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兩三年前就有了"綁起來"的想法。
兩個小孩剛滿五歲,小侄子也滿五個月,掐指一算也是該面對的時候了。
網路上有許多的經驗談與分享,看完這些分享,說是對結紮過程有了瞭解,其實是越看恐懼越深。
這種事情想不得,也拖不得,唯有劍及履及才能迅速確實地達成目的。以上是心理建設。
後面就是過程分享。
特別選了週一上午前往門診,醫師解說後約定傍晚動手術。手術前必須先自行把蛋蛋上的毛剃乾淨,以方便手術與術後的清潔消毒。
如果沒剃,除了躺在手術台上動刀,還得要讓護士幫你清理門面,這就比較糗一點了。所以剃乾淨是必須的。
整個手術過程約30分鐘。
之前看過兩三種個不同版本的結紮手術,我這版本是這樣的:
首先在蛋皮上先打一針麻醉,這針最有感! 我忍不住動了一下,還被醫生警告不准再動。
細細的針頭刺入,很難忍,疼痛感比被踢到或是被拉鍊夾到要少一點,但是還是身體會彈一下的那種痛。
麻醉發揮藥效後,醫師捏捏蛋皮,確定不痛後,切下第一刀,傷口約0.5cm。被切開是醫生跟我說的,我隔著布簾看不到,也已經感覺不到,但是心裡的煎熬卻沒有隨著麻醉藥效而消失。
接下來是第二針麻醉,從剛剛打開的入口注射,目標是左邊蛋蛋旁的那條肌肉,醫生解釋:”輸精管就在那條肌肉旁,要拉出輸精管,很容易碰觸到肌肉,會很痛,所以左右兩條肌肉都會個打一針麻醉。“
這,感覺的到針頭刺入改邊肌肉,有點酸,有點漲,有點麻,不到痛,但是心理煎熬加倍!
過了這道程序,就只知道布簾的另一邊很忙,醫生翻翻找找,一邊解說已經拉出輸精管,綁起來,切斷一小截,然後就是燒焦味,一刀兩斷的兩個傷口都要雷射電燒。
一邊處理完,換另外一邊,第三針麻醉,並沒有因為剛剛有經驗而減緩煎熬的程度,這時候的煎熬指數已經快要破表。右邊程序同左側再一次。到聞到第二次燒焦味才慢慢舒緩緊張且擔心的情緒。
綁完收工!
起身看看傷口,只有一個小開口,消毒包紮後,就起身換衣服,拿了藥,慢慢的散步去開車,回家。
為什麼挑星期一動手術,是經過考慮的,週末和小孩相處時間多,身上有傷口,難免容易被踢到踩到,排週一,可以免去一些風險。
術後當晚,可以明顯感到下腹部內些許不適,開口的部分不碰到都還好,反而是是體內那一刀兩斷又被燒灼的傷口讓人不太舒服。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約兩天,但這些都能忍受得了,並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洗澡要注意不要讓開口碰到水。
第三天傷口已結痂可以沖澡。
第四天開始不適感已經慢慢消失。
第五天,試著跑步,下腹部還是怪怪的。
第六天,遇到壘球盃賽,把傷口用透氣膠帶固定後,上場比賽,完全恢復!
確定功能都正常後,接下來就是清理殘存的彈藥,兩個月後回診所檢查。
以上,讓有想要結紮的朋友參考,過程的確煎熬,但是現在心情是輕鬆愉快的。如果不想再生,為了另一半著想,這手術其實簡單又乾脆,是一勞永逸的好方法。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