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橫越國界的旅行
早上6點,老天不賞臉的下起了一些毛毛雨,除了半夜時帳棚又被螞蟻咬破了好幾個洞,千軍萬馬進來跟我PK,搞得我還得半夜起床除蟲,不然這裡四周一片安寧,而且早上又是陰涼的舒服天氣,讓我睡到12點也沒問題。
8點多收拾好行李,回頭再見一次讓人震撼的赤崁鎮,這裡依舊還有許多店鋪營業,金紙鋪、雜貨舖、肉舖蔬菜行等,整個鎮上也許還有將近百人在這生活。正好經過位於鎮中心的拆遷辦事處,看著上頭貼滿了各家拆遷的補助金,有一戶補助幾萬的,也有上百萬的,不知道是依據什麼來給補助,剛好旁邊有位老阿姨,就跟她稍微聊會,說著有錢人家都能搬進市區了,還沒錢的還是只能繼續住著安置小區,原先的老房沒了,如果之後安置小區也強迫搬離了,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看著處處斑駁的老房,也許是該整修一下,但整個地區全部拆掉重建,甚至於也把歷史拆沒了,再怎麼照舊重修,終究還是人事全非。
踩著腳踏,繼續往前看吧。
出了鎮,兩旁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甚至好看,沒什麼太多人車,騎在這樣的鄉間小路就是舒服。



從陽江市開始,幾乎每十多公里就會有個鎮子,彷彿回到了福建,吃喝補給也幾乎不成問題,所以也不用像東北或是雲南山區那裏需要備上不少乾糧,反正隨處都有好東西,方便不少,而明天也就能抵達這次的中繼站 ─ 珠海。

從赤崁鎮騎到珠海也就160~170公里繼續,大約就兩天行程。
傍晚在三江鎮上吃完晚飯,5點多才開始找扎營的地方,但還是找的有些跌跌撞撞,最後找到了傍晚6點多才在一處田地旁,上方還有吵死人的軌道鐵路,不算理想的睡覺點,但想著還是給它吵吧,反正明天就能進珠海好好休息一下了。


隔天幾乎還是沿著省道國道繼續往東,中途還是有很多魚塭田地,真的很像騎在台灣南部的鄉間小路上。隨著不斷接近城市,人車也越來越多,更得騎的小心。


80公里左右的距離,下午4點多就進到了珠海市區,時隔半個多月的大城市,突然有種解脫感?也許是這段路上的景色太不迷人,反倒希望進城吃吃喝喝才更吸引人吧。





位於珠海市區的情侶南路,是當地著名的景點路,除了直面珠海,白天享受海藍海(並沒有),晚上可遠眺港珠澳大橋的燈光,適合一家大小及情侶們來走走散步,當然在另一側也匯集了不少店家,有各種餐廳能吃吃喝喝,但我孤身王老五,還是吃吃旅店附近的燒臘飯就好。


這就是常被大陸拿來說嘴的港珠澳大橋,確實能算的上是世界工程奇蹟,但想用同樣經驗建造一條直達台灣的跨海大橋,這連米開朗基羅再世恐怕都得搖頭。
而這次來到珠海的最重要行程,不是珠海本身,而是要直衝澳門!距當時3年前,也就是2015年時,和朋友花費4天來一趟港澳行,當時去到澳門不是準備大賭特賭,而是要去看澳門最受歡迎的水舞秀。由於時間不多,所以從澳門一下飛機就直達威尼斯人酒店,然後再走去看水舞秀,那精采程度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但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太多時間逛逛澳門這個小而美,卻充滿各式人文風情的地方。
事隔2年,這次終於有機會重新踏進澳門,而且不是坐著飛機直達,而是用自己的雙腳踩、進、澳、門!這可是在台灣絕對無法體驗,最難能可貴的經驗呢!
隔天吃完中飯後,準備從拱北口岸進到澳門,在門口處就看到不少旅行團,開始準備排隊進澳後更感覺人山人海(但對大陸人來說這可能稀鬆平常),




進關前還看到不少小攤,再往前甚至還有免稅店?再再讓我感受到一國兩制的奇妙之處。
2點多正式進關,從排隊開始只花了30分鐘左右,速度還算快,走著走著,直至看到了歡迎進入澳門的字樣,就這麼幾分鐘時間,我就離開了大陸,來到另一個國度,心理開始期待又雀躍,但真的讓我忍不住「哇!」了一聲出來的場景,還是在看到了滿滿繁體字,讓我充滿懷念,此時才真正體會到,嗯~~真的離開大陸了呢!


