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單車環島九日遊第九天

永康出發 住同鄉 真羨慕能諮意 環島的人 願你一路順風平安
祝發文者 一車風順 平安健康 環島成功
好羨慕
一直以來總是想去,但是人事全非…
有時候能作一件想作的事是一種幸福
身為台東人的我覺得版主您的介紹很詳盡哦,照片也都拍得很漂亮,多謝分享,期待自己今年也可以去環島

clover168 wrote:


一個人的旅行-單...(恕刪)

那個黃色大鐵框根據當地導遊的敘述是張惠妹所贈送的.
上個月旅遊才去當地騎租用單車.
路面都很不錯,可惜行程很趕只能小騎一小時.

tokico大感謝
北部也是有很多好景物
只要心靜就會有感受的
不過北部冬天的天氣卻有點.....

謝謝shark1506大與杜傑克大
我已經平安回家了

990921大
有時候做件事是要有點衝動的
可不要拿去做壞事就好了

oceantomato大
台東真是個好地方
因為地方好才能拍出好照片

jog50jog50大
在東部旅遊真的要慢遊慢活
才能體會它的味道
我這樣也是覺得很趕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lover-bike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clover.bike
我也住永康耶!

能夠去單車環島真幸福


印象中這好像是為風災受災戶興建的住居,

不是
度假木屋

祝旅途平安順利
謝謝jic大的指正
感覺還在興建中
八八水災已經過了好久了
印象中好像有看到世界展望會的字樣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lover-bike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clover.bike
好久沒看到這樣有深度的發文了,真的是就甘心A,好想給你暗個讚,連我自己都想再去環島了。

一個人的旅行-單車環島九日遊第三天(臺東縣臺東市到花蓮縣鳳林鄉)
日期:20101229 天氣:晴 溫度:16℃~25℃
費用:住宿700其他295=995元
單日里程:155㎞ 最大時速:51㎞ 平均時速:19.4㎞ 騎乘時間:7:57
總里程:437㎞ 總花費:2737元

07:00起床後整裝完畢到隔壁永和豆漿用個早餐,大約八點出發此時臺東市內風有點大,原本是計畫要走濱海臺11號道,瘦弱的身子可不想與北風來對抗,只好改道走花東縱谷臺九號道。

當然初期還是有點逆風進入山區後,左有中央山脈右有海岸山脈檔檔風勢,可以左擁右抱的欣賞山景

今天溫度挺適中的大約在20度上下,不穿太多的情況下也不會流汗

海岸山脈是位於臺灣最東端的山脈,整座山脈是由海底火山經過板塊擠壓推升而形成。北從花蓮溪口,向南延伸至臺東縣的卑南大溪河口,長約200公里。由於受到秀姑巒溪的切割,山脈形成南北兩段,北段較低矮,南段較高,但都在2000公尺以下,最高峰新港山達1682公尺。海岸山脈東西兩側各有許多東西向的支稜,形成了雁行排列的山脈。由於海岸山脈是由海底火山作用所形成,地質上以火山集塊岩為主,夾雜部分的泥岩,火山地區常會將地底的礦物帶至地表,因此海岸山脈,部分地區早年以出產寶石聞名。

旁邊又有東部鐵路隨侍在旁

誒怎麼又跑回到永康了

休耕期間農夫種植的油菜花田綠綠黃黃的

這裡是鹿野鄉又走一趟曾經走過兩趟永不放棄系列300K的路線,只是在這路段以前都是晚上經過,現在是白天走過風景也就不一樣了

鹿寮大橋上遇到約有十位左右走順向環島的車友



關山鄉農會正好有舉辨花海活動


沒有農會補助的農田只好種植油菜花,黃黃的也是不錯阿

晴空萬里藍藍的東部天空讓人心情為之開朗

來到池上鄉的大坡池沒看仔細還以為大波池勒,難道這邊的女性也都個個天生異稟嗎
大坡池是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兩大山系相互逼近形成的峽谷,標高在260~270m間,主要水源來自新武呂溪伏流以及人工水圳灌溉附近水田後的溢流水,池水由排水口向北流出,成為秀姑巒溪源頭之一,為台灣唯一的內陸淡水沼澤地,也是昔日台東縣最大湖泊。

