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lee wrote:
大大客氣了,小弟不敢班門弄斧, 妄稱先進
研究 Prion 得到1997諾貝爾獎的美國學者 Stanley B. Prusiner ,才是先進.
因為肉牛要給人吃,一定要被屠宰,沒有保留活體的必要, 所以只要在屠宰場採樣即可.
"人"才有必需活體檢驗的問題
雖然
Electroencephalography腦電圖 當中CJD有特殊的圖型
MRI 核磁共振造影
或抽取腦脊髓液,檢查 ɛ and γ Isoforms 之 14-3-3 蛋白 是否增加
但這些都是間接證據
直接證據就是 ==> 找到變異的 Prion , 證明它的存在
Prion這個字, 是由 Protein + infection (蛋白質+感染) 組合而成, 所以 ,它是一種會感染的蛋白質
這動搖的過去我們對感染性疾病的認知
以往認知的病原體,一定有 核酸 DNA 或 RNA
遺傳物質是 DNA 或 RNA , 病原是傳遞 DNA 或RNA 給它的下一代 ,創造下一代的病原
現在傳遞物質變成"蛋白質" , 實在是匪夷所思 .
因為以往的模式是 DNA->RNA->合成蛋白質 . 蛋白質是終產物, 不是遺傳密碼.
把這種變異 Prion 往回推 -> RNA->回到 DNA
卻發現它的DNA組成, 和原本腦中有的 Prion 正常蛋白一模一樣 .
但是變異Prion(PrPsc)接觸正常Prion(PrPc) 之後, 不知何種機制, 正常Prion就變為變異 Prion.
如果細胞膜的組成當中,含有正常的Prion(PrPc) , 細胞內代謝的廢物可以通過.細胞可以正常代謝.
變成變異性蛋白PrPsc之後, 耐酸又耐高溫,抵禦蛋白質分解脢的能力較強,不易被分解,細胞內代謝的廢物無法通過,全都堆積在細胞內,造成細胞死亡.
在組織切片之下,原本存在的神經細胞死亡,不見了, 在組織切片之下,就變成一個一個的空洞, 看起來就像海棉一樣, 所以稱為海綿狀腦病.
變異性 Prion , 喜歡神經細胞, 神經細胞最多是在腦部, 其它地方當然也會去, 輸血也會感染, 甚至移植眼角膜都造成感染.
但是如果抽血就能驗, 不是更方便
但血液內Prion含量很低, 檢查不易
最近在 2010年 的好幾篇報告, 有 SOFIA 這種方法, 可以放大再濃縮 PrPSc
SOFIA Surround optical fiber immunoassay
不過,它容易被干擾, 在疾病早期, 還是不易發現
您可搜尋 SOFIA + Nv-CJD
如果是美國來的牛肉, 不一定有腦部..... 那..只能相信美國來的檢驗報告...(恕刪)
講地非常清楚且簡要.

高手一出就知有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