不只繁體字,連街區也與大陸有很大不同。從口岸一出關,就有各式舊大樓印入眼簾,與大陸習慣在國界建起輝煌亮麗的建築有很大差異,但這樣的建築反而讓我感覺有熟悉的味道。
澳門街景與香港相當類似,可能葡萄牙和英國在殖民文化上的模式類似,而造就了相當程度上的歐式風格。



澳門地狹人稠,道路都非常狹窄,城區有部分的建築很老舊。從口岸一路走,經過市政公園,爬上望廈砲台這座小山,放眼望向黑沙環一帶,鐵皮貼皮風格更讓我想起台灣。


再繼續往前走,距離口岸3~4公里處就是澳門知名景點─大三巴。雖然走路得一小時左右,甚至議事亭、手信街都不遠,足可見澳門多麼迷你,而我也在這小小彈丸之地,找尋當年沒有體會到的更多澳門之美。





繼續沿著街道往下逛,小小巷子人山人海,像極了我在假日跑上九份老街的人潮,或是過年期間的各個景點。




在大三巴南邊不遠的議事亭及各教堂,同樣是遊客最愛的逛街拍照打卡勝地。



對於來到澳門匆匆一逛的旅人來說,走完大三巴及周圍的歷史建築,澳門已經被逛完一半了,但我這次時間充裕,而且有著騎車練出的足夠腳力,肯定得再多逛幾圈不同地方,找找更多迷人的風采。
沿著西南方向走去,可以看到華人信仰的媽祖廟,這是在澳門尚未被殖民之前的15世紀,當地華人所建,由於澳門也是四面環海,而大陸沿海地區處處有媽祖廟,對我們來說似乎挺正常,但在殖民後,處處皆教堂的澳門,佛道、民間的神祉信仰反而成了一項特色。






與媽祖廟遙遙相望的澳門塔及市中心,同樣也是搭個幾站公車就能抵達。







比起口岸邊澳門的老舊住宅,在灣仔臨海旁的房子感覺都是有錢人家阿。
繼續往上走,可以爬上觀景台及主教山教堂,位於山頂的小型天主教堂,正好可以瞧見一組新人在此地拍婚紗,這裡應該也算是知名的婚紗景點吧(在我看來澳門可以當婚紗攝影景點的地方實在太多,就是要考驗攝影師避開人潮的功力)。







我認為澳門的另一樣特色則是各式顏色的房屋與教堂,粉嫩又多彩的顏色,真有讓人置身南歐熱情繽紛的感覺,這也是在大陸及台灣甚少看到的風格。








教堂外的迷人小花園,也是本地人及遊客散步的好地方。





繼續往南來到氹仔區,也就是澳門知名的賭場酒店區,彷彿東方的拉斯維加斯,這裡有太多的紙醉金迷,但仍不可否認這裡提供各式精彩表演及各式維妙維肖的知名仿製建築,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藝術價值。







懷念的威尼斯人酒店,時隔多年再回到酒店的商店街裡頭逛逛,小小的河流、小船還是讓人會心一笑。





時間來到了傍晚,從早到晚也吃了不少點心(事隔多年,究竟是甚麼味道也差不多忘光),而晚餐也決定來到網路知名的小店番茄屋,來品嚐道地的葡式料理。






這應該是焗烤馬介休燉飯...吧。
說真的在澳門吃飯不便宜,比起在大陸吃一頓飯10-20RMB,這裡起碼得50澳門幣(與人民幣約1:1)左右,若是來旅遊的可以放開肚子大吃特吃,很多葡式料理等你品嚐,但對於窮遊如我來說,這幾頓飯對我的荷包是有些吃不消。但若想兼顧省荷包又能在澳門大逛特逛,建議可以住在珠海,早餐吃完後再進澳門,中餐在澳解決,晚餐再回珠海吃,在珠海住宿及吃飯省下的花費,可以在澳門吃上幾頓很不錯的餐點喔!
因為離珠海實在近,可以在澳門待到晚上再回去珠海的青旅,不僅能欣賞夜景,還能省下大筆花費,雖然每天得兩地跑來跑去,但對我來說非常值得(畢竟現在什麼沒有,時間最多)。
夜觀葡京娛樂館及大三巴,比起白天更有情調。