大坡池原名「大陂池」或作「大陴池」、「大埤池」,又名池上大埤(陂)。大清帝國統治台灣時期,新開園大陂庄庄名即因轄區內大陂池而得名,是花東縱谷平原的主要池沼,因風景優美而馳名遠近。池上更成為花東縱谷著名的魚米之鄉,米以池上米為貴,魚則來自大坡池。

池上鄉也規劃很有規模的自行車道,但是卻沒有時間去將他騎完,尤其現在天氣與溫度真的十分適宜騎車,只好環大波池自行車道,也不錯在環島途中又環一個池塘了

右邊是海岸山脈左邊是中央山脈



富里鄉農會的戀戀花海活動





臺九線在玉里大橋前右轉改走193縣道

秀姑巒溪源起中央山脈崙天山的秀姑巒溪由南向北,一路匯集清水溪、塔比拉溪、紅葉溪、富源溪等大小河川,在瑞穗匯合流向太平洋,瑞穗舊名「水尾」就是由此而來。秀姑巒溪跨越了兩大板塊,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中央山脈屬歐亞板塊,秀姑巒溪在瑞穗往東切割海岸山脈,進入比歐亞板塊年輕十倍的菲律賓板塊,如此特殊的地質讓遊客在22公里短短的泛舟活動中可以看到五種不同的地質,地質學家總是稱讚秀姑巒溪是臺灣「最有個性的河川」。

15:30雲層開始增加了,沒有太陽照耀下溫度開始往下降了

過光復外役監獄左轉一條又直的下坡路再接到臺九線,轉出來後遇到臺鐵的環島之星火車經過,我卻騎著環島單車對他望塵莫及

花蓮縣光復糖廠建廠於西元1920年,光復鄉當時的地名為『馬太鞍』即阿美族語的『樹豆』,由於昔日這裡為長滿樹豆的河川沖積地,原住民便以樹豆為主副食,流傳下來後便以樹豆為地名;日據時代日人計畫興建糖廠時,糖廠全名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

西元1937年臺灣地方行政區域改名,將原本的「大和工場」取「大和」再加「上」字成為「上大和」之新地名,至西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臺灣光復後,上大和又改稱為「臺安」,並在西元1947年設立光復鄉後,將糖廠命名為『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糖廠』,俗稱為花蓮光復糖廠。

裡面宿舍分為甲種、乙種、丙種、丁種



在園區內當然不可避免地,一定要吃了一客知名的紅豆牛奶冰淇淋,很紮實的口感但要價五十元,看不到照片因為已經吃完了。


日據建築中不可少的石燈

日據時期的辦公室建築物

隱世山城-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原名「摩里沙卡」離花蓮市約四十公里,隱身在中央山脈腳下,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民國50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摩里沙卡」聚集了約四、五百戶人家,約有二千多人居住於此。


其中更有為了林場員工子女就學需要所設立的森榮國小及林田山幼稚園,每週免費放映 2 至 3 場電影的中山堂,供應日常民生用品的購買部(福利社),解決單身員工飲食問題的公共食堂,以及製材廠、火車站、修理廠、醫務室、豬灶、公共浴室、攤販市場、冰果店、米店、洗衣部、魚菜部、理燙髮部、消防隊、文化工作隊等等,十足是因木材而繁榮的山中城鎮。



在1960年代伐木的全盛時期,林田山一片人聲鼎沸景象,讓這裡有『小上海』之稱,但隨著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的實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漸漸散去,一併帶走原有的繁華,但林田山仍舊保留保存了最完整的伐木場景與意象,,原始山川景觀、豐富的自然生態、早期的檜木房舍和運載鐵道,處處可見前人留下的痕跡,也由於林田山風貌與九份相似,近年來許多人也會用『小九份』來稱呼它,讓這裡成為許多人懷舊的好地方。



魚眼效果

是臺灣遺留下來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無論規模或重要性,都是「東臺灣林業開發史」上重要的據點與見證。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lover-bike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clover.bik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