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TVB受訪的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 我看也下台算了


kuoyuan1 wrote:
還有,我不管這件事背後有何陰謀,只要驗出高原性基因就要通報OIE,以進行全球管控,這是要加入OIE的基本要求。沒做到就是危害全球人類、並導致台灣信用破產,就該對有關人員鏡行嚴重逞處。...(恕刪)


OIE規定無論高低病原都要通報. 台灣也一直有在做呀 !!
至於媒體所謂隱匿疫情的說法看看就好 ...




OIE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紀錄 http://0rz.tw/SFm7a


http://0rz.tw/Tc5eS 新竹H5N2禽流感疫情通報 2011/11/17
http://0rz.tw/QnCzj 新竹疫情追蹤報告NO.1 2011/12/02
http://0rz.tw/5c6m4 新竹疫情追蹤報告NO.2 2012/02/15


http://0rz.tw/Ednf9 彰化H5N2禽流感疫情通報 2012/01/10
http://0rz.tw/7iEML 彰化疫情追蹤報告 2012/03/03


http://0rz.tw/t1JOW 台南H5N2禽流感疫情通報 2012/03/03

-----------------------------------------------------------------

其中彰化疫情追蹤報告中也寫得很清楚, 1月30日測得一個高病源株, 2月14日測得一低病原株 ~~

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 (IVPI) test 30/01/2012 Positive
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 (IVPI) test 14/02/2012 Negative
kuoyuan1 wrote:
接觸就是字面上的意義,有touch到病原(細菌、病毒、變性蛋白...),這時還未對人體產生影響
感染則是病原量已到一定程度,對人體產生影響,絕大多數會誘發免疫反應,但不一定會產生抗體。但有抗體則代表已感染。
發病則是有臨床症狀發生。
空窗期則是感染到發病這中間的時間。
...(恕刪)

不知道 "touch 說" 是什麼 ???
皮膚常常是人體第一道防禦, 病源菌一定要侵入宿主細胞, 利用宿主複製自己.

"絕大多數會誘發免疫反應,但不一定會產生抗體" 完全看不懂這句在說什麼???

"但有抗體則代表已感染" nonsense !
除了"疫苗"之外, "蛇毒血清" 是另一個例子 , "馬"會對蛇毒蛋白產生抗體, 能說這就叫 蛇毒感染"馬"嗎 ?

"空窗期則是感染到發病這中間的時間" 非也
Window period 不是這個意思! 它指的是,抗體還未生成,或實驗室檢查不出這個病的時期.
原因很多,可能病毒正在複製,數量很少.可能病毒在休眠.等..................

感染到發病應該稱為 "潛伏期" Incubation period(包含有空窗期), 另一個同義詞是 Latent (Latency period)

kuoyuan1 wrote:
Infection就是感染,這個查字典就可以知道。狂牛症空窗期很重要,因為可以推知何處牛隻出問題,予以撲殺(對不起,目前只有這方法控制狂牛症)。
所以空窗期重不重要?你真的是醫學相關人事嗎?還是拿倒錯誤的資料都不知道就上網亂說一通?

現在談的是何謂感染, 硬要扯Incubation period .
每種病都有Incubation period, 無論是幾小時發病, 或幾十年發病,這都是病程的一部份,這並沒有什麼特別? 潛伏期長或短,並不會影響它是,或不是感染.是無關的.
因為無關, 所以在這個議題上, 它是不重要的.

再者,現在有變異的Prion 已經發現有 120 幾種, Prpsc在小老鼠不需要10幾年才發病, 潛伏期約為200-385 天,不同種類的Prion有不同的天數,在NZWLacJ系的 mice,更可以縮短到113 ± 2.8天 .

kuoyuan1 wrote:
至於疫苗的種類,H5N1時已經討論到爆,你回去爬爬文,就知道你錯的多離譜。

網路上的文章很多,有對有錯, 不是喜歡的就是對的.
我也想知道自己錯的多離譜, 請問 , 那裏錯 ?

kuoyuan1 wrote:
SARS致命的原因和傳染的方式,也是爬文就有,這隻病毒根本不會破壞人體,只是和毒性強的病毒有段DNA很像,才造成身體誤判而引起過敏反應,所以專死壯年人。

SARS 是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的縮寫, Coronavirus 會進入許多Epithelial cells , 怎麼會沒有細胞破壞 ? "根本不會破壞人體"是錯的.

