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腳踏車遊 Marin County
在漁人碼頭附近,有幾家租車站,翻翻飯店的市區觀光介紹,不難找到。我們找到一家專門租捷安特和 KHS 的店,車輛保養得不錯,租了兩台 Giant FCR,就騎車往金門大橋前去。由於 FCR 比較高級,租一天 32 塊美金,比租車還貴。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95bbf5a8c01d3f18d152f6e261038eb1.jpg)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adcd475a93c1cb72d11bd46dbdcffa82.jpg)
在週末騎在金門大橋上,大約和台北河濱道一樣,一輛接一輛,差別是台北都是小折,而在舊金山除了租車之外都是公路車。名貴的車不多,捷安特佔一大部分,多半是 OCR,其他就是 Specialized、Fuji、Raleigh 比較多,都是中低檔的。若有人騎名貴的車,則大多是美國手工鈦車或鋼管車,塑膠車很少。我想加州這兒應該是崇尚造車工藝,有經濟能力的人較能接受手工車的價值,反倒是工業製品的昂貴塑膠車不太流行,所以義大利那些只剩品牌價值的塑膠車少之又少。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098f17d9b6565b686f420e06c9b641dc.jpg)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4759944597d58fe763ff5492555fda52.jpg)
過了金門大橋後,就進入 Marin County,從地圖上來看,這地方 3/4 都是原野丘陵,有許多看起來很棒的自行車路線,灣區居民似乎都來這裡玩車或練車。我們沒本事玩 off road,就沿著岸邊峭壁的道路一直往上騎,雖然難度不算太高,但對觀光客來說還是有點吃力的。過了高點後就是急陡下坡,由於公路就緊臨海岸,看起來好像要直接衝下山崖似的,非常刺激。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ee4d51108b1396ae7aa8f32ff555475d.jpg)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1331227eeb6a1e8c3929b7b0e928ab07.jpg)
下到平地後是一個湖邊渡假村,車流量非常少,略為起伏,很適合巡航,加上氣候非常宜人,騎起來愉快極了。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5e49cc6ec7c15b159c5bea5a46f52648.jpg)
過了隧道之後又回到金門大橋,我們繞到下方往另一邊去,就到 Sausalito,一個很有情調的小山城,搭渡輪回舊金山的碼頭區。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e89d7b816982bedfd92d1bd03f45b8b4.jpg)
牽腳踏車搭渡輪的遊客非常多,也由於內部停車空間充足,完全不會影響到別人。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3e592dd01627dede25ce89b642f63185.jpg)
下船後回到租車站還車,全程約三四十公里。
舊金山--活生生的交通博物館
舊金山是個很奇特的城鎮,似乎是把整片丘陵地給剝了皮,鋪上人造建築及道路,因此非常陡峭,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陡坡比比皆是。為了因應這種坡度,一百多年前發展出市區纜車,一直沿用至今。清晨市區還很安靜時,就可以聽到繩索和滑輪在馬路底下窸窣運轉,和纜車經過時的鐵軌聲和巨大煞車聲。對觀光客而言,纜車實在是太美妙的一種交通了,可以掛在車箱外面,以不快的速度欣賞這個起伏的城市,和路人打招呼。每到一個路口就直接停在十字路中間上下車,不必管汽車駕駛人是否不耐煩。就是因為這種自由和緩慢的步調,每次搭上纜車,都感到愉快無比。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21385cc2786979ed07dc528d922598aa.jpg)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舊金山的市區道路有多陡,後方的小島是「惡魔島」,上面是關重刑犯的監獄。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3e191e2177ec43eeedbb005752045f6d.jpg)
除了纜車之外,市區內的公共運輸工具還有巴士、電車、街車和捷運。舊金山的公共運輸工具沒有獨自佔有的路權,所以其他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切入軌道中行駛。最妙的一種是在街上走走停停,時速不超過40公里的有軌電車,進入到地下後,搖身一變成為時速80公里以上的捷運。真搞不懂為什麼要大費週章發明這種可轉換的系統,請乘客從公車轉搭捷運不就得了?這就是舊金山,活生生的公共交通工具博物館。
舊金山市區對自行車騎士十分友善,任何公共運輸都盡可能的考慮到腳踏車的運載。捷運可以直接把腳踏車牽進去,電車在前方有車架可以放腳踏車,渡輪也有寬闊的停車空間。我比較好奇的是腳踏車騎士要搭電車的話,不是要花很多時間把車子架好嗎?或許在這個地方,人們不趕時間,才有更多的耐心來包容每個人的需求吧!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8754435e18a3875af29b9a404f4ef261.jpg)
市區道路適合騎腳踏車的路線不算多,因為都太陡了,但比較平緩的幾條,都有規劃自行車道。不過和纜車、電車軌道一樣,沒有絕對的路權,只有優先權。很多人利用自行車在市區通勤或休閒,如果是全套裝備的騎士,大多是騎公路車,準備過金門大橋去 Marin County(馬林郡)騎個過癮;如果是在市區內通勤,有一半以上是很有個性的單速車。不知道為什麼單速車會在這個很多陡坡的城市流行,用固定齒比來爬坡或下坡根本一點都不適合,甚至很多 fixie 騎士遇到陡坡就下來牽。在城市氣氛的感染下,每個人都有展現自我主張的空間,或許這才是舊金山單速車文化發展出來的原因。就像台灣會發展出小折文化一樣,明明不甚恰當的用途卻還是廣被大眾接受,都是有時空背景的。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85f2247931c771a7a65418aba5e82cd0.jpg)
