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台灣的台灣人如此糾結一定要去買拋棄式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就跟酒精瘋搶一樣...
酒精對這次疫情病毒有用嗎
而害到真的需要使用酒精及棉片的消毒族群買不到
也沒見政府出來宣導,媒體還跟風帶風向
糾結的問題不在於數字
跟民眾講數字是沒有用的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專家阿
就像氣象報告
假設今天氣象局跟民眾說明天會下雨
預估24h降雨量25mm~45.9mm
所以~~這樣是毛毛雨還是下很大?
一般民眾無法憑數字對應到實際面
要換個說詞
大雨/豪雨/超大豪雨
民眾才會有感
假設國家說今年GDP5
經濟表現亮眼
但民眾只知道...
巷口的麵線漲了5元
但我薪水沒漲

你貼的口罩數值很專業
但一般民眾不會對數字有感覺
只知道3個字

醫療級

那應該是比較好吧
大家就都去買了
你說這個也沒法過濾病毒
ok~
那一個醫療級的口罩跟一個一般口罩都沒有過濾病毒效果的放架上
醫療級一個5元/另一個非醫療級一個2.5元
你覺的民眾會買那一個?
價差一半阿
那怎麼不買一般口罩就好?
所謂的一半是多少錢?
2.5元...
你覺的民眾會為了省2.5元改買非醫療級?
雖然都沒法過濾病毒
但醫療級應該還是比普通好吧
我跟都待在醫院的醫生跟護理人員戴一樣醫療級的口罩
心理上就會覺的我應該比他們安全
這是一般民眾的認知
你很難去跟民眾解釋這兩個的防護效果是一樣的
都有民眾認為口罩是用紙作的去搶衛生紙了
怎麼會指望民眾聽的下什麼熔噴不織布

只能用硬政策來改變民眾購買傾向
同大樓30樓用高檔建材一戶賣2000萬/5樓普通建材一戶賣1000萬
我知道30樓用料比較好,但5樓價錢差了一半阿
一半是多少錢?1000萬...
也只好安慰自己反正都是要住人
同地段同大樓只是樓層不同建材不同
睡一睡也是過一天
就買1000萬的

醫療口罩跟一般口罩價差並沒有多到讓民眾因為價格改變購買傾向
如果今天醫療口罩一個賣1000元/普通一個賣500元
我相信還是有人會買醫療口罩
但人數肯定少很多
這個時候你說的話就會有一些民眾聽的下去了
但是他聽下去的原因並不是你的專業數據分析
而是用來自我安慰反正數據顯示都沒用戴心安的
那我買一般的就好了(其實就是我沒那麼多預算買醫療口罩...)

不過政府一個賣5元都有人覺的政府在搶錢了:P
那可能做出價差讓民眾買不下醫療口罩
假設今天政府拿2億多蓋口罩生產線
跟民眾講這不是醫療用的
但防護等級跟醫療一樣
大家可以安心戴
老百姓還不把他轟上天
民調少一個位數都可能...

數據並沒有辦法讓民眾產生共鳴
我ok你先領
現在還有多少人響應這事?
政府說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要強制戴口罩
但我兩週只能買到9片不夠用阿...
這不是官逼民反?
但政府有說一定要帶醫療口罩才能搭車嗎?
可是不要說一般民眾了
民意代表甚至縣市長
他們關注的是民眾兩週領不到10片"醫療"口罩
那你覺的要怎麼教育民眾其實有戴就好了不管你什麼材質?
民眾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慰藉
不是專業數據的說明
GZAIZ wrote:
因為台灣人戴得起啊,這有什麼問題嗎

現在台灣日產1500萬片醫療口罩,當然戴啊

就算布口罩跟醫療口罩的效果對一般民眾來說都一樣,我們還是可以選擇醫療口罩,因為台灣買得到也買得起,為什麼不戴更好的?

況且空氣中又不是只有武漢病毒,就算擋不到武漢病毒,其他小病毒擋下來不好嗎?


