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一陣【瘋櫻花】的熱潮下,這陣子的話題總是圍繞著﹝那裏的櫻花開了﹞或是﹝要去哪裏賞花﹞...等等的話題
近幾年賞櫻風潮的帶動下,幾乎處處都能見到櫻花的蹤跡,只不過現在人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一般的山櫻花或是不夠茂密的花況還無法吸引人
而陽明山在花季活動來臨前,平菁街42巷的賞寒櫻盛事在每年總是提前開跑,來的人可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早
陽明山的風景是有目共睹的,若將數個景點串連起就是條很不錯的賞景優質路線,路線可長可短,衡量自己的體力及時間來安排
每年這個時機上山拜訪陽明山的工具通常會以單車方式來飽覽沿途風光,既可運動亦可賞景,一直是支持我騎單車的動力來源
路線的安排上,習慣從外雙溪的至善路上陽明山,為的正是要拜訪平菁街的寒櫻之美
然後再接回文化大學附近之前的美軍宿舍,知名的亞尼克果子在此開了2間的咖啡輕食店,可以順道參觀一下
再繼續從仰德大道接往陽明山的前山公園尋找梅花的殘影,最後由北投方向下山,走訪一下地熱谷及附近景點
回程沿著貴子坑自行車道再接關渡自行車道回市區
路線及高度圖


當這個城市還在熟睡時,許多愛好運動者及單車客已像我一樣趕在日出前就上路了
頂著清晨的寒風前進,欣賞城市甦醒前的面容,你會發現到這晨昏的景色並不輸有白天的時候


彎進小路,進入了山區,馬上就能發現路旁一棵棵山櫻花的蹤跡,此刻的地面上留有尚未遭到蹂躪的落花
而貼著牆面而生的炮仗花在櫻花綻放時刻總會被人忽略它的存在,但它卻像是列隊般歡迎經過的旅人
山路雖陡卻擊不垮旅人們想賞櫻花的決心,累了,就先停在一旁休息看看風景或是和併肩的車友互相加油打氣一番


驚鴻一瞥的一抹紅已不能滿足旅人們心中更大的期待

不斷的爬坡就是為了累積高度欣賞平地所見不到的美景,說是想要享受愉快的下坡也不為過
冬陽的來臨驅趕了黑夜的寒冷,連朝陽此刻也升上來替我們加油


平菁街上的獨棟仿日式的建築搭配庭院前的寒櫻綻放,多了份異國情趣
不同以往的是,這地區許多原本該是山櫻花的畫面也漸漸被不常見的白色或粉色櫻花來取代

山林間一整片紅紅綠綠交錯著真是美麗,要是此時有陽光來助陣那畫面一定更美!

不常見到的木蓮花竟也幸運地讓我在此遇見它

花未見到人聲先到,人車鼎沸的平菁街42巷在未到達前就已開始塞車,使得警察得開始先作交管,疏散車潮
今天的天氣並沒有很好但依然吸引大批賞櫻人潮前來朝聖,讓整條巷子頓時熱鬧許多,大家人手一機不停地在拍照
去年來還未見到如此盛況,我想日後每到此時可能只會更多人,而當地的居民也順勢作起烤香腸的生意來
怒放的寒櫻開滿枝頭實在美麗,不過人潮實在太多,想要取景只能住天空方向帶好避開人群
迅速簡短地拍了幾張就趕快離開現場轉往他處,深怕時間越晚人會越來越多









巷口的這棟豪宅亦是許多人取景的目標之一,玻璃窗反射櫻花的倒影別有一番的味道



實在太久沒來了,何時這裏出現了一座環抱群山的觀音雕像

離開剛剛平菁街42巷的賞櫻人潮範圍後,之後的路上顯得清靜許多
在這個不是賞楓時節的《台北奧萬大》牌樓前也能發覺到賞花的小確幸
每年的四月左右就是這裏最熱鬧的時刻,楓紅搭配著小溪或是藍天,就能有不輸櫻花的美景




沿途零星的櫻花樹雖沒有剛才來得茂盛,但若和後方背景搭配得宜也能呈現不同味道的美


在接回仰德大道之後,便往之前曾作為美軍宿舍的方向前進,尋找《夢想村》
宿舍前的白色矮房及大樹,讓這個地區充滿悠閒慵懶的感覺,作為夢想村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店家靠著知名甜點的蛋糕店高人氣,於去年陸續開了1號及2號夢想村,即使在非假日時刻都可能滿座
雖然這個時間店裏尚未營業,但還好對於美食來說我並沒有特別喜好,我喜愛這裏的氛圍勝過這裏的美食







離開此地繼續朝前山公園前進,在進入花鐘公園前的涼亭稍微停留休息補充一下熱量
因為當地硫磺溫泉的關係,部分溪床遭溪水侵蝕成這幅景象,非常特別


前山公園的梅花早已凋謝長出綠葉,而原本的溪水沒了水覆蓋上厚厚的落葉,成了楓葉之河

陽明山花季活動即將展開,停車場封閉中忙著佈置花季會場,但來此登山賞景的遊客依然不減
花鐘廣場前的巨型裝置藝術則是來自吳炫三先生所創作的,目前公園內似乎只剩下茶花及少數的山櫻花在獨撐場面



大屯瀑布的步道入口剛好有一株山櫻花搭配著瀑布流水相當詩情畫意,忍不住停下來駐足欣賞一番

天氣逐漸放晴中,但能見度依然不佳!

下滑途中陸續經過附近幾個較知名的景點,這些景點通常都是來北投不能錯過的地方
北投文物館,裏頭充滿日式風格的建築,雖然還沒去過,但希望找個時間來參觀看看
地熱谷,滾燙的青磺地熱泉配合終年冒煙的景象,空氣中飄散著濃濃的硫磺味,這裏有著小時候煮蛋的回憶
北投公共露天溫泉,是便宜泡湯的首選,難怪不少人甘願在路旁排著長長的人龍等著進去,不過以長者居多
北投溫泉博物館,提供免費參觀,想要瞭解整個北投開發的歷史就不能錯過
其它還有像是梅庭、北投圖書館或是凱達噶蘭文化館...等等,都是不錯的拍照或是參觀景點





離開北投後藉由貴子坑溪自行車道穿越整個關渡平原再接上關渡自行行車道
在台北都會區要能見到像這樣一大片開闊的土地,我想也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找到



社子大橋便利了社子島居民往來北投、士林的交通,也提供單車族一個通往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的新選擇
斜張橋型的外觀,到了晚上打燈後又是個適合取景拍照的景點之一

台北市的河濱自行車道不斷有新的硬體建設,像是綠化設施及跨堤陸橋的新建讓市民更容易親近河濱公園

重新整修開放的大稻埕碼頭又再度熱鬧起來,成為單車族群集合聯絡的場所


騎乘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