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1024 wrote:老大哥看過你的西域漫...(恕刪) 谢谢你的耐心欣赏和分享!是的,我就是这样的心情去的大西部,如果以后去,原始的风貌可能被破坏不少,商业化后民风也要丧失淳朴,而且,费用以比现在去为高......
謝謝您的分 享!我也計畫好了,7/16到蘭州環青海湖後從西寧7/24回到台灣我們是一家三口的築夢之旅part 2http://tw.myblog.yahoo.com/jw!mXHC6hyFBRoGzPhhOgMXzw--/article?mid=4795
shtpman wrote:謝謝老大哥指敎, 以...(恕刪) 青海湖虽大且水咸,有4500多平方公里,但毕竟是湖,不是海,所以,没有鲸鱼,鲨鱼等等海洋鱼类,也没有章鱼,乌贼,海参,珊瑚等等海洋生物,湟鱼属于冷水鱼类。
远处,两个小孩见我在休息,高兴地跑了过来我说来照张像,两小孩熟练地打起了“V”型手势给主人仨也照了一张在这里,可以品尝到酸奶,奶茶,糌粑......又遇到早上的那位车友垭口回头看,这坡又长又陡我在西海镇把码表调乱了,回家后才发现调成英里了,走了34公里,码表显示21......下坡就是一片草原,见路上停一小面包车,一群人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我不由自主地下车与主人打招呼,原来他们都是附近的老乡......他们见我揭下头盔,哦,原来是一老头,立刻热情地邀请我参加他们的野餐,于是,我就坐了下来......我拿出我带的大饼,就着橙汁饮料,吃将起来,一面与主人摆谈
休息了一会,告别上路,互道祝福......在38公里处,已清晰地看到前方有一集镇因为我是属羊的,所以,对羊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很爱羊。当然,并不防碍我喜欢吃羊肉的!呵呵......路遇行人,我有了经验,揭下头盔,露出白发,立刻,就会引起他们对我的兴趣和友好,解除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很容易就沟通了哦,原来是石乃亥乡到了......
这就是唯一的街道此去布哈河13公里,布哈河又名鸟岛,然而距实际的鸟岛还有16公里布哈河边上,我认识了一个10岁的小朋友,他发现我的自行车前轮瘪了,我刚下车,我还没有发现,他说前面他亲戚处可以打气河里漂浮着很多湟鱼的尸体,他说是湟鱼产卵后就死掉了,小湟鱼就吃它来生长,我回家查百度,没有此说法呀!百度上查到: 在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湟鱼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起初,只见少量鱼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鱼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 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鱼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其实,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48岁的史建全是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主任,他告诉我们,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 据说:“湟鱼没一年只长1两肉”。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
这小家伙也喜欢骑自行车,我随他去把前轮的气打足,心存侥幸,但愿没有爆胎......布哈河是流入青海湖的一条主要小河流远处是鸟岛宾馆,据说房价较贵我入住美湖宾馆,四人间,我一人住,房价30元房间还是可以的嘛傍晚,我发现前轮又没气了,说明是胎爆了,推车出门找修理铺,无功而返次日晨,找到一家摩托车修理店,补胎,换新胎,然后出发上路一群羊过公路,如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