沿著孫逸仙大馬路一路走回口岸,途中或走或休息,即便是不經意的經過,還是可見許多金碧輝煌的設施建築,而這些也就是澳門的經濟命脈,讓人願意掏出大把鈔票享樂的去處之一。









但其實我更願意走在平凡的街道,在平凡的暗巷裡,找尋黃昏分界時那一盞盞吸引昆蟲,也吸引人的一絲微光。


在珠海已經住上將近一周,其中有4天都在珠海及澳門穿梭,即便澳門甚至沒有台北市大,去的諸多景點也很難一天跑完(遊覽車一日遊可能都沒辦法這麼精實),下次若有朋友來到澳門,除了吃吃當地葡式料理及合照大三巴,花點時間走走澳門的小街巷,也許更能感受澳門人的生活。
下一站:廣東美食與廣州朋友的招待
騎行:5小時/85公里(赤崁鎮→三江鎮) + 5小時/80公里(三江鎮→珠海市)
廣東美食與廣州朋友的招待
在珠海待了一周,其中有超過一半時間都在澳門的大街小巷穿梭,體驗久違的國外(?)旅行,之後便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廣東的省會 ─ 廣州。
廣州離珠海其實並不算遠,一路直接到廣州也就約150公里,所以我決定找找中間是否有些城市裏頭有青旅,可以住青旅休息的同時順便逛逛當地城市。

陰雨綿綿的天氣,可惜離開珠海前沒法拍到陽光熠熠的好照片。





珠海的確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不僅可走跨海大橋直達對岸的香港,也能從九洲港搭船直達深圳(而且也挺快),成了火車/動車以外另一個便捷的交通方式。
沿著國道繼續北上,可以看到孫中山故居,但如今已經被改成一個景區,騎著車不方便進去,也就在外圍拍拍照離去。


還是一樣稍嫌無聊的景色,只想著快點到目的地。



經過了整個像捷運一樣架高的南頭車站,終於在傍晚6點多抵達順德這個城市,不知道這裡有什麼旅遊資源,但確實可以找到好幾家青旅,就選擇了一間平價還不錯的住下。
後來才發現到,順德真是這趟廣東旅程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在青旅整好行李後,就騎著車到附近的商圈逛逛。商圈是仿騎樓的建築,晚上還別有風情,來到這裡聽青旅老闆說才知道,順德首屈一指的不是什麼大風景,也不是特別有歷史的古城,而是讓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隨便找了家煲飯嚐嚐,這味道比起之前在湛江吃到的燒臘煲飯,更是香氣十足(當然價格比起來湛江稍微再高一點點)。



這商圈最受歡迎的人氣甜品店,點了碗招牌雙皮奶,奶味十足,口感更像奶酪,炎炎夏日來上一碗飯後甜點真是超滿足。
晚上簡單的吃些,隔天才正是重頭戲。
早上10點半,來到順德其中一家評價頗高,價格也還算平價的早茶店準備嚐嚐鮮。聽說港式飲茶的發源地就是來自順德,從順德傳到了廣州,甚至香港,變成了廣東地區的飲食習慣。


順德早茶店,感覺像是來到婚宴會館,一大張桌子只有我一位顧客,感覺很佔位,但幸好今天不是假日,所以並沒有桌桌客滿的景象,我也就明目張膽(?)的慢慢品茶。
接下來上各項小點啦!跟一般港式飲茶一樣,每樣餐點都是小而美。當地特色倫教糕(白糖糕)、紫薯蛋塔、鮮蝦燒賣、炒粉等六項人氣餐點,一路吃到下午1點半,吃的肚子差點爆炸,得扶著牆扶著肚慢慢走回青旅,實在是太過滿足啦!








