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麵條加上特製的蒜茸醬油,吃起來簡單爽口,
每回到這邊總要先來上兩碗,吃的飽飽的騎腳踏車才有力氣,


來到新營體育場已是人聲鼎沸,自從新竹的郵局萬人單車活動打出口碑後,
郵局的單車活動就是個金字招牌,這回來參加的是新營郵局南瀛采風,


就算是挑戰組的路線也僅只50公里,而且今天都是平路的地型,
那樣就可以慢慢的騎慢慢的逛了,一開始的路線要先往新營的東北邊方向,
到達原名埤寮埤的天鵝湖,


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的天鵝湖,古代相傳新營為一天鵝穴,天鵝眼就是天鵝湖,
天鵝肚為市區交通台,天鵝尾為太子宮、鐵線橋一帶,所以這邊才稱做天鵝湖


沿著天鵝建造的環湖棧道總長約2公里,只有天鵝雕像而沒有天鵝,
但還真的有放養著鴨子,有著拱橋、休憩亭、環湖木棧道,
不趕時間的話,這裡可是個適合散步、運動、騎腳踏車的地方,


天鵝湖之後是後壁頂長短樹,這邊是個接近無米樂的村莊,


南台灣知名米鄉後壁菁寮到了,農村田園是後壁不變的美麗景觀,
這裡更是「無米樂」的場景舞台,


『菁寮』原是指存放『菁仔桶』的草寮之意,清代住在這裡的居民,
栽種一種可提煉布匹染料的『菁仔』,故以此特色為名之,
無米樂是崑濱伯的冠軍米故事,打從記錄片上映後,無米樂就成菁寮的代名詞,


菁寮嫁妝老街,可看到當年繁榮熱鬧景況,整排的街屋中藏著豪門大戶和宅院,
展現著那一頁屬於菁寮的風光歷史,


濃濃的古早味,50年代台灣農家風情,像是古早年代的歷史長廊,
後壁菁寮老街曾是老台南最繁華的聚落之一,


「稻稻來」是取其臺語諧音希望來訪遊客以「慢慢來」的心情,
「慢」遊體驗菁寮聚落在地生活。
原本是莊家古宅,現在為聚落文化保存示範點,


荷據時期鑿建的古井,井深達五米,古井裡仍然有水,而且還非常乾淨,
在這邊洗把臉繼續出發吧,


菁寮天主堂對面國小是補給站,菁寮天主堂又名聖十字架天主堂,
1955年剛來到台灣的德國籍神父楊森,被派往創建菁寮堂區,當年秋天,
在一片金黃稻浪中,楊森神父購得土地開始準備興建,


包覆鋁皮的銀色陡峭角錐尖頂,與傳統紅牆紅瓦,樸素的街屋及合院民宅,
形成強烈的對比,且成為當地明顯的地標,
國際級建築設計師,一九八六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普立茲獎,
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
就是坐落在台南縣純樸的後壁鄉後菁寮,


離開菁寮後去農會,因為2013年台南好米嘉年華會在後壁農會舉辦,
最著名的就是稻田彩繪活動,備受矚目的巨幅稻田彩繪美景已經成形,
再怎樣趕路也要過來看看,


先到田邊看看,再到農會4樓遠眺全景, 1.4公頃的農地以綠色的台南11號、
白色的台農75號及自菲律賓引進的紫米完成彩繪稻田,
早在稻苗成長過程中,就已有許多攝影玩家不斷拍照分享,


後壁區農會後方稻田上的地景原型就是這個,整幅彩繪稻田有“2013”、台灣地形圖、
一座農傳統穀倉“穀亭畚”一碗米飯、一束蘭花,以稻田為畫布帶出的“米蘭之鄉”


台南地處嘉南平原,稻米種植面積居全台之冠,是全台擁有最大耕地的直轄市,
看過稻米彩繪之後,我的腳步也落後了,趕路吧,後壁火車站前直走去白河,


白河之後是東山,主祀觀音佛祖的東山碧軒寺,就是東山區重要信仰中心,
宗教百景票選活動,入選的台南市景點有首廟天壇、南鯤赧代天府、
安平開台天后宮、安定蘇厝真護宮、台南孔廟、西港慶安宮、東山碧軒寺


「東山鴨頭」聞名全臺,無論走到那裡,都可看到打東山鴨頭的攤子在賣鴨頭,
很多人不知道「東山」是什麼意思,指的就是東山這裡,
但東山鴨頭起源地藍記與藍色鴨子都沒開,只好買別家頂著先,


循著165一路到柳營,一路上滿滿的菱角田,一提到菱角,大家都會想到官田鄉,
菱角幾乎已和官田鄉畫上了等號,沒想到165柳營這邊的菱角田也很壯觀,


165騎到了柳營果毅後鎮西宮,是開天炎帝,又稱神農聖帝的全台開基祖廟,
但一路這樣邊騎邊停的結果就是漫,連郵局的回收車都出動了


柳營到六甲之後回頭,從省道台一開始路上已經在回收腳踏車了,
郵局單車活動的好處就是騎不回去的話,專車還能幫你連人帶車寄回起點,


省道台一往新營,最後在柳營農會買兩個豆沙包,慢慢的一路吃回終點新營體育場,
活動結束,郵局的活動就是種口碑,果不其然從北到南都一樣,
今天到台南新營的場子也是騎得很盡興,該吃該玩的一樣沒少,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