會引發 cytokine storm , 也是 Coronavirus 這種病毒的特性.沒有病毒會引發嗎?
是 autoimmune 嗎?
這在另外一種Coronavirus引發的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FIP) , 也會有 viral-induced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出現.

還有, 上面的"專死壯年人", 和整個全世界的統計資料是不符的.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03年5 月7日所發布的資料, SARS不同年齡段的死亡率為:24歲和以下人群死亡率為1%,25到44歲死亡率為6%,45到64歲死亡率15%,65歲以上的死亡率則超過50%。

kuoyuan1 wrote:
醫學一點都不簡單,要認真討論要有許多特定條件才可以比較。但基本的定義沒學好,保證你發表的都是謬論。回去拿到正確資料在來上網吧!

至於"高原性"如何判斷,根據許前處長說的,OIE是以基因定序決定,而他則私人加上致死率這條件,而失去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若你能證明OIE是錯的,歡迎到每年的OIE年會上發表。
...(恕刪)


自己看看 OIE 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
CHAPTER 10.4.AVIAN INFLUENZA Article 的 10.4.1. 是怎麼寫的
IVPI>1.2 或 75% 以上死亡率才是 HPNAI 首要標準
未達上面標準, 其次才是查 HA0的切割位
如果病毒切割位的 胺基酸 組成序列 , 和以前分離到的HPNAI類似, 那應該認定為HPNAI.
http://www.oie.int/fileadmin/Home/eng/Health_standards/tahc/2010/en_chapitre_1.10.4.htm
問題是, "類似"這一詞的標準太模糊, 留下許多"討論" 的空間.
herblee wrote:
自己看看 OIE T...(恕刪)

誰告訴你接觸(TOUCH)一定會感染?感染一定有症狀?
當你用錯誤的定義在衍伸文章內容時,一開始的一個小錯誤,就會導致荒謬的結果。

病原,不一定是病毒,可能是細菌、蛋白質、核苷酸...。疫苗內的多是滅毒性或減毒性的病原,藉由感染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若依你所言,有抗體、沒症狀就不算有感染,哪告訴我,施打流感疫苗後部分人士會有發燒的現象如何解釋?施打疫苗後產生抗體的過程又叫甚麼?

依你的觀念來談論公共衛生是很危險的事。
全球專家不會有感染狂牛症的時間不重要的說法。如此說來,請問WHO如何訂定狂牛症疫區禁止牛肉出口的時間?
也不會有沒症狀就不叫感染,可以忽略這個病原的奇怪觀念。要知道、病毒的基因重組是千變萬化,若不小心讓禽流感變成致命性人畜共同"傳染"病,那是情就大條了。沒症狀就會增加傳染的機率,導致基因重組的機會大增,這才是一個可以永續的病毒基因追求的境界。

還有,SARS病毒直接對人體的破壞是哪個部分?請明白說出來?這隻病毒的主要症狀多是免疫系統過度活性化造成的。自認為免疫學專家的你,應該可以了解,病毒直接造成的症狀和過敏反應造成的症狀的差別吧?請明白的提出一個症狀。病毒進入表皮細胞(原諒我全寫中文,因為我希望大家看得懂,若是有詞不達意的情形,請見諒)時根本不會破壞細胞,只會複製基因,然後等細胞死亡破裂時再擴大感染範圍。細胞本來就會死亡,你真的知道如何界定細胞是被病毒搞死的,還是自然死亡?不是細胞內有不正常基因(有時細胞分裂時也會有不正常的細胞)死亡就一定是這段基因搞得鬼。萬一不只一段不正常基因呢?你又如何界定是哪一段基因在搞鬼。

至於台灣H5N2到底是不是高原性病毒,這幾天有官方公文見報,還真的有延遲申報高原性病毒的事情耶!該不該有人負責,政府已經快給出答案了,就等著看吧!
kuoyuan1 wrote:
誰告訴你接觸(TOUCH)一定會感染?感染一定有症狀?
當你用錯誤的定義在衍伸文章內容時,一開始的一個小錯誤,就會導致荒謬的結果。
病原,不一定是病毒,可能是細菌、蛋白質、核苷酸...。疫苗內的多是滅毒性或減毒性的病原,藉由感染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若依你所言,有抗體、沒症狀就不算有感染,哪告訴我,施打流感疫苗後部分人士會有發燒的現象如何解釋?施打疫苗後產生抗體的過程又叫甚麼?

