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早古老的圖書館出現在公元3000年前古巴比倫王朝,兩河流域發現大批泥板文獻。有系統地保存知識與文獻使之流傳,是古代圖書館最主要的功能。

圖書館代表一座城市的知識力量,負有休憩與沉澱心靈的任務。現代的圖書館更有帶動社區、結合創意,帶領民眾進入閱讀的世界。

從屏東車站可借用屏東公共自行車(P-bike),騎行約二十分鐘抵達千禧公園。

台灣舊式候車亭毫無創意,若是候車亭能夠多些變化,讓乘客在候車時欣賞,導入創意也能美化市容,讓公車候車亭變身最美一角。

縣圖公車亭像打開的書本,寓意開卷有益,屋頂有筆記本及鉛筆。造型獨特的公車亭,路人與公車上的乘客,不免都要拿起手機來拍照。

除了便捷公車,屏東有以「小黃」替代公車的「計程車彈性運輸服務」,解決偏遠地區在離峰時間公車趟次過多的問題。

「小黃公車」是計程車外觀,車身可明顯分辨,比照公車收費,有路線圖與班表,還可預約搭車,提升偏遠地區公共運輸服務,方便也安全。

除公車與公共自行車,總圖有大型停車場。滿滿車輛足証是使用率很高的圖書館。

公車站牌旁二排長列大王椰子樹,像衛兵一樣歡迎遊客到訪。

縣立圖書館總館座落綠意環繞的千禧公園內,耗時兩年規劃與施工,去年八月盛大開幕,園區佔地約5公頃,是全台唯一的森林系圖書館。

「森林糸」圖書館保留整片老樟樹,新植鳳凰木及苦楝樹,簡直來到植物園。

屏東演藝廳在此舉辦小型音樂會等多項藝文活動。

有帶「毛小孩」的遊客在此止步,寵物是不能帶入館的。

白色外觀屏東總圖是市區最新的指標性建築景點…

對照昔日舊建築「中正圖書館」,嶄新外觀給屏東人全新感受。

入口由此進入,三角形黑色屋頂處處都有巧思。

門口有無障礙設施,有需要者輕觸按鈕,待志工協助入內。

大面積玻璃帷幕倒映戶外大樟樹群,請務必載口罩再進入。

大廳大面窗景引入充足的自然陽光。以黑色鋼構為主題,醒目的三角形原住民圖紋意象。


總圖目前有誠品書店及咖啡廳進駐。

1樓除了大廳是亮點。2樓一般圖書借閱區。3樓青少年的影音閱讀區。4樓有保存35年的石板屋及文學館。5樓是多功能演講廳。

大廳中柱是亮點,可透視各樓層,找人很方便。

中柱旁金屬迴旋梯也是網美拍照的亮點。

便於銀髮族閱讀書報,一樓為期刊室、圖書室。

期刊室以高齡讀者有興趣的主題圖書,有健康養生、旅遊、文學為特色,供年長民眾閱讀。

兒童閱讀區很特別,設有嬰幼兒閱讀專區。

館內定時請幼教系老師協助孩子們閱讀,家長才能享受館內的設備及空間。

一樓有免費的手機充電站。每支手機有充電格,附有錀匙防止遭竊。

二、三樓為普通閱覽室提供閱覽者自習。大考將臨,屏東莘莘學子認真讀書。

桌面還有電源供應座。

圖書借閱區,擁有豐富館藏。重新啟用後藏書空間從原本的13萬冊提高為40萬冊。

書架上有保羅‧韋德著「囚徒健身」乙書,正確訓練的方法不需要啞鈴槓片、照書中解說動作及訓練方法就能激發身體潛能。

與美國在台協會合作、陳列東南亞與多國語言書籍的多元文化專區。


2樓戶外閱覽區在白色優雅的陽傘遮蔭,享受風簷展書讀的綠意與書香。

2、3樓均設有戶外陽台,視野也大不同。週邊樟樹林有不同層次綠意,看書非常舒心。

圖書館另有網路視聽區、筆電使用區、電子書閱覽等數位服務區。

三樓還有「純白色階梯」是熱門網紅打卡點。

大階梯設置完善的視聽設備,定期舉辦青少年講座和活動,或球賽轉播,翻轉青少年對圖書館很無聊無趣的既定印象。

來到四樓文學館,有歷史悠久的排灣石板屋。原汁原味保存石板屋,陳列在地原民文學成為屏東文學館的亮點。親子在石板屋前展書研讀,難得的部落意境。

原住民只有泰雅、布農、魯凱、排灣有石板屋,以屏東排灣與魯凱族的石板屋最經典,石板屋是屏東原民傳統建築特色。

屋內有細膩的月桃編織佈置,十足的閱讀秘密基地。

屏東文學館,展示歷年大武山文學獎得獎作品。

館內參觀一圈,離去前要挑幾本好書回家細讀…

要查詢書籍資料,全館查詢電腦皆為觸碰式螢幕,也有手寫輸入,方便長輩。

完成查詢後到書架取書,館內設置自動化借書機,掃瞄書碼完成借書手續。

同時顯現已借閱的書單及歸還日期。

不到一分鐘就完成借閱,不需經櫃台,符合防疫規定。

還書使用RFID系統,引進全台首創智慧還書架,往書架上一放完成還書,超方便。

智慧還書架讓讀者便利的還書,沒有清點上架的時差。智慧還書架的館藏,可立即被借出,讓好書流動更快。