一個人吃可能稍嫌多了,但這些品項在廣州甚至香港吃下來,恐怕得上百元(RMB),但是大家可以猜猜在這裡吃的價位究竟多少?
答案是不到100元啦!這口味這價位,如果剛好有到廣州遊玩甚至工作的朋友,真的相當推薦來到順德吃一下平價好吃的早茶,扣掉車資肯定比在廣州大吃一頓還有剩呢!
在順德青旅飽了一整天,躺在床上動彈不得,隔天才上路前往30多公里外的佛山市。會想要來到佛山當然是受到電影影響,也許感受不到什麼武術之城的氣氛,當個看熱鬧的鄉民,進到佛山聞聞味也好。
30多公里就是騎車散步的距離,一下就來到了佛山禪城。






佛山最有名的肯定是黃飛鴻,雖然無影腳是電影掰出來的,但黃師傅的武術地位還是無庸置疑。而來到的祖廟,則是建於明代,當初為官祠,後來慢慢發展成為民間信仰中心,黃飛鴻紀念館也同樣在此,聽說這裡過年總是人潮滿滿,香火鼎盛可不輸紫南宮呢。
在佛山多休一天後,馬上就要驅車趕往60公里外的廣州市區啦!廣州作為廣東省會,必然是會經過的地點,另一個會在廣東久留的原因,也是因為有個微信認識的騎友阿明,正巧在廣州當工程師,也邀請我進到廣州之後可以去找他,這也是暨上海的零哥之後,第二位願意讓我拎包入住的好夥伴。




阿明當初可也是狠腳色,不僅騎車環遊了整個內蒙古,新疆、西藏都有他與車輪壓過的痕跡,也是讓我相當敬佩的人物。


不得不說,在大陸認識的許多騎友,都是充滿熱情而且絕對熱心。在阿明的廣州宿舍也住了將近一周時間,其中還有他獨自去越南找朋友玩,放我一人在家(雖然我也是都跑出門逛街)
,秉持著人心本善,即便本不認識,但對方給我大大的方便,我也肯定好好珍惜人家的善心。
由於在廣州也待了不少時間,跑去了各種死觀光客會去的景點,這裡就放些照片給大家參考。
1.黃埔軍校:想必大家對這個名稱不陌生,而黃埔軍校的舊址就位於廣州黃埔區的長洲島(得搭船上島)。







2.小洲藝術村:位於廣州東南的海珠區,古色古香的藝術特區(由水鄉村落特色與小眾藝術結合而成),由於離舊黃埔軍校景點近,可以合在一起逛逛。比起許多藝術特區有接連不斷的大型展覽,我倒更喜歡這種帶有些民俗氣息且有特色藝品的小地方。














3.沙面島:廣州的一處人工島,曾經是英法租界,因此可以看到這裡有各式的歐風建築,到如今也吸引許多遊客來猛灌相機容量及新人們拍婚紗的好地方,我個人建議可以和情人或老婆一起來走走逛逛拍個照,單身狗還是去其它地方找美食吃吃比較有意思。











4.太古倉碼頭:位於沙面島再往南的太古倉碼頭,20世紀初由英國太古洋行建立,是當時一座對外通商的重要倉儲碼頭,而如今成為了藝術特區及酒吧街,後來的功能猶如台北華山及高雄駁二,成了舉辦大型展覽及當地人休憩遊玩的好去處。











5.紅磚廠藝術區&TIT創意園區:紅磚廠藝術區同樣由廢棄的廠區搖身一變成為藝術、綠木、歷史等多面相結合的藝術展區,花一個下午來到這走走逛逛,既不花錢又可以欣賞各種裝置藝術、創意作品,個人覺得非常值得。而TIT創意園區類似松菸文創,集辦公、藝術、休閒等多功能的地區,同樣是個不花錢也能享受創意藝術及文藝氣息的好地方。



























6.珠江啤酒博物館:自從去過青島啤酒博物館,喝到讓人讚不絕口的青島啤酒之後,就特別注意當地是不是有啤酒博物館,作為南方啤酒代表的珠江啤酒博物館,肯定得進去看看(嚐嚐)。但老實說啤酒風味比起青島還是差了一大截,青島啤酒還是我心目中的NO.1。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在廣州待了這麼長一段時間,除了以上介紹的地點,還有在不少地方留下足跡,礙於篇幅就不過於囉嗦,用幾張我覺得不錯的照片作為代表。








時間已經來到12月初,即便是南方,還是稍有涼意,看著這顆諾大的聖誕樹,心理期望著在聖誕節前夕,可以進到香港,感受一下濃厚的聖誕氣氛...
下一站:再見單車騎友小于
騎行:6小時/110公里(珠海→佛山順德) + 2小時/35公里(佛山順德→佛山禪城) + 4小時/60公里(佛山順德→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