回去翻翻免疫學, 還有,上面 88 樓 的解釋您一定沒看, 看懂了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

kuoyuan1 wrote:
依你的觀念來談論公共衛生是很危險的事。
全球專家不會有感染狂牛症的時間不重要的說法。如此說來,請問WHO如何訂定狂牛症疫區禁止牛肉出口的時間?
也不會有沒症狀就不叫感染,可以忽略這個病原的奇怪觀念。要知道、病毒的基因重組是千變萬化,若不小心讓禽流感變成致命性人畜共同"傳染"病,那是情就大條了。沒症狀就會增加傳染的機率,導致基因重組的機會大增,這才是一個可以永續的病毒基因追求的境界。

小弟完全沒提到"公共衛生",這個 issue.
上面的解釋您還是沒看,
現在的問題是, 狂牛病是不是一種感染 , 而不是討論狂牛病的潛伏期.
而潛伏期是感染一定會有的過程,長或短都不能改變它是不是一種感染.
不要把問題 張冠李戴.

"沒症狀就不叫感染" , 這是您說的, 不是小弟說的.
定義是說,有沒有造成 細胞,臟器,器官的傷害.
當然,有嚴重傷害會表現出臨床症狀,症狀是表現在外的, 細胞,臟器,器官的 damage 或 injury , 要透過病理切片,EM 去看.或儀器去偵側到.

kuoyuan1 wrote:
還有,SARS病毒直接對人體的破壞是哪個部分?請明白說出來?這隻病毒的主要症狀多是免疫系統過度活性化造成的。

火災造成何種傷害 不是站在房子外面看,要進去勘災. 所以不是只看 "症狀"

SARS-CoV 的傷害有病毒直接造成的, 也有來自免疫系統的
SARS-CoV 最主要的靶細胞 是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 但是也侵入腸道 mucosal cells,腎tubular epithelial ,腦 neurons和很多免疫細胞.

Virus 會造成 apoptosis .
雖然SARS-CoV 以 budding 進出內質網及細胞膜 , 看來沒有造成傷害, 然而,病毒感染後,這個細胞的表面, 會表現出病毒的抗原,和MHC一起作用, 這個受感染的細胞將來會被免疫系統執行 ADCC 清除.(這是正常的免疫反應,不是 cytokine storm)

細胞膜的變化,會造成這個細胞進出代謝的改變, 病毒大量運用這的細胞物資複製自己, 也嚴重影響這個細胞內的代謝, 這個受感染細胞註定要死亡, 凋亡 apoptosis.

在SARS 病人肺的組織病理切片,可以看到肺泡的嚴重損害, 但是許多免疫細胞浸潤在細胞間隙,傷害是混合在一起的.
要區分 可以 培養細胞 再攻毒,看看有沒有CPE, 就可以排除掉,來自免疫細胞的傷害.
參考這一篇
SARS coronavirus induces apoptosis in Vero E6 Cells
J. Med. Virol. 73:323–331, 2004
對於 SARS-CoV 造成 direct viral damage, 太多報告.

kuoyuan1 wrote:
認為免疫學專家的你,應該可以了解,病毒直接造成的症狀和過敏反應造成的症狀的差別吧?請明白的提出一個症狀。病毒進入表皮細胞(原諒我全寫中文,因為我希望大家看得懂,若是有詞不達意的情形,請見諒)時根本不會破壞細胞,只會複製基因,然後等細胞死亡破裂時再擴大感染範圍。細胞本來就會死亡,你真的知道如何界定細胞是被病毒搞死的,還是自然死亡?不是細胞內有不正常基因(有時細胞分裂時也會有不正常的細胞)死亡就一定是這段基因搞得鬼。萬一不只一段不正常基因呢?你又如何界定是哪一段基因在搞鬼。

誰認為誰是免疫專家? 一頭霧水? 這頂高帽子一定與我無關.
kuoyuan1 wrote:
病毒直接造成的症狀和過敏反應造成的症狀的差別吧?請明白的提出一個症狀?

對不起,這不是用症狀來區分的.
都是火災 , 要由煙霧的顏色,火燄大小, 燃燒的程度, 去判定這是電線走火, 還是延燒到旁邊的易燃品, 造成油氣類大火.
只站在房子外看,這樣準確嗎?

看病也不是只看症狀.不是只看基因, history, chief complaint , clinical finding ,physical exam ,tentative diagnosis ,Laboratory finding 到 Final Diagnosis 要一步一步來.

要分別 apoptosis ? or Necrosis ?
原位雜合(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技術可以直接偵測及定位細胞,或染色體內特異核酸.
找到病毒的某一段序列, 這樣就可以知道病毒有沒有來過這個細胞.做過複製.
再比較被感染的細胞, 和未被感染的細胞, 就可以知道.

