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綠空廊道 到 大甲 雙鐵行程

很棒的旅遊經驗分享~
p205jack
騎車運動還能將經驗分享,大家快樂一下。
樓主你好!
看到你的首張路線圖,如稍微注意一下剛好就是沿途將台中共23個火車站串聯成一圈。
去年底也是畫了類似的圖,用腳踏車去拜訪23個火車站順便收集各站印章,從烏日出發,走市區的綠空廊道再接上后豐自行車道,沿途也像你一樣拜訪鎮瀾宮,繞行一圈後再回到烏日,總計騎行約100K,騎乘時數都被各個車站下車拍照蓋章給拉長了,從早餐騎到快晚餐去了。

不得不說前段市區的綠空廊道做得滿好,讓騎車在台中最市中心的那些道路上不需與大車爭道 (但是紅綠燈超級多),要接上后豐或是潭雅神自行車道都滿方便。只是樓主搭乘火車的那段我也覺得真的是搭火車就行了,沿途就是人車共行,較無可看的點,且無遮蔽處。

最後分享一下當時蓋的23車站全印章。

后里到大甲的鐵路運輸資建計畫-- 台中市政府公報 2024-2-19




計畫緣起

臺中市都市空間朝向多核心發展,市府提出大臺中山海環線計畫包含山線高架延伸烏日、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及甲后線,強化山、海線地區交通聯繫,促進都市空間縫合及提升鐵路運能,帶動大臺中都市發展向前躍進。
計畫內容

山海環線計畫包含山線高架延伸烏日、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及甲后線:
「大坑延伸段」規劃由捷運綠線舊社站(103)延伸至大坑經補庫地區,路線長2.49公里並增設2座高架車站。

「山線高架延伸烏日」:延續臺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山線鐵路高架化由大慶站南延至烏日站,改建烏日高架車站,總長約3.7公里。
「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規劃大甲至沙鹿雙軌高架化,沙鹿以南至追分則為平面雙軌,大甲站、清水站、沙鹿站改建為高架車站,高架段長10.9公里、平面段長15公里。
甲后線:連結海線大甲站及山線后里站,共增設3座車站,總長約14.3公里。


辦理情形

「大臺中地區山海線鐵路雙軌高架化建置計畫可行性研究」目前已依交通部112年9月11日審查意見完成補充修正,並於112年12月7日再次提報中央審查。目前依交通部113年1月30日函復意見修正中,後續完成報告書補充後將再提送中央審議,並爭取早日核定計畫。。

最後異動時間:2024-02-19 上午 11:22:13

這條新聞對台中市的交通建設而言應該是個好消息,雖然說開車已經很方便了,但是有火車這種 安全,穩定,便宜的交通移動工具,對於從山線移動到海線去參加任何娛樂活動,都是很好的消息,就不用從台中市的南端繞一圈才能到大甲海線,期待此計畫能盡快施行。
Benjamin Huang wrote:
用腳踏車去拜訪23個火車站順便收集各站印章


對於您的勇氣與熱誠,我非常佩服,為什麼只想騎車到大甲? 以前服役時曾經防守過海防單位,在大甲以下的清水,台中港,,縱貫線上的車輛大部分都是 40 呎大型貨櫃車在通行,騎車在這種輪胎高度比自行車高的貨櫃車旁邊,我會有一點恐懼感,所以超級佩服您的勇氣。

請問我可以將您的 沿線火車站印章全集 另存新檔 存放在我個人的剪貼簿收集起來嗎? 感覺是很有收藏價值的一張圖片。

大甲鎮瀾宮是個讓人非常懷念的地方,除了鎮瀾宮是當地的文化,宗教中心,更是海線上的一顆明珠,附近的經濟中心,除了白天的景點外,夜生活也是不輸台中市區,鎮瀾宮附記的夜市更是吃宵夜的好去處。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如果您想騎在山間林蔭 自行車道上 ( 比較 安全 與 舒服 ),強烈推薦您 從 烏日,大慶綠空廊道,台中火車站,豐原火車站,轉進 東豐自行車道,可以騎到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綠空廊道上空有火車軌道可以遮蔭,東豐自行車道 兩旁有大樹可以遮蔭,算是蠻舒服的行程。 總行程: 綠空廊道 (21.6km)+東豐自行車道 ( 11.6km) =38.2 km ,來回總行程 約 76.2km ,總時間約 8 小時。
Benjamin Huang
沒問題的,圖片請自取
p205jack
感謝您,很棒的禮物。
Benjamin Huang wrote:
沿途將台中共23個火車站串聯成一圈


設台鐵車站為目標串起來也是非常有趣的路徑.
我曾從台中一路沿著台鐵車站跑到台南.
沿途甚至要動用到導航才能順利地找到小車站.

非常有趣也極富挑戰性(尤其找無人車站)
長程騎車,這種方式一點都不無聊.

Benjamin兄何不將這歷程分享一下.
Benjamin Huang
我用這個方式已完成一日彰化、台中、南投,其中台中是可以直接環一圈沒有折返相同路線的煩躁感,因此還挺新鮮,同你所說,確實有很多車站是導航才找到甚至是無人車站。有機會我再來分享一下遊記
leone823
[含情]
leone823 wrote:
從台中一路沿著台鐵車站跑到台南.