至於登山車,除了租車站的入門休閒登山車之外,沒有人在市區內騎登山車,只會架在車頂上,載去玩泥巴。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677eb7e01b85868cbd67e46aca11a89a.jpg)
Yosemite 國家公園
告別舊金山,前往 Boulder 訪問 Lennard Zinn,之後又去 Yosemite 國家公園渡假,美到無話可說。只可惜季節關係,還不能租腳踏車,登山步道爬升 300 公尺之後幾乎就被冰封了。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e222cacaa2f45fd2c7a999adfc99a4c8.jpg)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800e086a07ad9e81de25fa9f8fa1dc16.jpg)
從 Yosemite 開車回舊金山路上印象最深刻的是從 Mariposa 連結小鎮 Coulterville 之間的 49 號道路,下到河谷再往上爬,蜿蜒起伏,幾乎沒有汽車行走,只有重型機車和自行車騎士。停在橋頭往上拍照,道路彷彿通往天際,看不到終點。這裡似乎是知名的自行車路線,有兩段又長又陡的爬坡及下坡,挑戰性很高,路上看到好幾組騎士正在吃力地往上爬。令我好奇的是,這條路頭尾都是偏遠的小鎮,他們接下來的交通要如何安排呢?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95b212090752bfd73c88e79de6380f1c.jpg)
路上也有很多哈雷騎士,列隊行進,不超速也不超車。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b31274fdb8940720eba5b9330ecbd521.jpg)
進到 Coulterville,這簡直就是典型的美國西部片裡的小鎮,只有一間小酒吧,門口停了一整排哈雷。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1ff5e21f0632d6c2cc8de02741a93a59.jpg)
從 Yosemite 開車回舊金山三百多公里,我總算體會到美國有多大了,大到每個人都有自由的生活空間。台灣玩重機的人口不少,但他們玩的方式會危害到其他人的安全;騎腳踏車的人更多,卻得忍受其他交通工具不友善的對待。在美國這種荒郊野外,騎半小時也遇不到一輛車,想飆時速兩百也沒人管你--但從沒看到有人這麼做。享受公路的騎車樂趣,不需要飆車,因為整條路似乎為你而開,當你看到無垠的天際,路兩旁開滿鮮艷的黃花,根本不需要用速度來滿足感官的刺激。美國真的好大。
巧遇登山車之父 Joe Breeze
回程的飛機上,我們旁邊的座位一直空著,等到所有人都坐好之後,才有一位美國阿伯急急忙忙坐進去,起飛後倒頭就睡,也不用上廁所。飛行時間是漫長的 14 小時,最後一頓供餐是在降落前兩小時,那位阿伯終於醒來了。小花禮貌性問他需不需要站起來活動一下,他說不用,順便問他是不是要去台北展,果然沒錯,他是參展廠商,品牌是 Breezer。話匣子一開,就滔滔不絕,他還知道這個牌子中文是「微風」,發音挺標準的。他知道我們住台北後,就從包包裡拿出一疊地圖,說他打算在台北晨騎,規劃了一些路線。我們一看,這不是五指山的地圖嗎!就告訴他這在我們家附近,他就更興奮了。不過他規劃的路線怪怪的,就給他一些建議。
我們也告訴他,這次去舊金山有去 Marin County 騎車,感覺非常好,他聽了很高興,因為他就住那附近。他跟我們自我介紹,名字叫 Joe Breeze,提了一些登山車歷史,像是 Gary Fisher 以及 Tom Ritchey 等名字,我們沒有玩登山車,所以沒有很在意他說的故事,只當他是一位愛騎車的阿伯。
在台北車展上,我們把飛機上的巧遇告訴一位在 Ritchey 工作的美國友人 Rick,他告訴我們:「Joe Breeze 可能是美國最了解自行車歷史與造車工藝的人,70 年代末 Tom Ritchey 就是和 Joe Breeze 一起建造第一代的登山車,當年 Breezer 生產的登山車在 eBay 上賣很高的價錢。」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那位阿伯?」
回家後查了一下他的個人和公司資料,果然是登山車界的名人,為「登山車名人堂」第一批的入選名人。他還有另一個頭銜:Marin County Bicycle Coalition(馬林郡自行車聯會)顧問,則是在 90 年代規劃 Marin County 的自行車道,讓通勤、運動、休閒與玩登山車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線。Marin County 真不愧是自行車的天堂,也是登山車的發源地!可以看看租車站送的自行車地圖,過了金門大橋就是 Marin County,路線種類非常豐富。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f92c9f9e8f74adf6114588990b6834f9.png)
隔天就在車展上跟 Joe Breeze 約騎車,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爬五指山了。以一位 55 歲的前國手來說,他的速度不算快,但十分樂在其中。即使回到平地,路上有很多兇惡的公車和計程車,他還是很興奮地在車陣之中鑽來鑽去。照片中右二是 Joe Breeze。
![[遊記] 舊金山單車遊記與巧遇登山車之父](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3/mobile01-a8c8f3a671f5b02b89d3e9aeb2f81152.jpg)
Breezer 生產的前十台登山車是第一批安裝登山車套件的成車,價值連城,目前收藏在登山車名人堂以及 Shimano 的博物館。現在的產品重心放在通勤車上,請愛地雅代工生產。登山車仍有產品,但外表樸素,早就落後各大廠的酷炫產品甚遠了。身為登山車發展的先驅,看到自己品牌的產品不敵大廠,難道不會感到心酸嗎?或許對一位原創者來說,看到騎士騎上車之後展露的笑容,就已經是最大的滿足吧!
訪問 Lennard Zinn 的文章我會另外貼一篇,下一期的《單車身活》也會有不一樣的內容,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