免疫組織化學(Immunochistochemistry,IHC). 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螢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 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
這個病毒走過的路徑都可以標示出來.
標示Cytokines, 就知道有沒有免疫介入.

相關實驗,報告都太多了

kuoyuan1 wrote:
至於台灣H5N2到底是不是高原性病毒,這幾天有官方公文見報,還真的有延遲申報高原性病毒的事情耶!該不該有人負責,政府已經快給出答案了,就等著看吧!

小弟對官場的鬥爭,名嘴,記者的狗仔,..完全不懂
應該回歸 H5N2 醫學科學上的討論 .
這是一位在現場的工作人員所 寫的 , 這應該能讓大家更了解整個事件

從這次的禽流感 (03/07文後新增;03/10道歉啟事+病毒學理更正)
陳壁寫於 2012年3月5日 20:24 ·
文章之前,我得恭喜這位李惠仁導演,經過您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得一償宿願,成功引爆禽流感的話題,成為現在禽流感議題裡先知先覺的角色。

這篇很長。
真的很長,但是請耐心看完。可以的話,請幫我分享出去。

不得不說,身為一個學生物的人,現在又恰巧身為禽流感議題裡第一線的切身人員,在該導演製片的《不能戳的秘密》上集出來後,確實覺得其中許多觀點言之有理。然而我更得說,在下集的內容裡面,處處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猜測和推論,完完全全只是顯示出,這位導演根本只是一知半解的門外漢。現下已經剪輯成完整版的內容我沒看過,我不知道接下來講的內容在這所謂的「完整版」被修正了多少。

下集開頭挑明了說,去年年底蛋價高漲的原因無二,就是因為禽流感的關係造成蛋雞大量死亡所致。有趣的是,敝牧場去年也差不多那個時期稍微調整了洗選蛋的價格,原因可以去農糧署查一下去年年初到年底進口玉米、大豆的價格可以略知一二。(http://www.afa.gov.tw/GrainStatistics_index.asp?CatID=139) (另,以敝農場來說,兩天的飼料量約是四舍共56000公噸。可以試著算看看畜戶如何承受這種價差。) 接著他便到彰化芳苑的養雞場去場勘發現現場正在整理雞屍。這段大意是說這個雞場在那幾天當中有異常的死亡數量,並在他到場時已經開始減緩。在這段有在養或養過的人應該都有查覺幾個點。一是該場的現場管理非常的差勁,在有雞隻大量死亡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先經過消毒靜置空籠的情況下就拿A補B。二是雞隻死亡數量若是禽流感竟然會逐漸減少。稍具了解的人應該都曉得,禽流感有分許多種類,高病原高傳染率高死亡率的H5N2,潛伏期短,得到的雞場半周差不多就死掉場內的一半,哪可能還有趨緩的趨勢?以看當天他拍攝的畫面,我看那些死雞堆在那也差不多30~50隻,以蛋雞的體型來推測那些雞周齡超過50周,對管理差的雞場來說這說實在還算是合理的範圍。然後片尾更好笑了。該導演的用詞我記得非常清楚:「防疫局所採樣培養的兩隻雞,根據我的推測,應該已經死亡,也就是100%的死亡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75%死亡率,所以是H5N2沒錯。」我沒學過生物統計學,但是我好歹也知道,科學這種東西不是可以用推測的。所以看完影片的下篇,我只有滿肚子的度爛。

然後這是03/04的中時新聞: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120304&nfno=N0168.001&nsno=2&nkeyword=%b8V%acy%b7P&SearchArgs=Keyword%3d%b8V%acy%b7P%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120205%26DateTo%3d20120304%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請各位看一下這段:「防檢局長許天來表示,獨立製片導演李惠仁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將 彰化芳苑一養雞場病死雞送檢,防檢局同步進行例行性監測,發現整 體養雞群健康,未呈現臨床症狀,死亡率低於正常值○.○五%至○ .○七五%,採樣後經實驗室證實具有高病原潛勢,卻因沒有高死亡率等臨床症狀,第一次專家會議並未斷定為高病原。」我整個大笑。