對開車移動的上班族獨創還書得來速服務,24小時全天都能還書。全國只有屏東可以在停車場直接自動還書,節省寶貴的時間。

總圖對面是屏東縣立明正國中。

明正國中的辦學成績優良。

昔日明星國中位於市區,校舍及教育資源都是比較完善的。


離明正國中不遠是公園肉燥飯。

公園肉燥飯開業超過四十年,最早在舊稱「中山公園」的屏東公園旁擺攤,據說連桌椅都沒有,客人直接坐在公園圍牆邊享用,蔚為奇觀,因此打響「公園肉燥飯」的名號。

坐下來就看到菜單,沒有很多菜色,熟客都點肉燥飯加湯品的組合。

公園肉燥飯裝在小鋁杯內,與常見將生米放入檜木桶炊熟的米糕或肉燥飯作法大不同。

客人常誤會店家把肉燥飯當「筒仔米糕」賣,與傳統淋肉燥的肉燥飯不同,是公園肉燥飯的特色。

將煮熟的米飯,在爆香加入醬汁後,裝入小鋁杯送進蒸箱保溫,保持米粒的彈性與濕潤度。

上桌前加醃製的蘿蔔及薑片就能上桌。

冒著熱氣的筒仔肉燥飯,頂頭鋪滿肉燥及香菇,肉汁讓米粒沾上微亮的金黃色,引發食慾。

排骨酥湯與鹹菜豬肚湯都不錯。

豬肚料理的很乾淨,鹹菜的天然酸度有中和油膩的效果。

米粒粒粒分明有肉燥香,沒有肉燥湯汁濕爛感覺。碗盤感覺很清爽,與清爽酸甜的薑片融合是簡單好味道。

經常吃筒仔米糕或肉粽,換個「米糕版肉燥飯」,有截然不同的口感。

吃完肉燥飯,沿萬年溪自行車道騎走,前往有「最美游泳池」之稱-屏東大學游泳池暨體適能館。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前身為日治時期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為日治時期繼臺南師範學校後,南部地區第二所成立的師範學校。

屏東師範學校歷經二次大戰末期,校園保存當年修建的防空洞。

屏東大學游泳池興建於民國103年,設有體適能館供學生使用。


游泳池與體適能館不只供學生上課,週邊鄰居都能付費享受設施。

屏東縣政府最新宣傳影片中,屏東大學游泳池豐富色彩及動感魅力,成為宣傳亮點,每個角度都彷彿置身國外運動中心。

設有50M游泳池一座,有SPA三溫暖、兒童遊戲池、冷水池、健身房、舞蹈教室、體適能教師及飛輪教室等休閒設施。

除了熟知的屏東山海美景外,近幾年市區新興景點,不論是縣府打造或民間設計,都逐漸展現屏東城市新美學,令人驚艷。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前身為屏東教育大學,簡稱屏教大、屏師專。


屏東大學前身創校於日治時期,培養基層教師無數,後轉型為教育大學。2014年8月1日,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為國立屏東大學。


屏東師專創校之初,屏東盛產木瓜,滋味鮮美,而木瓜葉象徽的意義為多彩多姿,足為屏師人學習效法,故以木瓜葉為校徽。

離開民生校區,轉騎公園路,來到騎訪第二座圖書館-介壽圖書館。

介壽圖書館鄰近屏東公園,市中心的菁華地帶,去年聖誕節佈置仍留存。


民國95年開館的旅遊文學館,位於介壽圖書館的一樓,當時是地方文化館中,唯一以旅遊文學書籍作為主題的場館。

館外單車裝置藝術吸引目光,指標寫上市區各景點距離…

以前指標是世界地名及方向,推廣旅遊在地化後,改成接地氣的市區景點。

一樓原供民眾使用的閱報室及旅遊文學館。二樓屏東縣作家文庫、縣史資料室。三樓大型自修室。

旅遊文學館有旅遊文學書籍,並定期舉辦與旅行相關的展覽,目前整修中…

自修區供在地莘莘學子讀書自習用。

旅遊文學館能整合旅遊訊息與書籍,對喜歡旅遊的人來說,有舒適的閱讀環境,準備旅程,再出發。

中華路與公園路交接口處的屏東公園,建於西元1915年。

日治時期名為「屏東公園」,光復後改名為中山公園。為落實在地化,又正名為屏東公園。

屏東公園整建後增加幾處新設施,湖畔旁的青少年中心,成為縣內文藝工作者使用基地。

公園假山與防空洞結合成兒童遊樂場,鄰近體育場(館),是市區相當完善的遊憩場所。

鄰近介壽圖書館的美食小吃在林森路。

老夫子甜不辣是屏東人逛完百貨公司、學生放學後打牙祭的地方。

歷史悠久的老店招牌改了,各種套餐漲10元。屏東人還是喜歡把黑輪當正餐或下午茶點心。


老夫子甜不辣,是許多屏東人共同的回憶,更是學生下課後的腸胃回憶。

九宮格餐檯裡煮各式各樣的黑輪及甜不辣,簡單食物帶來滿足與喜悅!

