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taiwan wrote:
你說的應該是這種模式的拖曳臂扭力樑


我猜也是,在90年代那時的法系車,用的懸吊就是前麥花臣,後拖曳臂的設計,
這種簡單的設計使得底盤的操控非常靈活,過彎時甚至會後輪抬一腳。

我開過最早引進國內第一批的106XT,讓新手的我跑起山路真的是過癮!
扭力樑有3種:法國扭力樑、筷子扭力樑及其它扭力樑
多連桿有2種:普通多連桿及筷子多連桿
雙A臂有2種:普通雙A臂及筷子雙A臂

別問我筷子懸吊是哪家最愛出品……
RTYB0208
請問是哪家最愛出品
Bookwarm
日系平價品牌幾乎都是用筷子懸吊。

分享一下我家208的扭力樑,中間細兩邊粗,用塑料件包覆,拆開包覆是個切面倒V字型的一體式鋼樑,不規則型,這個設計應該有特別計算過
monkeyb307
中空異徑(變截面)扭力樑,幾合學、材料力學的智慧結晶,給別家手抄都抄不好。
hd1956 wrote:
分享一下我家208的扭力樑,中間細兩邊粗,用塑料件包覆,拆開包覆是個切面倒V字型的一體式鋼樑,不規則型,這個設計應該有特別計算過
今天清晨開peugeot上山掃墓⋯途經往年經過時都感覺爛到不行的山路時還以為馬路有重鋪過,後來下山時仔細看看發現路還一樣爛,但在peugeot 神奇的懸掛下真的感覺如履平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