其實兩周前我就聽說政府高層在考慮要不要公布,我也能體諒為什麼要考慮這麼久。台灣的畜牧界很可憐,一堆不是畜牧出身也不懂的人一知半解的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犧牲著畜牧的未來。我可以預測,在接下來的最少三個月內,消費者購買雞隻產品的意願會降低,導致規模小型的一些禽牧場將會離開市場(難聽的講法叫做倒閉。這部分真是要感謝我們李惠仁導演剝奪了畜牧界碩果僅存的養殖意願者農民。) 接著因為事件逐漸淡化以後市場漸漸穩定,卻因為供應鏈變短供不應求,導致鮮蛋的價格開始飆高 (禽肉我就不敢說了,畢竟我離開這塊領域了。) 然後大眾又開始憤怒政府的無作為。這整起事件唯一的受惠戶大概就是像我們農場一樣比較有規模較不怕損失,且具有自我品牌的洗選產品了。一直不公布等待疫情會不會自然消退,不是不為了消費者的健康把關(這我等等說),而是為了農戶著想。這跟開不開放瘦肉精使用的道理一樣──為了保護本土的豬農。只是說實在的,政府雖然並非無作為,但是相對電子業來說,畜牧農戶受政府保護的資源少得可笑。舉例來說,政府為了國民健康著想,現在已經禁止私宰禽畜,必須經由屠宰場屠宰。但是可笑的是,政府並未制訂出一個完整的制價制度,加上屠宰場多是地區內僅幾座,導致屠宰場便擅自壓價,農民不接受,所豢養的禽畜也全都沒地方販售或無法負擔更遠的運費只能接受。另外,也會有沒有自有運銷機制的農民,由屠宰場委派載運的卡車到場時,某些司機會伸手要每台一萬不等的額外收入,不給當天也不載的情況。以白肉雞三年前我聽農民說的價格,農民賣出一隻雞才賺7塊錢,到現在聽到這種情況說真的我想都不敢想,未來,有哪個散戶會想在台灣養白肉雞。

回歸這次禽流感議題,農委會說,不必怕禽流感蛋會流入市面,因為染疫的病雞不會產蛋,是真的嗎?是真的。因為染疫的蛋雞會在短期內發高燒,導致卵巢受損,若沒有死亡,約在一周後會回復健康,但是卵巢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具有再度產卵的能力。另外,禽流感的病毒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可怕,我高度存疑。兩年前,一個香港禽病學者轉戰疫苗藥品公司受邀到我當時任職的牧場授課,在課餘他說,禽流感的病毒,因為人體細胞跟禽類細胞差異太大無法感染,很難因為共同注入RNA導致產生人畜共感的疾病病毒。若要說突變,野生的病毒世代那麼短,哪一種不是每分每秒都有突變的品種產生?所謂的疾病專家拋出這種說法實在可笑的要命。照這麼說他們更應該時時監控會感染人類的所有流感病毒避免他們突變出超強致死率的變種。根本就莫名其妙。這部分我又要提前年嚇死人的H1N1搞得人心惶惶我都不懂為什麼,H1N1的致死率多少?百萬分之一點五,跟一般流行性感冒一樣。那究竟搞那麼大是要嚇誰?

我說了,畜牧是一個很辛苦的產業。因為了解的人不多,以為養白肉雞長那麼快是打抗生素、生長激素,蛋雞都關在小籠子裡面。事實上,畜牧界,至少在國外,一直一直,都在進步。現在畜牧業講求的是效率和機械、自動化。動物方面,則是以育種的方式在改變動物的性狀強化。(這裡有篇文章可以參考http://pansci.tw/archives/11766 ) 台灣雖然缺乏自我開發、研究的機制,但是,因為國外的食品供應商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安全的飲食以鞏固自己地位,相對會要求供應原料的畜牧業品質,為了因應這些大客戶 (例如麥當勞或Costco這類外商) 的需求以及跟上國際的腳步,事實上許多台灣的畜牧場都已經在使用跟上國外腳步的系統了。白肉雞沒有打抗生素,因為藥品很貴而且被驗出來一批就不能上市了,我請問你如果是你你要不要冒這種風險?白肉雞沒有打生長激素,因為生長激素比抗生素更貴…蛋雞基本上是不吃藥的因為蛋裡面不能驗出抗生物質,尤其有品牌的洗選蛋更是如此。現在台灣有許多的種雞和蛋雞場開始改用動物福利籠來豢養雞隻,讓雞隻具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敝牧場有幸成為正在逐漸汰換舊有設備的牧場之一。

所以,除非你們不想吃在台灣生產的蛋白質產品,請不要因為自己對畜牧的不了解,就一直指責畜牧業的不是。台灣的畜牧產業人才已經逐漸凋零、缺乏到一個誇張的地步,所以拜託,請不要再用你們的不理解,傷害我們的熱忱。我只是,一個喜歡在畜牧現場打滾的,新人。

