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早以前就想發這文了, 今天看到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1753604想說也來打個嘴砲.

下坡由於幾乎不需踩踏, 我一直忽略椅墊的高低, 向來認為越低越好. 直到卓社林道改變我這想法.

實際越野時, 屁股需離開坐墊, 但是又不敢離開太遠, 如果坐底太低, 會造成雙腳極度彎曲下支撐體重, 腰部負擔會很重(就像被罰半蹲). 這種現象在長途林道下坡特別明顯. 當然如果DH, 時間短, 路況更糟, 坐墊無疑就必須放低.
(在卓社林道那台車, 以我雙腳一前一後站直在踏板上, 坐墊大概在我膝關節的高度.)

上述這特性可以在越野機車和技術車發現, 前者坐墊高(XC), 後者低(DH).

其他姿勢方面, 例如下坡車為何不像攀岩車或街車, 採用像淑女車那種彎把, 我就不明白了(握把越高越好?).

(PS 最近年記稍大了, 有椎間盤突出的毛病, 不知和越野車或登山有沒有關?)
自從服用"凱薩克"伸縮座管.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喔!!
sylow wrote:
其實很早以前就想發這...(恕刪)

真的說什麼是DH車
純種DH車誕生的目的就只是單純的為了讓DH車手跑DH賽道更快
以目前大部份的選手風格所產生的設計哲學就是...
1:盡可能增加踩踏加速的時間
2:提高踩踏效率讓車子衝更快
3:壓低重心讓過彎更快
所以產生出來的產物就是車身重心很低、BB很低、把手很平、坐墊頗高(坐墊高一點對高速彎有很大的幫助)
強調踩踏效率但犧牲後輪軌跡的預測性
什麼舒適不舒適好不好做動作並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BB低造成跨越性變差的問題就由E13那類有下護盤的導鍊器解決
撞過去就對了
高把手雖然會讓動作好做重心轉移也簡單
但是會讓重心變高穩定性變差
對純DH來說這樣並不是好事...
所以也就讓DH車變成現在這樣的型態
至於一般騎高難度林道用車就由現在各大廠在主打的extreme freeride來勝任
有跟DH車幾乎一樣的衝程
但重心較高
BB也高跨越能力更強
坐墊可調整的高度範圍較大
把手也高讓重心轉移容易一些
用單肩前叉增加轉向的範圍
這類的車就比較適合大大所想的不太需要踩踏的下坡路線



簡單來說
現在的DH車就像F1或是歐洲超跑一樣
只強調在賽道裡面搭配超強的車手就能跑的快
其他都不在考慮範圍內
而extreme freeride就像美國或日本的改裝車
直線遠比超跑或F1還快很多
轉彎能力夠用就好
但還可以保留所有奢華配備、高級音響和可以裝很多東西的行李箱
超跑、F1和純種DH只適合純選手使用
因為他們的目的就只有站上頒獎台
美國日本改裝車和extreme freeride就適合一般大眾
雖然永遠沒的比賽站不上頒獎台
但可以讓你天天開心的出門然後帶著滿臉的笑容回家

ts080 wrote:
至於一般騎高難度林道用車就由現在各大廠在主打的extreme freeride來勝任
有跟DH車幾乎一樣的衝程
但重心較高
BB也高跨越能力更強
坐墊可調整的高度範圍較大
把手也高讓重心轉移容易一些
用單肩前叉增加轉向的範圍
這類的車就比較適合大大所想的不太需要踩踏的下坡路線

阿亮分析的真好...
小弟的7吋FR車應該就是像這種美日改裝車類型吧~
看來是沒什麼需要換DH車了...^^
看來我還需要增加些戰力
不然都沒能笑著回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