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喝的牛奶,不是天然的牛乳,是"人工量產"的生化產物 天然的牛乳來自野生放牧吃天然牧草的牛 現今的牛奶來自數十年來"人工進化"的"生化牛" |
兩者同時進入肚子裡,牛奶幾乎不需要消化,直接"佈滿"胃壁與腸道 牛奶已經在被腸道"吸收"時,此時牛肉還在胃裡"消化"中 如果你的腸壁是一張地毯,同時把一碗牛奶與一碗碎肉倒下去 地毯背面先滲透的是牛奶還是碎肉呢? |
我會發這篇文章,一切都要從我2012年2月22日的這篇回文說起~以下連結的16樓與18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2598410&r=6&p=2
發文後至今已經過三個禮拜,以我在網路觀察的經驗~
那棟樓的點閱次數從兩千多增至目前約五千,然後就慢慢沈了,正常情況如此,我也不以為意~
直到今日在中時電子報看見此文,當然我也lag了,因為這篇是3月3日的論壇文章

牛奶不適合飲用 有待商榷
以我在網路打滾多年的經驗,想必之前那篇回文也"傳"到相關業者那裡去了~
於是乎~中時電子報才會有這篇文章,不知道實體報紙有沒有~
好奇的我以該文作者名字與其他關鍵字搜尋,出現了以下這篇
農委會邀集產官學界召開「乳業結構調整研討會」
由於那是政府的網站,怕被"下架"拿掉,Google的 Web Cache總是個備份吧~
這是 Google 對 http://www.angrin.tlri.gov.tw/cow/dhi86/dhi86P30.htm 的快取
看來我又lag了~上面寫著"97年12月30日"

聰明的網友們,這份「乳業結構調整研討會」相關決議摘要,你們看懂了嗎?
不習慣讀文案的人,以下是這份摘要的重點
案由三、有關以本土芻料為主,降低生乳直接生產成本案(酪農協會提案) 〈一〉 於農委會98年度相關計畫,辦理酪農使用青刈玉米、青貯玉米、本土禾本科與豆科芻料飼養技術講習會,及辦理草農草源種植管理講習會。 〈二〉 由各縣市政府協助就現有種植牧草農民進行調查,並視其分布與從業人員數先行輔導成立牧草產銷班,再視需要草農意願成立牧草協會 |
健康的牛是吃草的動物,當牛大量吃玉米時就像是美國牛(的慘況)了…
民國97年底的決議,到今年想必已有相當"成效"了吧~別忘了台灣至少有兩期稻作喔~
所以去年那一波牛奶漲價不是因為"進口牧草漲價"囉?!
反正你我抓一把牧草也分不出是台灣貨還是進口貨

進口牧草漲!牧場鮮奶也變貴3到10元
案由五、有關牛乳產業形象、媒體負面報導之相關因應對策(乳業協會提案) 〈一〉 請畜產試驗所提供影響國內乳業發展之風險因子資料予中央畜產會,並請該會成立乳業危機管理小組進行風險評估與危機處理作業。 〈二〉 加強與衛生安全、食品營養等公益團體經常性之溝通聯繫,消弭彼此間對乳品認知之歧見,以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並利用農委會現行之媒體合作機制,增加媒體正面宣導暴露頻率。 |
看看這份決議摘要!我怎麼覺得農委會好像是乳品業者的下屬單位啊~
我的天啊~從前"風聞"有此事,如今"親眼目睹"真有此事

讓我再把上面那段原文說的更明白一點,農委會就是這群乳品業者的公關公司!
乳製品相關業者,透過政府單位(農委會),經由媒體機制,經營維持正面良好的形象!
一個公關公司兼任稽核督導單位?農委會如何監督這些乳品業者?
我想其中最好的做法可能就是"鬆綁政策"請繼續看到案由九~
想當年我讀那幾本書時,以為只有法國與美國這些歐美國家的政府官僚這樣搞~
當時"不知"台灣政府與乳製品業者之間的關係~如今…我真的lag了

案由八、由政府以BOT方式更新或興建乳粉工廠,並佐以稅賦優惠方式鼓勵業者多使用國產乳粉,以徹底解決長期以來國內冬季賸餘乳的問題案(乳品公會提案) |
原來乳品業者又是政府"扶植"的產業~讓我想起目前的四大慘業~
試問依據BOT為興建(Build)、營運(Operate)、移轉(Transfer)的合作方式
那未來政府要"收回"這些乳粉工廠做什麼?養蚊子嗎?
案由九、有關鮮乳標章更名為「使用國產生乳標章」,適用對象擴及鮮乳、保久乳及其他國產乳製品案(乳品公會提案) 鮮乳標章目前運作已深獲消費者肯定,國內參加鮮乳標章廠商之鮮乳銷售已達總乳品銷售量86%,不宜貿然廢止或變更,避免混淆消費者認知與權益 |
這根本是利用一般大眾對於鮮乳標章長期以來的習慣認知,再"擴大解釋"應用於保久(鮮)乳
所以我用一般奶粉泡的牛奶與市售鮮乳有何不同?工廠泡的有比較營養好喝嗎?
鮮乳的定義到底是什麼?生乳80%加上奶粉20%?還是奶粉80%加上生乳20%?還是高級的保久乳?
或是看零售價格決定鮮乳等級?市場越混亂乳品業者就越有獲利的空間?

案由十一、請恢復推廣學童乳,以培育鮮乳消費之潛在族群,並擴大國內鮮乳市場案(乳業協會及酪農協會提案) |
這下好了,政府還需幫忙推銷牛奶,幫乳品業者"開發市場潛在客戶"
政府協助乳品業者擴大國內鮮乳市場,加上政府給予稅賦優惠,再加上國外乳製品的關稅政策…
最後危機處理還需利用農委會現行之媒體合作機制(案由五)?!

難道國內這些乳品業者是一群長不大的"啃老族"嗎?到底要被保護多久啊?

臨時動議:有關媒體負面報導損及牛乳產業形象,組織危機應變小組案 由中央畜產會、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共同組織成立危機應變小組,依媒體負面報導內容加強與安全衛生、食品營養等公益團體溝通聯繫與研判,必要時由相關學者專家回應或澄清,有關 乳品衛生安全議題,委由輔仁大學醫學研究所所長陳炳輝(中華民國乳業協會顧問)擔任發言人 |
這可能也就是那篇中時電子報論壇文章的由來了~
一位醫學研究所所長也是乳業協會顧問~

這讓我想到在眼科做雷射手術的醫生,在眼科隔壁開了一家眼鏡行~
感謝Google大神,從前書中所寫,如今歷歷在目!!
PS 請網友不要搞垮這棟樓,就是不要扯到政治,我寧可這棟樓沈下去~
你不認同這篇文,請回上一頁!想討論的大大們,請理性發言!
〈我也不想與你筆戰,因為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資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