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一群瘋200的車友在台3線奮力踩踏,不自覺雙腳也跟著癢起來。
因此取消今日(26)原本規劃的登山行程,騎上單車,一個人去流浪吧!
清晨3點踏出家門,往南或往北?遲疑一下,決定往北走。
去年秋末冬初走了幾趟北部路線,總是在宜蘭被水扁得心力交瘁,疲憊不堪。雖然又苦又累,卻又老愛往宜蘭跑,因為那是我的故鄉,有一份特別的感情在。
今天東北季風減弱,天氣晴朗應該可以擺脫被水扁的宿命吧!
沿著縱貫路北上,抵桃園於一家24小時營業的水果行買了7根香蕉和一顆柚子,共23元,真是物超所值。
進入台北縣取道明志路往泰山,夜間的工程隨處可見,在五股買了3顆水煎包當早餐,接上河濱車道過關渡橋,於竹圍渡船頭用餐賞景,天色也漸漸的明亮起來。

走登輝大道轉入北101往北新庄,車友陸續出現,每一個都是勇腳,一溜煙就不見人影。

清晨的天元宮沒有人潮,沒有喧嘩,入內小休,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

雖是慢郎中,但也來到北新莊巴拉卡公路的起點,先到一旁的派出所補充飲水和充氣,發現此處的鐵馬驛站是一獨立的空間,裡面有休息室、飲水機、充氣機、廁所,還有淋浴設備,真是貼心的設計與設施。



看到淋浴設備,勾起了一段回憶,今年春節夫妻兩人環島時,在花蓮入夜後又濕又冷,仍尋不著住宿點,只好硬著頭皮走入派出所,請求協助,於派出所內洗個熱水澡祛寒,並請教哪所學校有提供宿營服務,也解決了住宿的問題,實在非常感激警察大人的幫忙,這份恩情銘感於心不敢忘記。
百拉卡公路旁派出所的後面,有一荒廢的營區,當兵時曾駐守在此一年,昔日的點點滴滴又再次浮上心頭。回憶是老人最重要的精神食糧。30年的歲月就這樣流失,不得不承認歲月如梭。

林蔭的百拉卡公路,涼涼爽爽的,有山景有海景,路況又佳,是一條優質的單車路線。


經過大屯山自然公園,抵達二子坪遊客服務中心,休息片刻,補充體能,準備上攻助航站。

第一次騎百拉卡,竟然遺落了助航站這個單車聖地,真是遺憾。
想不到日後第一次上助航站,卻是繞了200多公哩,才得以一償宿願,夠誇張吧!
雲霧瀰漫中攻抵助航站,壓克力招牌已拆除,無法和單車一起留下見證,還好今年3月陽明山西東大縱走單車越嶺時有拍照留念。

離開助航站,山下依然陽光普照,百拉卡公路觀景台,俯瞰竹子湖與大台北盆地,七星山與大屯山遙遙相對,同樣是雲霧罩頂,大自然的景觀就是這麼千變萬化,讓人難以預料。


接陽金公路,轉往中湖戰備道,冷水坑遊客服務中心,已人山人海,一群登山客聆聽領隊介紹魚路古道的古往今來。今年二月也曾在此與單車達人”takemehome96”賢伉儷不期而遇。今日就無此機緣。



續沿戰備道經青山路、平菁街,接上至善路,溪山國小是另一場單車賽事的終點,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楓林橋,單車聖地風櫃嘴計時的起點。自己曾分別由萬里與汐止上風櫃嘴下楓林橋,今天就由楓林橋上,試試看自己有多少能耐,出發前當然要先填飽肚皮。

一路上車友一批接著一批的滑下山,一鼓作氣的攻頂,55分達陣,成績如何?
不在意也不計較,高興就好。
在風櫃嘴涼亭內休息好長一段時間,衡量眼前的狀況,決定不繞遠路下萬里,也不走瑞八公路上五分山,那就來小圈一點走汐平路(北31)好了。

主意打定心也較踏實,隨後取道汐萬路出汐止,於台5甲福隆便當午餐。餐後頂著烈日轉入新台5線,直至進入北31,才擺脫上煎下烤的煎熬。


汐平路平緩穩定的向上推升,左側有叉路往姜子寮絕壁,右側往鵠鵠崙,今日時間不夠,來日在一併探訪。

通過仁愛橋有不錯的展望點,回首來時路,綿延至天際,5K越嶺之後仍不斷的爬升,真不曉得還要多遠,才會達到最高點。

10K後終於抵達姜子頭瞭望台,



越嶺高點後的土地公廟,就是鄉界點,一旁的菁桐古道可通106公路,或許可以來個單車越嶺,但今日無此興致,直接下山較實際。



接上106後一路快速奔馳,終於有騎車的快感。

經深坑、市立動物園,過秀朗橋選擇走河濱自行車道。


黃昏時刻許多人外出活動,河濱道路上滿是人潮。

一個月前走河濱道路,正午時分外出活動者寥寥無幾。

騎累了,隨意找地方休息,賞景加行動咖啡,感覺還不錯。



一路沿著大漢溪右岸推前,想知道它的終點處在哪裡?繞呀繞的經過狹窄的小徑,出口處是台3線的橫溪段,結論是由新海橋走牽引道至大漢溪左岸較理想。

走熟悉的路線經三峽、鶯歌、八德,20:00前返回中壢溫暖的家,共騎行209.2K,也算瘋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