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燈塔,一座老舊的燈塔,近百年來默默的守著這個沒落的淡水港口,
很少人知道它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重要指標,


淡水先民為顧及航行船隻出入安全,曾在嘉慶元年(1796)集資自建「望高樓」
以花生油燃火引導入港船隻,為全台灣最早民營燈塔,
今天航行台灣海峽的船隻,已有衛星導航,但仍會利用這無人看守的小燈塔,


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
淡水阿給、魚丸湯、阿婆鐵蛋...有著各式各樣的淡水小吃,又鄰近淡水捷運站,
由於交通方便,淡水老街每到假日總是人山人海,非得要早上來才能有這般清靜,


離開淡水老街,先從台2線切進101號道路的北新莊,今天是小雙塔極北路線,
所謂的小雙塔極北,指的是由淡水燈塔到富貴角燈塔的環狀線,
首先就先走巴拉卡公路上陽明山,


編屬101甲縣道,從淡水的北新莊到陽明山區的二子坪之間13公里的山區公路,
就是俗稱巴拉卡公路,這條山路也是陽明山對外交通要道之一,


巴拉卡公路路彎坡陡,所以常是北部自行車友攻山頭的好路線,
開車族比較少有人會由這邊上陽明山,大多都往仰德大道過去了,


現在是好走的柏油路,但當年這段是先民用一段一段的樹幹鋪設162個台階,
後來改為用石塊鋪設,所以稱「百六砌」之後才被誤稱為「巴拉卡」


位於陽明山至淡水區巴拉卡公路線中點,于右任的墓園座落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經歷幾十年的風雨摧殘,看的出來墓園很明顯的已經年久失修,


遊客中心的位置是台灣十大景觀步道之一的二子坪,素有「蝴蝶花廊」美譽,
這邊是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火山凹地,因地處於大屯山的西側背風面,
而時常有雲霧籠罩著,看來今天也沒有個例外,


看到現在這爛天氣,就算穿雨衣也是一身濕,上個禮拜才來過陽金公路跑三P,
但這天候可真的是天差地遠,


冒著風雨下陽金,又冷又餓的,先到金山找點東西填肚子,
蕃薯是金山出名的農產品,一年僅一收,,近幾年隨觀光業與網路興起,
金山地瓜名聲漸響,


過去,地瓜是低廉的農產品,如今搖身一變為高價食品,
大家吃不起白米,只能吃地瓜填飽肚子,現在生活富裕了,反而少吃地瓜了,
其實吃地瓜可是有很多好處的,尤其是紅色的金山地瓜,烤起來又香又好吃,


來到位於金包里老街廣安宮旁的鴨肉攤,以前每來金包里老街必吃,
不過這回卻是胃口缺缺,那就先趕路吧,


離開了金山鬧區,沿著台二線公路行進的山海景色,就是俗稱的北海岸,
這條是台灣北部最美的濱海公路,


今天天氣是差了點,要不平常這邊人算多的,也因為景點多、風光美,
一直以來北海岸就是北部人最愛的親子路線與夜遊路線,人潮車流不間斷,


摸狗頭 起大樓
摸狗嘴 大富貴
摸狗耳 賺袜離
摸狗尾 賺傢伙
十八王公廟目前台灣香火鼎盛的寺廟之一,更是少數全天開放的寺廟,
在大家樂與六合彩流行的時候,香火十分興盛,


十八王公廟廟也帶動石門的粽子生意,肉粽業者有一說,王公們在海中遇難,
泡在水裡畏寒,於是信眾以油飯、麻油雞供奉去寒氣,後來為了便於攜帶,
油飯改為粽子,當年來此遊客絡繹不絕,也常造成淡金公路的大堵車,


這就是有名的十八王公粽,打開粽子飄出陣陣香氣,放在手上還溫熱的肉粽,
直叫人馬上就想消滅它,在石門吃飽喝足後,下一站富貴角已在前方,


最後一個補給站在台灣最北角富貴角,位居台灣的最北端,
貴角是台灣北端突出的海岬,原名「打濱」或「打鞭」,是原住民海峽之意,
在日據時代改名為富貴角,


富貴角燈塔位在岬角盡頭,是台灣海岸線的最北端點,塔身為八角形鐵造,
高度三十公尺,外漆黑白色平行相間條紋,原先由日本人所興建,
當初日人為了建設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底電纜與航路標誌,
從日本運來興建燈塔的所有材料,
建成之後,成為日本人在台興建的第一座燈塔。


全球十大恐怖地點之三芝飛碟屋,號稱令人毛骨悚然、卻又想要參觀的地方,
但看起來還好啦,繼續沿著廣闊的海天視野北海岸公路回終點吧,


最後回到終點淡水,御風飛翔雙塔極北線總算是完騎,雖然今天天氣欠佳,
但是有車騎那種天氣都好啦,而且玩的也蠻愉快的,人都在淡水了,
最後總是不能免俗的,往老街來碗阿給飽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