那你從出生到去年為止 為什麼不整天都戴拋棄式口罩?
可以把其他小病毒擋下來不好嗎?



GZAIZ wrote:
你的論點就像在指責一個有錢人為什麼要買賓士跟BMW,反正都是代步工具幹嘛不買TOYOTA?

台灣就是有能力有資源讓全民都戴醫療口罩,沒有必要回去戴布口罩

反而是資源缺乏的西方應該要宣導民眾戴布口罩才對,然後逐步升級成全民戴醫療口罩

來問台灣人是不是盲目跟風,真的有點莫名其妙,能濾病毒為什麼不濾?因為我不想跟風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的測試條件是3微米
請問如何可以有效擋住平均大小只有0.1微米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


一般民眾 帶拋棄式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就是浪費 非常不環保


請問有甚麼病毒是3微米以上的?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樓主意思是:肺炎病毒平均直徑100奈米,而一般醫療口罩孔徑 250~300奈米,所以無效?

但你忽略了一點:病毒極少會以「單一顆」的形式存在,而是「一團」的形式。比方飛沫一小滴可能就有十萬顆病毒,是凝結成團的樣式,尺寸遠遠大於300奈米 。或者附著在氣溶膠(懸浮粒子)什麼的。

有句話叫做:撇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最高級N95也不過濾掉95%,那剩下5%怎麼辦?難道要戴太空人那種獨立空氣罐的?其實吸到幾顆病毒的,人體免疫還是能應付的。怕是怕吸到一坨幾十萬、幾百萬顆病毒,那就超出免疫系統的防衛上限。

至於布口罩也能防飛沫?布的編織孔徑大於5,000奈米以上,且沒有靜電吸附。雖然被濺射的第一時間是能起到防護,但要趕快找乾淨地方脫掉,因為若被污染了還持續戴著就會變成一直吸病毒。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在你旁邊咳一下,那就被污染了,就要換掉拿去清洗了,太不耐用了。
Ted1982 wrote:
糾結的問題不在於數字(恕刪)


所以我說 台灣人真的很盲從 只要心安 花錢買沒有那種效果的物品也爽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充其量只是防止飛沫
要有效過濾2019新型冠狀病毒 真的很難很難

但如果只是要防止飛沫
有非常多種類的口罩可以選擇,為了環保還有不要浪費
我建議 可重複水洗的 防潑水口罩/防潑水口罩套
不要再選用 拋棄式口罩了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以飛沫PM3.0的大小來說,布口罩防禦力只有20%-50%,一般醫用口罩還是有98%以上的防禦率,效果還是好很多的。除非,你把口罩拿去蒸,太靠近邊邊。不織布層熔了一個大洞,防禦率降為10%,那就不如川普說的,用圍巾來檔口水的防禦率了.......
fedora wrote:
樓主意思是:肺炎病毒(恕刪)


不是這個意思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按照規範是以MMD=3微米的黃金葡萄球菌去測試的
我的認定它就是只能有效(95%以上)的過濾3微米以上的細菌、花粉、微粒

有人說實際上它也能有效過濾MMD=0.1微米的病毒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政府不改測試規範成以MMD=0.1微米的病毒去測試

就像一個人跑過了3000公尺15分鐘以內的成績
就對外說實際上我的實力可以有5分鐘=>這樣就可以被大眾認可嗎?

fedora wrote:
至於布口罩也能防飛沫?布的編織孔徑大於5,000奈米以上,且沒有靜電吸附。雖然被濺射的第一時間是能起到防護,但要趕快找乾淨地方脫掉,因為若被污染了還持續戴著就會變成一直吸病毒。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在你旁邊咳一下,那就被污染了,就要換掉拿去清洗了,太不耐用了。


我的前提是 防潑水布口罩或防潑水布口罩套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不是看到醫療級就高潮
多數人不是口罩系的
大多從新聞上吸收防疫知識
新聞給的訊息就是建議一般人用一般醫療口罩
N95留給醫護人員使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