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醫生荒最好的辦法-開放總量管制,讓醫生像電機一樣,大家搶飯碗.-歡迎醫生來指教.

風之網 wrote:
醫師當得好好的話沒事會去考司法官?用點腦想想吧!他是快幹不下去了先買個保險!

所以他還是在當醫師 

其他的身分備而不用

所以他認為醫師這個職業雖然風險很高

但還是別放棄值得繼續做下去
居然有人為文叫大家都奴性重一點就不會惹事生非了

這就是開放人人有書念,各個是大學生的成果

我電機系同學人人想當老闆

你這款我真是開了眼界
sax1978 wrote:
樓主的提議不過是多開放一些人進來這個環境
前五百跟前八百真的有差到這麼多嗎???
應該是沒有的!



多開放一點我覺得可以討論
但是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
您覺得前800跟前1000又有差多少?? 誰去定這個數量??
目前是教育部在管控醫學系的招生人數....他也不是亂定吧....


sax1978 wrote:
健保用意就是讓大家小病去小診所
大病再轉診, 立意甚佳 ,多點優秀人才來服務
也很好阿...(恕刪)


健保立意甚佳...也希望落實轉診制度
但是實際上轉診在台灣????
大家還不是跑大醫院....大醫院急診塞爆......
好好笑的迴圈喔! RD都是這樣寫程式的嗎?!
薪水高--->理應做到死, 不能叛逃--->叛逃沒醫德--->都領高薪了, 還叛逃.....
電機?RD?在我印象中這個現在滿街跑,根本不值錢。
更何況如果你是後面大學的科系更是幾乎無用。
約10年前我聯考成績可以上新竹交流道附近知名國立大學電機系,
那時電子新貴正夯,隨便年薪破千萬,人人搶破頭。
老實說,選填自願時我猶豫很久,考量很多因素,
包含家庭經濟(家中只有父親一個人賺錢,後面還有優秀的弟妹要念書)跟自己的未來
最後我選擇了一間不起眼的文學院就讀並考上了公務人員。

一個從小到大一直唸數理資源班的學生卻跑去念文科,還是極不起眼的學校系別,
對於我的決定,當時同學、師長甚至父母很多都不諒解,
(10年前數理資源班跟現在差很多,為避免等等被說炫耀文,有興趣的自己查)
同學、親戚間的冷言冷語、父母不斷勸誘,我都撐過去了,現在?

大家有多少人記得「蛋塔」的例子?
剛出來時一顆NT.30-50,現在錢便薄了一顆也只要10來塊。
又有多少人知道「材料系」的過去?(這部份是聽一些老一輩說的)
60年代的冷門科系曾幾何時變熱門科系?
物以稀為貴,職業無貴賤,當大家一窩瘋的往當下正夯的擠,
背後代表的是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苦果,然後現在才在抱怨這抱怨那。

這是民主社會、資本主義的時代,市場供需法則是唯一不變的定律,
你有能力(各式各樣的)自然會有好的待遇。
我最佩服高中的1個同學,
他高中成績始終邊緣徘迴,但他高一就立志走程式設計這條路,
別人在玩、在念書,他全部在鑽研寫程式,
大學也考的二二六六,勉強上了一間國立大學,大學還被留級一年,
但據側面了解,他大學就一直在接CASE,月收入約4萬元,
還沒畢業就有公司要簽了,底薪保障6萬以上不含獎金及福利,
那現在領22K、失業的人到底是時運不濟?眼高手低?還是沒有能力?
就我所知,周邊朋友有能力的月薪至少4萬起跳(至少週休一日半的);
沒能力肯做的也有3萬5至4萬(一週工作70-80小時、甚至更多的),
甚至沒唸大學現在修車出師的,已經月入6萬還週休一天的...

再來,拉回到醫師這一塊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波蘭醫生」。
無臨床經驗以外,其他跟國內沒什麼不同的醫生,為什麼被轟成這樣?
我弟妹剛好都在當醫生,我就把跟他們聊天得出的狀況跟你說吧!
醫學院學生,唸完4年國考第1次,合格者進醫院實習,不合格者請離開;
進醫院實習3年,
大五、大六星期一至五要在醫院打雜(寫寫病歷、整理器具、跟著醫生到處看病人),
星期六、日要回學校上課,這段期間完全沒薪水。
大七、大八(現在要當兵後再1年了)算半個醫生,薪水2萬左右,每週工時超過120小時,
無休假(基本上最好不要請假,不然你的醫生前途立刻黯淡,除非你快調職天堂總院了...)

