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利用台鐵轉乘的人有1954人比597多,所以讓你比較有自信嗎說出「經常用單車的210萬人😊中有「很多人」😉用台鐵轉乘去三貂角隧道風景區」喔?😊2.這些經常利用台鐵轉乘的1954人,100%每一個都轉乘去三貂角隧道喔?其中有1%去三貂角就不簡單了。t4236774 wrote:原文複製國內12 歲...(恕刪)
有人就是想在單純運動的自行車版搞快閃=公民抗爭=為小團體利益=搞政治😊要搞政治請去政治版、新聞版😊你家附近的自行車道有沒有定期保養、休剪花草?使用安全完善嗎?😊自家附近的公共設施監督夠了?跑去監督距離台北新北將近100公里的三貂角隧道?三貂角附近居民要什麼?要生活=賺錢,和你我一樣😊生態步道?自行車道?他們不再意😊
先把預約制取消掉吧,進入需要預約管制人數,都已經快淪落為蚊子館的下場了。試營運去過一次,不懂有什麼生態?做好的設施也不可能做大變動,只能騎乘時多加小心,放慢速度通過。鋼筋濕滑,有懂這方面的高手,能建議有什麼低成本的補救的措施嗎?防滑漆能行嗎?可能一下子就磨損。
nervous_22 wrote:先把預約制取消掉吧,...(恕刪) 當初運營單位有段時間調整為只有假日需預約,非假日採總量管制,但被設計師與媒體報導「人來了,蝙蝠走了!」強調要積極管制後,2023/8/29又開始全預約。會改全預約制不開放現場登記,其實大家都知道是因為非假日採總量管制(開放現場排隊),人一多,因為設計不良導致事故多,為了掩護設計錯誤才會拿生態來堵住大家的嘴。所以問題核心是在錯誤設計,一條超過兩公里的隧道這樣設計,任一位交通專家看了都會搖頭(這是自行車道)。論改善,當2022進入試營運,名稱還是「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時,若有什麼補救措施那時是最佳的時機,因為工程不可能完美,大家也願意等待改善,我也曾經去簡報,但沒想到得到的結果是改名稱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這樣一改,時機已過。這時以工程手段去改善當然可行(前提是有賴工程專家介入),但「生態友善」在大眾心中的印象已經傳播出去,這時要改的不僅是硬體,社會形象面如何拉回來也得一併思考,也就是付出的社會成本已收不回來了。
1.別以為先罵先贏。2.你拿出你完整的論述。3.我要說的是『出席快閃運動雖然有200人但是相對於北部地區經常騎車的210萬人只佔0.0000952,比0.1%更少,是非常少的一群人,沒有代表性』。請問,你要說麼?WOWO88 wrote:你到底有沒有數學概念...(恕刪)
jsmz wrote:1.別以為先罵先贏。...(恕刪) 使用者滿意調查,你拿全宇宙的人數來當分母?數學誰教你的?沒用過以後也不會用的人,拿來當分母,是要幹什麼?連怎麽辦理三貂嶺隧道通行許可都不知,還高談闊論?重點是一條隧道因為設計不當搞成很危險,需要限量 預約,增加很多管制人員,好像星期一還公休!一樣是隧道,學學舊草嶺隧道多好!蝙蝠是很可怕的,傳說的煉蠱大王一條不能隨到隨走的隧道,累不累啊!附近就有 蝙蝠洞公園了,要復育去那養不好嗎?
1.別替我戴帽子你別以為你知道我是誰我不知道你的背景也不想知道,你沒辦法就事論事,是你的問題。我沒有逐一回應你不代表我接受你的抹黑。我不接受你替我戴帽。你如果繼續人身攻擊,我會反擊你。2.我有數據,有論述。你的數據,論述在哪裡?3.北部地區210萬人的經常騎車人口,多數不想說話,不代表『不說話的都支持你這非常少無代表性的200人』4.就是有人以為『自己代表那些不說話的人』我告訴你,你不代表那些不說話的人WOWO88 wrote:使用者滿意調查,你拿全宇宙的人數來當分母?數學誰教你的?沒用過以後也不會用的人,拿來當分母,是要幹什麼?連怎麽辦理三貂嶺隧道通行許可都不知,還高談闊論?
1.社會運動=政治活動,經常就是如此,沒有論述,只是煽動一些有熱情的人,然後,就有一次社會運動2.這次活動,對三貂角的當地居民,有沒有改善他們的生活?3.如果那個隧道預算3億元,我如果是三貂角居民,我希望把3億元當成社區基金就好了外地人要生態隧道自行車道,當地人要那些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