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F 民視異言堂報導>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jsmz wrote:
1、你說的「很多人抗議」?在我看來只是不到0.1%的自行車騎士😊是很少人...


200人如果相當於台灣0.1%的腳踏車人口的話,回推台灣2300萬人口中,就只有20萬人有在騎腳踏車而已。姑且不論這數字有沒有依據或正不正確,如果說因為人數群體少,我們就可以忽略其需求,那登山山難消防隊的搜救、規定各公共場所要給身障人士設置無障礙設施、少數族群的文化和母語保存.....等等,這些政府也不應該去照顧的話,那我們這個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
你我有共識也有歧見
1.共識:你我都喜歡騎車
2.歧見:我不喜歡政治滲透到單車版,你喜歡在單車版討論政治

stoak wrote:
好啊!那2026一定...(恕刪)
1.你拿『特例』來反駁『通例』當然可以
2.民主制度基本原則是看人頭的,多數意見就是現在的民意,要執行,少數意見不是現在的民意,要尊重=政治語言==放一邊=暫時不理
3.少數族群的文化、語言、利益當然要照顧,少數車友的利益也要照顧,目前國家的預算『連我家附近的自行車道都管理不好』預算都不夠,哪來力氣去管少數族群?
4.台灣很多建設都是選票型、治標型建設,有人抗議,灑錢做一點建設,然後,『沒有維護』。
5.我認為那個通道維持目前的通行狀況『人車共用、生態步道』算適當的低成本作法。
6.你看看參加抗議的人有多少是『當地居民』?非常少。當地居民要的是『賺錢生活,市民菁英騎士來花錢100元跟我租車』而不是要『市民菁英來這裡連一罐飲料100都嫌貴不買然後呼朋引伴炫耀車子漂亮,看看風景就走了』
7.外地人替當地人抗議,就好像『花蓮人很希望高速公路,花蓮人希望進步,但是外地人不希望花蓮有高速公路,希望花蓮維持落後』


prozacist wrote:
200人如果相當於台...(恕刪)
prozacist
你打了這麼多卻沒回應到,你說參與快閃的200人只佔0.1%,照這樣推估全台灣只有20萬人有在騎腳踏車的問題,你覺得這數字正確嗎?
感謝網友回應,我非常珍惜每位網友的意見,因為在不同意見中往往可看到更多面向,廣義的看這都是被理解的機會,因此再次強調發表此文是想讓關注自行車發展的車友,能有系統的了解三貂嶺自行車道來龍去脈,為避免失去這樣的機會,請務必留意討論用詞過度激化,以免被鎖文而下沉。

再次感謝大家!
台灣.用騎的最美
1.自行車騎士當然不是20萬人,我不知道你怎會有這樣的想法
2.我先前提過:交通部有統計12歲以上常騎車北部210萬人2週內有騎車26.9%休閒用42.2%有轉乘15.8%轉台鐵比例17.8%因休閒運動轉乘8.9%算起來是597人相對於210萬人是也就是0.00028很少吧!
2.如果參加快閃活動有200人相對於『北部地區2週內有騎車的210萬人』應該是0.0000952,比0.1%更少吧!
3.我不認為比0.1%還要少的200人有什麼代表性不到0.1%的數值我認為當成是統計誤差值都嫌多了!













t4236774
nervous_22 雖然我對數據沒興趣,但這一路乘下去明顯就是語意看錯了這句"因休閒運動轉乘8.9%"開頭並無"其中",所以休閒運動轉乘是210萬*0.269*0.422*0.089=21216
jsmz
秀才遇到兵就是這樣,反正你只要不看我的資料,你要怎要酸都可以[微笑]
jsmz wrote:
1.自行車騎士當然不...(恕刪)

你的比喻才奇怪,你怎麽不把全球的騎單車人口當分母?
你知道目前毎天開放參觀登記的人數是多少嗎?
依時段開放,每1個時段以1小時為區隔,自8:30開始至16:30分結束,每個時段預約名額為160位。
所以毎天只有160*8=1280人
扣掉其中健行的,預約困難的,實際毎天可能不到300台腳踏車!

200人占日最大流量的1/6這是超多的你懂不懂統計?
1.有人認為出席快閃活動的200人相對於可以代表210萬的北部地區騎車人口有代表性,我不認同。
2.你拿出你的原始數據再來討論會比較適合
3.誰知道你說的『每1個時段以1小時為區隔,自8:30開始至16:30分結束,每個時段預約名額為160位』的統計數據在哪裡?別光說說而已
4.我有拿出我的數據說明200人相對於210萬的北部地區騎車人口而言是非常少的人,你的數據呢?
jsmz wrote:
1.有人認為出席快閃...(恕刪)

你連三貂嶺隧道要怎麽限量 預約進去都不懂,還能打那麽大串大道理?
因為危險所以限量,因為限量的不可測,人流變少!
以下是官網預約說明
『每1個時段以1小時為區隔,自8:30開始至16:30分結束,每個時段預約名額為160位』
一大堆人騎單車抗議 路面危險!
我是覺得只要能自由進出,那怕是牽車或健行也可以!
我是抗議他要預約限量還有看起來像快倒塌的紅色帳篷!
jsmz wrote:
2.我先前提過:交通部有統計12歲以上常騎車北部210萬人2週內有騎車26.9%休閒用42.2%有轉乘15.8%轉台鐵比例17.8%因休閒運動轉乘8.9%算起來是597人相對於210萬人是也就是0.00028很少吧!

原文複製
國內12 歲以上 民眾 於調查期間近 2 週有 騎自行車 之比例為26.9%(73.1% 近 2 週未騎自行車 其 主要活動型態 以 「 休閒運動 」 42.2%最多 其次是買菜、購物等 「 個人活動 」 ( 再其次為 「 通勤學 」( 21.1%)。

國內12 歲以上民眾於調查期間近 2 週有騎自行車者,有 15.8% 轉乘接駁其他交通運具,其中以轉乘捷運者最多( 35.5%),其次為公路客運 市區公車( 32.7%),再其次為臺鐵 17.8%)。


北部近 2 週有騎自行車者=2100000*0.269=564900
北部近 2 週有騎自行車者(564900)有15.8% 轉乘接駁其他交通運具=564900*0.158=89254
其中台鐵轉乘比例佔17.8%=89254*0.178=15887

原文複製
其中主要活動型態為「通勤學」 的轉乘比例最高 達 35.3% 另「休閒運動」者及「個人活動」者僅分別有 12.3% 及 8.9% 進行轉乘接駁 並 以轉乘捷運者最多( 40.3%),其次為 轉乘 公路客運 市區公車( 26.5%),再其次為臺鐵( 24.0%)。

轉乘台鐵比例「休閒運動」者有 12.3% =15887*0.123=1954
何來597 ?
1、一台公車限載25人,不代表「隨時滿員」,一家餐廳25個內用座位,不帶表隨時客滿,這是常識😊
2、你說三貂角隧道「平日、假日、每天8小時、預約滿、都沒取消」?請拿出你的數據😊別說「想當然爾」😊


WOWO88 wrote:
你連三貂嶺隧道要怎麽...(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