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來到埔里 投宿阿波羅HOTEL
準備第二天攻武嶺 心中還在慶幸陰天氣溫低最適合攻頂
一早起來打開電視收看氣象報導 說全台各地下午下雨機率大增
心裡預感不妙 趕緊收拾整理下樓辦理退房後 厚著臉跟HOTEL董娘打個商量
是否可以提前享用豐盛的早餐 沒想到董娘很阿煞力的讓我們在6點40分進餐廳
服務真的不錯 非常窩心
到達地理中心碑7點15分揚鞭出發 在人止關前有些路段正在整修 後來不知何故
很多混凝土車 工程車從旁呼嘯而過 更不用提菜車了 加上感覺有點點逆風 速度拉不上來
原來台14甲18K-28K之間的護欄打掉重做 還好過了20K就少受廢氣干擾 但時間體力已經拉警報
在翠峰與鳶峰之間 遇到一個小摺女騎士在空地休息 看到我大喊"好厲害" 我勉強打聲招呼 不敢停車休息
後來勉強撐到23K 路邊有果農擺攤賣高山蔬果 想說買些水果來吃 以免到時在山上撞牆而進退不得
老闆告知武嶺可能已經下雨了 很阿煞力送我一個輕便雨衣
現在想起來 如果在23K沒遇到這位好心老闆的水果與雨衣 這趟攻頂之旅就真的名符其實"泡湯"
果不其然 大約在26K就遇到下雨 心想天啊還有6K的天堂路要爬 只能咬牙苦撐 一路上時速在6-4之間
高山稀薄空氣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停車休息次數越來越多 濃霧使得天色越來越暗 每休息一次就喀一顆水蜜桃
老闆精挑水蜜桃真好吃 在雨中苦中作樂 最後在昆陽把所有水蜜桃跟最後一滴水幹光 來個三十六計破釜沉舟
停車休息的時候 想說要用牽的節省時間 不過想說牽車實在不怎麼體面 又怕牽車就不想上車 所以大約停個1分鐘
讓呼吸順暢點就上馬前行 還好一路上心理早有準備面對這無窮盡的彎道與陡坡 終於在朦朧的雨霧中看到了武嶺
地標 一上停車場平路 振臂大叫 並且直奔樓梯 把車架好 準備拍照 沒想到低溫加上體力耗盡 整個身體協調性變差
連脫下雨衣拿起背包裡的相機都有點困難 剛好有一位要來挑戰武嶺先開車上來探路車友幫忙 才得以留下歷史的一刻 不過相機是我朋友的 記憶卡被帶回花蓮 稍後才能上傳
這趟攻頂之旅真的是備極艱辛 本來以為可以在4小時30分前後完成 沒想到花了5小時50分
看來還得多加練習
我在5/31那天 一到埔里就下雨 不過我們撐到23k就放棄了
您說的那個水果攤我們也有遇到
恭喜您挑戰成功
我的武嶺失敗記
pcs60r6789 wrote:
QCjohn大大 ...(恕刪)
PCS兄您好
感謝您幫我拍照存證

當時一看到武嶺地標就知道這趟苦難之行 到了一個段落
辛苦完成朝聖之旅也沒想到要用什麼打手機耍帥姿勢
本能奮臂大喊
剛好武嶺上也沒什麼人車借機放肆一下
從26K以後 放棄攻頂的念頭從沒有停過
之前在埔里就猶豫要不要背朋友笨重單眼相機上去
所以當放棄的念頭一起 就想到背後那台相機還沒完成它神聖的使命

背上它辛苦爬上3000米高度 豈能沒有到此一遊的證據?
有時候包袱不見得是負擔
經過武嶺的洗禮以後 真正體會"不是我騎單車征服武嶺 是武嶺與單車讓我征服"
同行車友的後勤補給 路旁商家提供服務 遊客打氣鼓勵與協助 讓整個行程容易多了
PCS兄如果選擇七月攻頂 一定要考慮山下高溫 山上的日照
這些因素會增加體能負擔與身體電解質失衡
撞牆與肌肉抽筋狀況提早發生機率很高
所以在最後的補給點依山上天氣狀況與當時體能作策略的調整 應該是很重要的關鍵
當天一路上看到很多沒清完的垃圾就是7-11賣的印有"IN"字樣能量果凍包

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那天小弟留在中橫路旁的垃圾是六個水蜜桃果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