感謝你,把這篇看完,真的。可以的話,請幫我,轉出去…

- - 以下部分為03/07新增,我想也不會再新增了 - -

雖然有些事情在發文後想補充但是為時已晚,為了對所有的內容負責,所以上面的文字我都沒有更改過。這兩天來直到剛剛我新增這段落,所有文章的3000次轉載以及其回文,我能看的都看過了。看到了很多來自畜產界、獸醫界的鼓勵,我很感動;當然有很多轉載的人站在中立的角度看這件事情發展,我支持;亦有許多的反對聲音,我也很感謝,這樣讓我理解我的文章裡面,讓人沒有弄懂的部分是什麼。但是很抱歉,我還是不會開放留言的權限,我不希望這篇文章的底部淪為戰場,更不希望我跟朋友的隱私因為這篇文章蕩然無存,畢竟我不是公眾人物。

我發現許多反對的觀點著重在「禽流感的潛在危險」,所以我想針對這方面,看能不能做一個簡單的學理解釋。

(感謝目前正在研究流感病毒的FB使用者 Chao-Ping Tung 的指正,並提供此篇較為淺顯易懂的病毒學理)
不管人流感、豬流感或禽流感都是流感病毒,目前較為廣泛出現的是A型流感,其基因組是八段負股RNA。流感病毒結構最外面一層是雙層膜,這個膜是病毒離開宿主細胞時,從宿主細胞得來的。在這個膜上面分布有一些蛋白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hemagglutinin (血凝素,簡稱HA) and neuraminidase (神經胺酸水解酶,簡稱NA),也是我們拿來分類流感病毒的依據之一。利用血清學的方式可以將HA分成16類、NA分成9類,而這兩者的血清型組合就是我們一般聽到的H1N1、H3N2、H5N1、H5N2等流感病毒的名稱。流感病毒要進入宿主細胞必須要利用HA先辨認特定的受體,才可進入宿主細胞,接著病毒才可以在宿主體內大量複製,然後離開宿主細胞,再感染附近的細胞。每種HA都只會認特定的受體,H5主要都是認禽類細胞的表面受體,所以H5N1和H5N2都是禽流感,僅會造成禽類的傷亡。但是人類很深層的呼吸道內還是有一些細胞表面受體和禽類類似,所以當人類接觸大量的禽流感病毒時,如果再加上免疫力低下,就很有可能感染禽流感。

目前世界上僅有發現H5N1可以經由禽類傳染給人類,但是並沒有發現人傳人的案例,而目前台灣流行的H5N2,世界上並沒有傳染給人類的現象發生,所以一般民眾並不用擔心,經由適當的防範,人類感染到禽流感的機會並不高。禽流感病毒很脆弱,加熱或用酒精消毒就可以殺死病毒。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並不會吃生蛋生肉,洗選蛋都消毒過,傳統市場的雞隻拔毛前會用熱水燙過,超市的電宰雞肉也都經過檢驗,一般民眾真的不需要太擔心禽流感會危害人體。吃到病死雞肉那又是另一回事,但是並不是吃到禽流感病死雞就會感染到禽流感。
(以下雙星號標記為我的原文,為留存用,煩請直接跳入下一段「突變」的段落。)
**的確,像流感病毒這類的RNA病毒,很容易因為發生突變產生突變株,也有可能因為宿主同時感染到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發生基因重組的現象,產生新的流感病毒。但是自然狀況下大都是舊的人流感重組變成新的人流感,而不是舊的禽流感變成新的人流感。
首先,禽流感的病原是具有一單股RNA的病毒,病毒是一種只能在細胞內表現活力的寄生型微生物。通常細胞感染病毒是因為攝食時吞入,然後病毒會在細胞內釋出RNA並分解成好幾段不同的片段,交由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器官分開形成病毒不同的部位,再組合成一個病毒,經過重複數次的步驟最後破壞細胞造成細胞死亡。當細胞死亡的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造成生病的症狀。細胞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很複雜,我不詳述。重點是這些病毒的RNA片段能被雞的細胞拿來製造病毒的器官,是因為這些RNA片段恰好跟雞細胞製造蛋白質的資訊很像。也因為這個特點,為什麼人不會感染禽流感?因為人的細胞製造的蛋白質跟雞所需要的完全不同,這些RNA就算被送進人類細胞內,也會被當做是錯誤的蛋白質製造資訊而被消滅,不會拿來製造病毒的器官。這部分可以想像是一個製造程序(蛋白質的型態,也就是病毒的器官)要帳號(製造蛋白質的器官)跟密碼(RNA片段上的蛋白質資訊),連一個錯字都不能有才會開始製造。所以所謂的「感染人」或「病毒在雞或人的身上交換了RNA」這種事情在學理上是很難發生的,更甭論要先跳到豬隻身上再跳到人身上。**

