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內埔,黎明村廟口前廣場的粉漿蛋餅,是當地人的早餐必點,
尤其在我們這些摸黑趕路南下,肚子餓許久的人嘴裡,更是超級好吃,


天剛破曉為黎明,四大天王是黎明,這裡的街道滿滿都是黎明,
不過黎明只是這裡的村名,四大天王的黎明跟這裡沒半毛錢關係,
今天是2019第一場的不落在屏東,我們就由這裏開始吧,


從黎明到原住民部落禮納里,只需要騎一點點路而已,
這點山路像開胃菜,


禮納里是在瑪家鄉中一塊特殊的聚落,八八風災時 好茶村、
瑪家與大社部落遷移到此處,落腳於永久屋,此處沿用了原來部落中的路名,
所以,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從好茶部落走幾步路就到了瑪家部落


禮納里,也是部落與各界討論後的結果,意即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
禮納里依山而建,占地約29公頃,
聚集了3個部落──瑪家鄉的瑪家、三地門鄉的大社,以及霧台鄉的好茶。


走逛街道,欣賞每戶人家的家屋。初來乍到的訪客,多半對於這裡歐式木屋建築感到驚訝,
細看便會發現,縱然在永久屋的政策規範下,居民無法重建傳統石板屋,
然而每戶人家仍以各式圖騰、彩繪、雕刻等方式,呈現各自家屋的故事,


走在屏東原住民族部落,常能看到紅、黃、橙、粉紅的七彩鮮豔花穗淹染田間,
被視為大地賜予的寶貝紅藜,因為具有豐富的營養元素,近年來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養生食品,


紅藜為原住民傳統的糧食作物,大多與稻米、糯米或芋頭共煮成為粽子、
竹筒飯,或作為釀造小米酒的原料,因為健康飲食的風潮,
紅藜也逐漸成為餐桌上常見的料理之一,在屏東的瑪家鄉、臺東、花蓮地區都有栽種。


清晨的禮納里街頭其實沒多少人,但在部落聯外道路,滿滿的機車與族人,
大家都在一起掃街,這些就是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向心力,


氣勢澎湃的水流,響亮的流入隘寮圳,碰坑因而得名,
騎進水門社區,就會看到令人讚嘆的碰坑水利公園,隘寮圳源於清康熙30年,
水門,是山地往平地的一個隘口,再加上以水門為主的輻射觀光據點頗多,
故水門社區自早,就成為排灣族人與漢人日常生活交易的據點,


來到高樹,這裡出名的是鍾理和故居,1915年出生於屏東高樹的鍾理和,
18歲前的生活,即是在這處位於大路觀的中度過;期間於鹽埔公學校畢業後,
在私塾習文,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亦使他日後筆耕不輟,


瑪家過後往位於三地門鄉安坡村,這裡的自行車道是縣府最早開的第一條觀光自行車道,
以沿山公路的舊路開發而成,後來串聯了賽嘉、口社、青山、馬兒村等等蜿蜒的山路,


高樹沿山公路大武山下水源保護區,以無污染的山泉水及豐沃的有機土壤,
滿滿的農田一望無際,現在就能看到芒果,代表夏天近了,


視野豁然開朗的綠地、高樹鄉沿山公路旁,滿山滿谷的鳳梨田,視野一路延伸,
這種感覺也只有來這鄉間才能感受的到,


沿山公路指的是一路順著中央山脈與屏東平原交界處蜿蜒至枋寮的路段,
又為185縣道,沿山公路北段自行車專用道便是指一旁的自行車道,
有兩小路段與沿山公路併用的自行車道,安坡自行車道就是,


其實絕大部分的路段是順著一旁的農路與鄉道,上下起伏很是累人的,
行到安坡自行車道出口處安坡部落,也該跟部落說BYE BYE了,


高樹鄉泰山國小補給站,還有乖乖可以拿,還不賴耶,這我不會吃,
拿回家當紀念,


國小旁邊古早的麵店,這裡才是填飽肚子的主力,好吃又不貴,
那就來上兩碗恢復體力,


最後一個補給站,其實我忘記名子了,我只記得紅龜粿好好吃,
切點小西瓜,去國道三號高架橋下單車國道稍微騎一小段,然後邁向最後一哩路,
往終點前進吧,回到終點六堆,一個傳說中南部客家人的中心點,


六堆其實不只六個堆,包括了右堆的美濃、高樹、杉林、六龜、甲仙,前堆的麟洛、
長治,後堆的內埔,中堆的竹田,先鋒堆的萬巒,左堆的新埤、佳冬等12個地區,


在1721年間發生的鴨母王朱一貴之亂,威脅了客家先人聚落的生存,
當地義勇紛紛自發性集結,共有右、前、後、中、先鋒、左多個營隊,
戰事平息方才各自解散回庄,後以客語諧音改隊為堆,
這就是六堆並非地名,而是客家族系精神的結合的由來,


2019年開春的屏東不落今天順利完騎,感謝老天爺,在這全台陰雨綿綿裡,
給了我們能騎車的天氣,謝謝不落又帶領著我們這些外地人,
領略屏東的好景點,期待下一場的不落再續攤,


更多的歷年運動紀錄
我的運動全紀錄, 2009 - 2019
這場活動我也有參加.也有看到OPEN將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