一下,可能難免車子失去重心
就算沒倒車,但龍頭的擺動會不會撞到車子上管上小朋友
若不幸真的倒車,我不相信那短暫的瞬間有幾人,可以同時控制住車子及小朋友
我會喜歡這台拖車,就是在於他的安全性
他的籠型車體+每個位置均有五點式安全帶,另外車子裡其實還會有棉被,及Yvonne抱枕
座椅下怕屁屁不舒服,還有加厚的墊子
說實話,如果遇到車禍,我不敢說不會有問題
我得說沒有遮蔽物的我,一定傷的只會更重
看看國外這台拖車的介紹,它是可以在完全無法騎車的林道上以人力車模式前進和雪地上當雪橇用
看看國外這個影片,爸爸滑雪已經摔得半死,小朋友還開心的很呢!
Ski with Chariot
當然一些必要的安全設施還是要注意,感謝大家的關心。
三、行程規劃
這趟旅程在行程規劃上,其實耗費了許多心思。年輕的時候,我常常火車站或是國小,甚至7-11趴著休息一個晚上就過了,但是帶著嬰兒在寒冷的冬季出遊,實在不再能那樣隨性了。每天行進的路程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波妞目前幾乎仍需母乳餵食,中間難免媽媽要進行“空中加油”作業。(真是辛苦的媽媽!鼓掌!!)平常一天150公里並不困難,但帶著大量的行李後,一日100公里是我設定的極限距離。大部份均在70~80KM左右。住宿點也不能選擇太差,必須讓母嬰都能獲得充分的休息。但因為這次的行程景點規劃了許多平日較難以到達的景點。
例如:台灣36秘境中的 “崎頂子母隧道” “ 老梅” “ 深澳岬角” “ 南雅” “金水公路”
耳聞許久不曾得見的 “102 不厭亭”, “花縣193公路” “東縣197公路”
行程上,仍不算太過輕鬆。
大致行程如下,如有車友看到,請不吝打個招呼,謝謝!
如果我累到看不到,以致沒有回應,請見諒。
From 102/02/01
Day 01: 高雄 => 新營
Day 02: => 西螺
Day 03: => 台中
Day 04: => 通霄
Day 05: => 楊梅
Day 06: => 新北市石門
Day 07: => 金瓜石
Day 08: => 福隆
Day 09: => 宜蘭
Day 10: => 火車往花蓮
Day 11: => 瑞穗
Day 12: => 池上
Day 13: => 台東
Day 14: => 金崙
Day 15: => 旭海
Day 16: => 楓港
Day 17: => 東港
Day 18: => 高雄
四、越野公路車?
攝於未買公路車前

為了加速行程中的行進速度,同時順便可於三鐵賽中使用。我動了買彎把公路車的念頭,以前學生時期買了彎把公路車,過沒多久,就被不知名的人借走了。我單純的想著如果平均時速可以由17提升到20,這樣若以總行程1100公里計算,我就可以省下近10個小時的車程。再次爬文才發現,現在的公路車跟我以前已經完全不同了。獃獃的去車店看,一直覺得很奇怪,變速桿怎麼不見了?這要怎麼變速?
其實若真的以三鐵為訴求,我當然應該選計時車,但我計算過環島旅程中的行李,包含每日尿布的使用量、小朋友的玩具、我自己的單眼......等。Chariot CX2雖大,但是恐怕也放不下。為了儘早熟悉這台車,我得利用這台車來上班通勤,如此我假日才有時間陪伴小孩去爬山踏青。考慮到東部萬一車子損壞上後續零件的維修,我給了我心目中的彎把公路車幾個條件:
1.必須是彎把(為了比賽當然要低風阻........同時彎把有多個放手的位置,可以讓長途旅行不至於手部不舒服)
2.車架要是鋁合金(我實在對碳纖沒信心,尤其還要拉拖車走山路,重量倒不是重點,再重跟我後面那40~50Kg比起來算小兒科了)
3.因為我喜歡爬山走林道,所以這台車最好堅固且可以扛車
4. 必須是台灣大廠,以便於維修
5. 有後貨架孔
6. 騎姿別太戰鬥( 我老囉,肩頸的柔軟度實在有待加強,太趴,我的脖子實在抬不起來)
7.有我可以騎的size
8.最好是30速變速( 平常自己騎用大盤+中盤==> 拖車子用中盤+小盤)
9.有輔助煞把 (市區超好用.......)
10. 低調的塗裝
開完條件後,我才發現市面上完全沒有一台公路車符合的。光是彎把公路車要有後貨架孔就沒幾台了。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Cyclocross。Giant有TCX,KHS有登山王,Fuji也有Cyclocross。後來因為我家離Liv(Giant的女性旗艦店) 超近,而Giant TCX3,他幾乎可以符合我的所有選擇,除了第八項。所以我買了TCX3,沒想到因為XS缺貨,一等就是四個多月。拿到手已經是2013版的TCX3,看到原本的24速變成16速,我實在快哭了,還好我還有Ultegra 嘿嘿嘿!
近日TCX 3 已改20速 iphone攝於草坪頭

五、體力????
雖然大學時因為參加網球校隊,畢業時僥倖拿到全校體育獎第一名。但是那畢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自己體力能不能負擔? 甚至還要有餘力照顧老婆? 體力不濟時,會不會對小孩造成危險?
我想那都是必然的。所以加強體能,其實才是我這陣子花最多心力的工作。車子......等其他的東西,錢花下去,不是買不到。但腳力才是能不能騎完的重點。
鍛鍊前覺得騎20Km就很累人了,一開始要求自己騎折疊腳踏車5Km去高鐵站坐公車去上班。但慢慢地發現,時間越來越快。現在我每週都會堅持有幾天一定要騎腳踏車直接騎去公司上班。公司與家裡來回大約是90Km,一開始很累,來回要騎五個多小時,還沒騎上山頂就快累死了,漸漸的突然發現,我好像還沒開始很喘就已經到山頂了。現在來回就算加沿路吃早餐,也不用四個小時。
可惜的是,回家後我大概吃完飯,就得準備幫小朋友洗澡,準備跟他們講故事睡覺了。我幾乎沒時間鍛鍊了,只好利用公司中午吃飯時間,若沒有會議或加班,盡可能保持每日10Km路跑或簡單山路自行車路線。中午拿個便當騎上中寮山,吃完便當,下山上班去。

體力,這種東西跟天份無關,跟自我要求比較有關。這幾個月的鍛鍊,我體重下降了8公斤,BMI保持22~23。這些日子也利用鐵人賽當作自我體力的檢視。若是不要求成績,半鐵要完賽對現在的我而言,不算太難。
鐵人賽是個檢視自己體能的好地方
為避免違反善良風俗,故以馬賽克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