油炸黑輪別有一番風味,還是覺得九宮格煮黑輪比較好吃。

店內黑輪、甜不辣與一般黑輪攤無差別,獨特黑色醬料是老夫子的秘密武器,據說各黑輪攤曾仿煮類似的醬汁,都無法成功。

只要說大碗或中碗、小碗,店家會夾綜合黑輪組,也能照客人點的數量決定價錢。較貴是茭白筍及玉米筍。

小碗裡有油豆腐、扁黑輪、關東煮等。



黑輪湯自行取用,建議的喝法是將黑輪吃完後,留下的醬汁再加黑輪湯。

熱騰騰的黑輪湯,攪拌醬料後味道讚不絕口。

吃完老夫子,沿萬年溪河岸往建南路騎走。

萬年溪畔是騎訪第三座-復興圖書館。

相較於縣圖「開卷有益」公車站牌,復興圖書館「我陪你等」為主題的海螺造型站牌。公車站若能發揮創意,也讓等候公車的民眾對於設計者巧思會心一笑。


館外草坪有欣欣國際獅子會暨日本福山久松獅子會,為慶祝本館落成,特捐日式庭園景觀乙座。

屏東市人口約二十萬人,為屏東縣首善之區,雖有縣立總圖、介壽圖書館提供文化服務,為均衡市內南北文化差異,民國八十三年啟用仿古書院建築的復興圖書館,古色古香。


館外週圍規劃有兒童遊樂區、廣場、庭園景觀及專用停車場等。


館外平面圖呈現整體方形建築,右下角的小門是還書口。

入口有經典名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取自孔子「論語‧為政篇」,表述孔子對學習態度的看法。只知讀書,卻不肯思考,就會容易受欺蒙。只顧思考,卻不去讀書,就容易想不通,引起疑惑。

進入古色古香的圖書館,迎面為日式庭園。

入口提供附近民眾閱讀書報,採光、座椅都是舒適閱覽空間。

嶄新書架刻意把書櫃降低,空間更開闊,沒有舊圖書館的壓迫感。館內藏書有九萬餘冊,迎歡愛書的市民一遊。

裡面是木質地板的親子閱讀區。在此脫掉鞋子,親子間以最舒服的姿勢,輕鬆享受閱讀的樂趣!

嬰幼兒閱讀室,假日有說故事及親子共讀等活動。

沙發閱讀區是色彩豐富的沙發,搭配大片落地窗,拿本書坐在沙發悠閒的翻閱,讓圖書館變成咖啡廳。

推開落地窗走到半戶外區,像在庭園中伴隨松樹讀書的感覺。


不自覺找了本書坐下來閱讀,沙發座位大且空間明亮,沒發現室外是車聲隆隆的建南路。

自習區座位不少,沒有座位不夠,學生用書包佔位子的情況。

唸書累了,抬頭就看到外面的天空與草坪綠地。

逛繞一圈後找幾本書帶回家慢慢看,書籍依分類方式,很容易找到想要閱讀的書籍。

我最有興趣的還是相關單車旅遊書籍。

旅遊相關書籍不少,喜歡單車旅遊的人蒐集出遊資料,靜謚環境能寫出一篇篇精彩的單車遊記…

過卡完成借閱,疫情吃緊,離開前把書本殺菌,防止接觸感染。

復興圖書館旁永大路有一賣超過60年的煎肉餅攤,來圖書館唸書肚子餓,會想起肉香誘人的煎肉餅。

「大武町」是日治時代地名,原是眷村老兵把轉戰大江南北後煎餅維生,當時無招牌也沒有店名。老兵退休後交由女徒弟阿霞承襲老兵的好滋味。

阿霞老闆早上備料,下午開始賣,肉餅、煎餃現做現煎,新鮮度看得見。

店家自製的辣椒醬十分夠味,能吃辣的千萬別錯過。

餅皮先煎成脆香,加上雞蛋及九層塔,最經典庶民的組合,香氣滿分。

肉餅裡有碎肉,煎蛋與九層塔,料好實在的銅板價,不加醬料就很好吃。

肉餅內餡飽滿帶胡椒味,加蛋或不加蛋,一樣美味,好吃。


阿霞老闆會送幾顆煎餃,嚐鮮也能吃更飽。

騎逛完屏東市三大圖書館後,最後品嚐加雞蛋與九層塔的煎肉餅,香氣滿分。

屏東市三大圖書館特色是遍植美樹的森林圖書館,創造令人願意來訪的閱讀空間。若到屏東市一遊,除了歷史景點,別忘騎逛圖書館,享受徜徉書海的樂趣!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