然後,有人提到突變的問題。每本教生物的書,講到突變這個章節,第一件事情都會說,自然突變發生的機率很低(約莫是10萬分之1),第二件就會說絕大多數的突變對生物都是有害的,最明顯的例子,癌症就是細胞突變所引起的不正常增生。但是你如果問我,禽流感會不會有可能發生突變出感染人的型態,我會告訴你,論機會,一定是有的。但是我也要告訴你,這世界有流感的,不是只有禽類,不是只有豬和人,你家裡養的寵物如貓、狗、兔和大部分尤其生活在陸地的脊椎生物,都有流感。如果要論突變出感染人的型態,這世界上目前不會感染人的所有疾病,都有機會。如果你會害怕禽流感病毒,那為什麼就不會害怕目前沒藥可殺且死亡率高的犬瘟熱病毒?另外一點是,就算是同一種病原引起的疾病,在不同的物種上也不會有同樣的症狀,畢竟最少人類沒有雞冠可以發紺。

最後,禽流感,到底可不可怕?
很可怕。但是不是對於消費者而言,而是對於我們這些禽畜戶而言。因為他相當容易傳染,致死率高,又因為野生鳥類難以控制的攜帶和交叉感染,我們除了使用防疫的手段,很難預防。再說,如果禽流感真的那麼可怕,每天工作在現場的我們,一定第一個幫你們試驗這些病毒的強度。至少我們現在都很健康。如果你真的擔心,禽流感的病毒不耐熱,只要肉品有煮熟,是絕對不會有禽流感病毒的。如果你喜歡吃生蛋,請仔細洗過蛋殼表面就可以了,再不放心,可以用市售的75%酒精消毒蛋殼,蛋的內部是無菌的環境,生蛋含菌量高是以訛傳訛。接下來的禽流感風波,說真的,不是坐在電腦前電視前關心的你們需要擔心的,因為那是我們這些業者,要配合政府防疫單位做的工作。

關於李惠仁導演的影片,我不再評論。身邊有認識畜牧和獸醫的朋友,問問他們的意見。
另外,我目前接到許多的好友申請,很抱歉,我不想放棄我的隱私權,所以,我都會一一回絕。
媒體邀請的部分,很抱歉一來我的所學可能無法應付各位隨時的問題,許多我不清楚的都得先查資料,二來我並非是現場的負責人,只是加入畜產行業約莫兩年,受雇於業者的職員,在影響力上,我想我沒那麼強大,也不想丟掉我的工作,我這篇文章,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畜產,已經不是以往的模樣,如此而已,煩請見諒。
謹祝各位身體健康。

- - 以下為03/10新增的道歉啟事 - -

1、相當多的朋友來訊我不曉得FB會另外存放所以一直堆到03/08約莫21:30才發現,進而開始回覆,這部分對等了很久的朋友說聲抱歉。

2、很多很多朋友來「提醒」我的56000公噸的問題。是的,因為平常業務我所查閱的量是「公斤」,口頭上的用語是「噸」,所以不但混淆了,還在複算時以每隻雞的採食量來算的時候少除了1000。這部分是我的錯,實際上的採食量是兩天56000公斤,對不起。虧我這篇已經儘量不要有錯字了 |||orz

3、也有很多朋友質疑我對政府的行為沒有評論,這部分很抱歉的是,因為文章的重點在於禽流感並非那麼可怕的疾病,而不是政府為什麼要隱匿。我不希望焦點集中在這部分上,不代表我覺得政府做的是對的。我也覺得沒有通報國際組織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缺失。然而要我說,政府到底該不該發布禽流感疫情的問題,因為我提到這是動物傳染疾病而非人類傳染疾病,但是會引起消費者恐慌,加上李惠仁導演的影片,使得這次政府不管什麼時候對國內宣布都不對,因為已經錯過最好的時間點了。

4、我對李惠仁導演的影片並非全盤否定請看清楚我寫的,說實話我曾一度以為導演是相關科系的學者。看過完整版以後我並不覺得跟我看過所謂的上集差很多,只是這次多了相當多採訪的鏡頭,然後才發現其實導演似乎製作了相當多的相關影片,恕我沒有一一看過。文中所評論所謂下集的影片是這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uO38t2PxE&feature=player_embedded

