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桃園石門水庫的楓葉也悄悄轉紅,從壩底後池一路延伸到壩頂,
路上處處可見楓紅美景,有著湖光山色與楓葉的石門水庫,是秋季出遊的好地方,


這個季節來石門水庫除了賞楓葉之外,還有就是騎腳踏車正當時,
這時節不熱不冷,正是個適合運動的好天氣,今天目標是羅馬縱橫,
算算時間也該準備出發了,


石門水庫除了著名的石門活魚之外,四季都有不能錯過美麗的風景,
水庫的壩頂高台可以近觀湖區風景,環湖山區道路則是我們要前往的道路,


最受遊人歡迎的就是水庫大壩區及環湖公路,石門水庫擁攬桃園龍潭、
大溪兩個鄉鎮的明媚風光,錯落的山峰和碧綠的湖水勾勒出動人的天然風景,


石門水庫風景區內,青山綠林、山光水色景致優美,除此湖光山色之外,
更擁有著完善的動植物生態,今天環湖公路一路騎過來,光是蝴蝶就以見著不少了,


簡單的一塊紀念碑,講解了石門水庫的歷史背景與發展過程,
石門水庫於西元1956年開始興建、至1964年落成完工,
現在看到的一切,都是當年先人們的心血結晶阿,


順著北橫離開了石門水庫環湖公路,來到大溪鎮百吉之後先到廟裡邊歇腿,


台7來到大溪水流東地區,這邊有家大溪老茶廠,是日據時代就建立的大型茶廠,
可惜的是10點才開門營業,今天我們來的時間算是早了點,


這邊開始踏入泰雅族的地盤,復興鄉是桃園縣唯一的山地原住民鄉,
也是桃園最大的區,面積約為全桃園縣的三分之一,


台7北橫往角板山路上的枕頭山商圈,有很多當地特產的小吃店,
那就應應景,來個原住民風味的竹筒飯吧,


飯後買顆柿子邊騎邊吃,這裡是角板山的範圍,角板山更是北橫公路上重要景點,
這裡的風光過去曾讓蔣公和經國先生流連忘返,留下許多歷史遺跡與文物,


梅臺思親講的是行館旁著名的思親亭,能遠望大漢溪轉彎所形成的河階地形,
由於蔣公對於角板山風光的喜愛,讓他經常駐足此地,
加上經國先生一篇紀念父親的文章,讓角板山從此占有一席歷史地位,


園內裡邊梅樹林立,冬季更是賞花熱門景點,桃園八景之一的「角板尋梅」
就是指元月梅花盛開時,宛若雪景的園內盛景,為北台灣最佳的賞梅景點,


角板山後回歸台七線,北橫公路依著大漢溪溪谷而建,每當跨越大漢溪時,
就會出現一座壯觀的大橋,羅浮橋就是其中之一,


台七羅浮村內休息站後正式踏上今天的主題,連接桃園與新竹的羅馬公路,


遠處的青山伴隨地勢不斷的攀高,羅馬公路一開始就是用這些陡坡來招呼我們,


這邊散布多個泰雅族部落,泰雅族原住民中族群和地盤都十分強大的一族,
百多年前,這邊泰雅族人曾先後與清兵、日軍在枕頭山爆發激烈的戰鬥,
早在霧社事件發生前27年,復興鄉泰雅族人就曾與日軍爆發「枕頭山」血戰,


這邊戰爭的主因都是樟腦,台灣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腦產地,
生產全球七成以上的樟腦,但平地山林開發太多樹都被砍光,
接近平地的低海拔樟樹林也逐漸枯竭,業者乃冒險深入山地採伐樟樹,
侵入原住民族的生活領域,進而引起衝突,戰爭自不可避免,


復興鄉枕頭山戰役,堪稱日治時期日軍與原住民遭遇的第一場正面火併,
泰雅族人在枕頭山僵持40餘日後,往深山撤退山地,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取得龐大的森林資源,是台灣島之過去與現在即指出
「樟腦之代價即人血」
宜蘭古早俗諺也說:「採一斤樟腦,流一斤血」


羅馬公路沿途行經石門水庫後方山區,遠遠望去就是山高水擴的好風景,
在這邊吃碗豆花順道賞景是一大樂事喔,


這邊的國小正在辦運動會進來看熱鬧,運動會上的小朋友個個臉上有彩繪,
泰雅族過去的審美觀認為紋身、紋面是美麗的象徵,紋面的男女才有結婚的權利,
不過到現在的時代只能偶爾用歪會來替代了,


要當泰雅族勇士的資格就是會射箭,原住民每一族都有許多的神話故事流傳給後人,
泰雅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射日傳說,


之後到達新竹關西與桃園復興交界處的塔納咖啡,是羅馬公路一個高點,
然後就順著羅馬公路下滑到關西出口,118縣道羅馬公路全線騎完,


不過按照慣例,羅馬公路之後還要再接再厲挑戰一個長陡坡才能回終點,


要到的就是這石門水庫後池一座臨山面水、佔地約二十餘公頃的山坡地,
前身就是二十五年前石門水庫觀光黃金時期,曾經風光一時的「童話世界」
現在是宗教修行淨地佛陀世界,也是桃園車友修練腳力的好地方,


最後下山直奔終點石門水庫,這一回的羅馬縱橫騎完收工該放飯了,
感謝老天爺給了個好天氣,感謝大會終點的貼心安排,
今天真的是個適合騎車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