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s613 wrote:
原方只有蔥白+豆豉,(恕刪)
這一樓始終見得lls613兄提供寶貴資訊回應同好,真的受益良多,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小弟還遇一問題,曾因天熱煩躁,當時對中藥知識不足,僅就方劑名稱,買了“清暑益氣湯”的科中,直覺能清暑又益氣,正是我需要的。但服了數日後,效果並不很好,這才開始找相關資料,而後發現這是李東垣所創的方。待細看其組成,確實有黃耆、人參、升麻、葛根之益氣升陽藥,以及蒼朮、白朮之健脾燥濕藥,卻不見任何清暑成分?心想,李東垣貴為大醫家,應該不會亂開方才是!反倒醫砭另一來自“溫熱經緯”的清暑益氣湯,似乎較具清熱組合,後來我還是靠“人參白虎湯”解了問題。
請教:倘若清暑益氣湯不具清暑之效,那李東垣這般思路是要讓此方針對何種症狀呢?真是藥方取錯了名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