5、關於這次H5N2的禽流感有人給了我一個連結,是部落客比利潘醫師2008年底的網誌,其中節錄的Paper圖像很有意思,我貼給大家參考,看得懂英文的人請看看其內容:(http://billypan.pixnet.net/blog/post/22802315-%E9%97%9C%E6%96%BCh5n2-h5n1%E7%A6%BD%E6%B5%81%E6%84%9F:%E8%91%89%E9%87%91%E5%B7%9D%E7%BD%B2%E9%95%B7%EF%BC%8C%E6%8A%93%E5%8C%85)這邊為看不懂英文的人簡單翻譯:在劃線的那篇報告節錄的圖像中,沒劃線的部分說明H5N2在雞隻僅能造成很小的死亡率,該農場也沒有工人感染和出現症狀。而該醫師劃線的部分僅指出我們不能排除該病毒變異的可能性,而不是說這病毒已經變異。最上方的節錄報告僅指出若暴露在已經感染的雞隻環境中依數據來看有感染H5N2病毒的可能,而非已經有,而下面的一小行節錄「Taiwan, and South Korea, thus far,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of this virus subtype infecting humans」(台灣、南韓迄今仍沒有此病毒亞型感染人類的報告),雖然這是2008年的Paper,還是給大家參考一下。

6、很抱歉,關於病毒學理的部分,我寫錯了很多。但是很高興有人來訊指證了我病毒學錯誤的部分,我知道以課本的知識來寫病毒學的部分一定有錯誤,即使寫出來會被質疑我還是寫了,是因為希望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也確實引到了。感謝 Chao-Ping Tung 的指正,因為他(她)能讓更多人知道,禽流感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這部分因為我詢問的時間在03/10,我想文章也沒有什麼需要新增的部分,所以,我就在原文之前直接將該段落貼上並保留原文不再另外新增日期。煩請各位已經看過的朋友在塗鴉牆上提醒一下已經看過的朋友,我寫錯的這部分更詳盡的內容。

再次感謝所有將文章讀完、轉發,以及傳訊息過來的所有朋友,因為有你們,這篇文章才能更完備、中立,讓更多不了解的人能稍微理解禽流感和畜牧業,誠摯的謝謝(鞠躬)。

herblee wrote:
白肉雞沒有打抗生素,因為藥品很貴而且被驗出來一批就不能上市了,我請問你如果是你你要不要冒這種風險...(恕刪)


這篇看起來很專業,
不過有個疑問,
文中提到如果被驗到抗生素就不能上市了,
農委會今天才公佈有豬農被驗到 10 次以上的廋肉精,
現在一樣照賣,
一樣違法使用藥物 (抗生素還不見得違法),
政府對雞農和豬農標準差這麼多??
piwu0531 wrote:
OIE規定無論高低病原都要通報. 台灣也一直有在做呀 !!
至於媒體所謂隱匿疫情的說法看看就好 ...(恕刪)

政府官方說法沒隱匿疫情也是聽聽就好

許天來在該會議中表示,「背後這個故事,就是他(許姓飼主)是副主任委員的好朋友啦,……,我講得很坦白,他是願意私了,不願意公了……你那個已經移動管制了,如何解除嘛!」還有「我只能跟各位講,他那個外面的直達天聽」,在錄音檔中還連提了2次「直達天聽」。

許天來在4月6日會議中,以握有防檢局隱匿口蹄疫之情報的證據,向在場官員施壓掩蓋H5N2病毒。許天來在會議中爆料說:「『老闆』沒有教我們隱瞞,唯一有例外。」「過年前不要發生口蹄疫」,還說「這是大家做出來的決策啊,好不好,就是不要發生口蹄疫啊,」「你們全都忘掉了啊?」

根據OIE的官網所提供的「動物診斷試驗及疫苗手冊」中,刊載了2009年5月核定通過的禽流感定義,內容提到原本高病原性禽流感的判斷標準內,也包括雞隻死亡率須超過75%,但自從1983年賓州發生因低死亡率而判定為低病原性的案例,卻在六個月後突變為死亡率超過9成的狀況後,即認定臨床狀況並不可靠,並於1992年修訂判定方法,改由IVPI值及胺基酸序列等數據來判別,手冊也標明歐盟於1992年採納此方法。顯然政府聲稱依照國際標準的說法和這項規定有所背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