追風少年兄,青春不留白

人不狂狷枉少年

在年輕朦瞳的時代,沒有銳利的眼光,沒有清晰的頭腦,沒有磨人的工作事項,更沒有煩人瑣屑的生活雜事,只有一顆年輕探索世界的好奇之心,所以總會做出現在想來很蠢很呆但又很懷念的事情。

像這種為了蓋車站印章繞台灣一圈,或是從台中到台南的蓋章行為,在目前這種年紀想來都會覺得熱血沸騰,青春的幹勁充滿了心頭,或許吧,每個人都年輕過,但您的青春留下了什麼珍貴的記憶,值得您一生無盡的回味才是生命的重點。

我是一個都會小孩,從小到大都是在台中生活,念書,長大,一直到後來去北部念書才離開中部,但是記憶最深的是後來服役時在中部海邊守海防的短暫日子,那時期去海邊濕地第一次看彈塗魚,和尚蟹,海邊沙灘挖 蛤蠣,溪海交界河口用夾腳拖鞋抓大螃蟹,,,晚上機車巡邏在大甲海邊被流浪狗一大群追趕,凌晨在台中港沿海路被大型貨櫃拖車頭燈照射騎車時眼睛眩光,機車倒向路邊,,,,或許青春就像一張白紙,這些與熟悉的白紙般日常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型態才能凸顯出生命的活潑性與不凡。
p205jack wrote:
追風少年兄,青春不留...(恕刪)

說的也是.
蓋章的行程也幹過,而且是公辦的.

以前波麗士大人若朝著我迎面而來,我就會小鹿亂撞,心跳加速.
蓋完這輪派出所的章之後就不藥而癒了.

(港邊甘是男性傷心的所在) 鐵馬26-大安港+雪山完騎湯券入袋

高美濕地去過好幾趟,就連強制戴口罩的日子仍是人山人海.

21_0920清水 高美濕地

和尚蟹也是在高美濕地看到後回家查資料才認識的.
高美的和尚蟹比香山的乾淨.漂亮.
小小一顆,逃命時跑得比我的鏡頭還快.

21_0920高美濕地 和尚蟹
這路線不短
騎完隔天要休息
p205jack
只有騎車到大甲鎮瀾宮大約 30 公里的行程,後面 52公里都是改坐火車,原先如果騎回程就是原路上坡從大甲到后里約15 公里,那個才是硬漢行程,真的騎上坡回來就會累垮,隔天需要休息,坐火車吹冷氣很舒服的
海線大甲的另外行程



這張圖是官方的推廣騎車路線 1.甲后線 后里車站到大甲鎮瀾宮 2.六分路支線 可以去麗寶樂園遊玩 3.忘憂谷支線 可以期滿是稻田米香的 忘憂谷自行車道騎車 ,



這張圖是 google 的規劃 忘憂谷自行車道騎車路線,與官方路線有點吻合,或許等天上有點雲彩,季風吹拂的時候會去騎車



這張是 忘憂谷自行車道的照片,有點類似台灣東部的稻田分布區圖片,官方號稱不用去台東也可以觀賞到同樣的場景。



這張是 六分路支線的 麗寶樂園 摩天輪的照片 很大的一個遊樂,採購 場所

這三條路線都很棒,只是在這種艷陽天下,毫無遮蔭地在滿是汽機車的大馬路上騎單薄的自行車,需要很大的熱情支持,才會想要去騎車。
但是我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打通 從山線到海線的行車路線,去年從台中都會公園山上望著大甲海邊那整排的大型風力發電三扇葉,幻想著 唐吉軻德 童話, 大海的浪潮聲在呼喚我那 驛動的心 奔向大海,海線仍有很多的行程值得慢慢去發現。
騎自行車在一般道路的隱憂 5/16 自行車新聞

自行車騎士(含電動、電動輔助自行車)交通死傷人數逐年攀升,單是去年就逾2.3萬人,15年來新高。還路於民VISION ZERO Taiwan聯盟昨晚於台北及台中兩地響應「沉默的騎行」活動,紀念去年在道路死亡的自行車騎士,喊話政府提倡綠色運輸的同時,也應提供安全自行車路網。

各縣市公共自行車愈來愈普及,但不少地方路段卻只有與行人或其他車輛混用車道,無自行車專用道,導致自行車死傷事故日益攀升。交通部統計,前年約有2.1萬名自行車騎士在交通事故中死傷,去年則有2萬3768人,為15年前的2.4倍。

還路於民VISION ZERO Taiwan聯盟表示,台灣有享譽全球的自行車品牌,自行車休閒及競技運動蔚成風氣,各地政府也挹注資源提升共享自行車使用率,但10年來,台灣市區自行車路網建設緩如牛步,質疑各地政府欲擴增規模與量能,達到減碳目標,卻未提出市區自行車用路環境提升的具體政策,等於鼓勵大家騎單車,卻不提供安全的路。

路政及道安司表示,由於高齡者自行車路口事故較多,將強化路口停讓觀念宣導,另加強違規行為取締。

大家從這則新聞中發現了甚麼?

1.路政及道安司表示,由於高齡者自行車路口事故較多,將強化路口停讓觀念宣導,另加強違規行為取締。

我們的交通政府官員用官方宣導還有重罰來改善交通問題,請問這個是 我們騎車人的問題嗎? 自行車騎士本來就很弱勢,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政府的違規取締罰單。

2.鼓勵大家騎單車,卻不提供安全的路。

沒有封閉安全的自行車道,只能騎上滿是 汽,機車的一般道路,沒有安全的自行車道,地上畫上藍線就是自行車道,這就是政府的處理措施嗎?

想想當初為了降低機車的死亡率, 政府修改法令機車騎士強制必須戴上安全帽,不戴就要開單罰錢。但現今全台灣滿地都是 ubike 租借場所,政府有規定 騎 bike 在一般滿是汽車,貨車的道路上騎車必須強制戴上安全帽嗎? 政府有提供安全的 自行車道 讓 ubike 騎士 可以安全的騎車嗎? 還是沒有。

所以在台灣騎自行車,除了 小心注意,還是小心注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