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 - 正式資料 (共12條,貼其中三條)
http://www.ait.org.tw/zh/news/officialtext/viewer.aspx?id=2009112701
台灣自2006年初即對美國去骨牛肉開放市場。在2008年,美國出口了價值超過1.28億美元 (相當於40億台幣左右) 的牛肉到台灣。
在2008年,台灣是美國第六大牛肉與牛肉產品出口市場,位居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南韓、越南之後。
許多市場,包括台灣在內,自2003年在美國一進口牛隻上驗出BSE以後,便暫停所有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的進口。在2005年,經過台灣衛生署與其風險評估專家小組的科學檢驗後,台灣恢復了牛齡30個月以下的美國去骨牛肉進口,判定這些產品不會構成任何安全疑慮。台灣曾在2005年美國發現第二例BSE時短暫關閉市場,但隨即在2006年初恢復進口上述類別的美國牛肉產品。
台灣與美國都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成員。身為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台灣與美國都承認OIE為訂定官方動物衛生標準的組織。
OIE是WTO「動植物檢疫適用測量標準協定」 (SPS協定) 承認的動物衛生官方標準訂定組織。WTO認可OIE的角色,是因為OIE的原則具有公認的科學基礎。台灣和美國都是OIE的活躍成員,並參與制定OIE原則的制定。
美國的牛隻數目介於9千4百萬到1億之間。美國在1997年以後出生的牛隻,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已知的牛海綿狀腦病例 (BSE,俗稱「狂牛症」) 。
BSE是一種發生在成牛身上的傳染性神經退化疾病。全球監控資料顯示,由於在動物餵食習慣上實施更為嚴格的管控措施,此一疾病正逐漸從巔峰期衰退,在全球牛隻身上逐漸消失。全球BSE通報案例的高峰出現在1992年,光是該年就有37, 316起通報病例 (OIE網站資料) 。
在2008年,全世界有125起BSE通報病例,其中有120起出現在歐洲 (OIE網站資料)。2009年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31起BSE通報病例,其中有29起都出現在歐洲 (OIE網站截至2009年12月18日之前的資料)。
如同此份文件先前所述,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DA) 在1997年實施了符合OIE原則的飼料禁令,禁止使用反芻動物產品餵食反芻動物。此一飼料禁令,在2009年得到FDA的進一步強化,是美國主要的動物衛生保護措施之一。
在2003年12月,美國通報其第一起BSE病例,是發生在一隻加拿大進口的牛隻身上。美國後來又有兩起國內的BSE確定病例,較晚的一起是發生在2006年。這兩起美國國內病例 (以及前述進口的加拿大牛隻) 都是出生在1997年美國FDA實施飼料禁令以前 (加拿大也在大約同時實施飼料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