有人會說,熬過去正式醫生薪水就高了,醫生領了臺灣最高的薪水?
現實是這樣的,
健保制度之前,醫生起薪10多萬,每週工時約60-80小時,
健保制度之後,醫生起薪4-8萬,每週工時約120小時,
這個薪水至少要等你15年以後才會機會到10萬,
(這時薪老實說很低,偏偏他們不適用勞基法......)
造成的原因是健保幫人民爭取福利壓縮到醫院獲利,轉嫁到醫生身上,
制度間的磨合期沒有誰對誰錯,只能期待制度更好。(當然還有更多問題)
加上民智漸開,現在手術或誤診隨便就是幾千萬在賠,
月新4-8萬的他們怎麼賠?
法律的問題不難處理,醫院成立法律顧問室?醫界整合製出一套標準讓法院參考?
光工作就快死了,整理出來說不定政府還不買單!
這樣醫生的CP值比較高?這樣你知道醫生為什麼會不足了吧。

總量管制取消或增量?
對民眾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你看病遇到的醫生如果不經由有臨床經驗、醫學院畢業的,你敢看?
這根本跟黑心商品沒兩樣,政府政策無法詳細顧到連你生理順不順、心理爽不爽,
只能藉由源頭來進行管控,這是對政府來說C/P值最高的方法。
而且沒保證就業...也是有很多流浪醫生的...
君不見前面已經有教師的失敗案例了,
教師程度反而每況愈下...
既然你有心當兒科醫生,為什麼不再去考醫學院?
政府有限制醫學院畢業的才可以考醫生,但是沒限制考醫學院的資格吧?(除非你高中沒畢業)
你說電機系學生只是考輸他們,並不代表你們不優秀。
對我來說,你們都很優秀,都是社會上精英階層,但當初既然輸了現在拿來說嘴有用嗎?
檯面上政治人物、民意代表,我相信學歷輸樓主的比比皆是,
現在?請問你有比他們有權有勢嗎?

有時候不要被媒體誤導(我都當八卦再看),自己動手查或問會比較快,
奴性我不贊成要學,但與人的進退有節倒是比較重要,
必要時低頭也是種緩衝。

最後,你的結論我有些不同看法,參考看看,非批評~

Q:一般的醫匠~ 可以讓我們這種工程師轉職當~
A:說實話,沒臨床經驗很可怕,學歷終究是張文憑讓我們贏在起跑點上,
或許各職業學歷佔工作比重多有不同,真正的還是靠經驗傳承。
如果想賺錢不如研發醫療器材造福人群,這個賺更大。

Q:而技術高超的醫生~ 可以讓民眾自費請~ (類似醫美)
A:醫美技術高超?聽說只要美術OK,就差不多了。
主要是因為美容非一般民眾必備醫療,所以不納入健保。
還有,技術高超的醫生自己開業的幾乎沒參加健保。
(他根本不怕沒人來看,根本不需煩惱健保局的查核)

Q:一個月看病超過10次的病人~ 加重健保給付~ 甚至是自行負擔~
A:我也想這樣,可是現實是真的有人需要...

Q:醫療資源是台灣最後的~ 福利~ 全民的資源~ 比國外好的地方~
A:臺灣還有很多比外國好的,只是健保特別突出而已。
另外健保會不會倒不知道,只要提高保費它就會繼續存活...

Q:我希望醫生荒這個問題能解決~ 為了讓醫生感到害怕~ 乖乖工作~ 我覺得應該開放多點名額~
讓醫生互搶工作~ 互相競爭~
A:其實現在只是大醫院缺醫生,相對大病沒人醫(醫院才有手術完備的器具)
你看路上診所多少?

Q:等醫生心態改變了~ 在實行總量管制~ 就像現在流浪教師太多~ 教育部把學程關起來~
你想修也不見得修的到~
A:我倒覺得先把大學關一半起來,讓臺灣重新建立技職體系對社會幫助比較大

Q:你們乖乖工作~ 對大家都好~ 那就實施總量管制~ 讓每個醫生都可以幹到退休~
不用像我們會被新人取代的風險~ 這已經是最好的就職保證~CP值超高~
如果要鬧到像現在醫生荒~ 就開放更多名額~ 讓我們想當的人當~ 就這樣~
A:老話一句「市場供需法則是唯一不變的定律」,不如多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不會被取代的存在
另外,醫生能不能活到安全下莊都是個問題...

---------------------------------------------------------------------------
嘛~剛好唸書唸累了看到,有感而發打了這麼多,
最近正用下班時間進修希望考更好的公職,也利用假日再學修車、水電之類的,
多學個一技之長,
畢竟現在大家一窩瘋來考公職,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10年或20年之後說不定公職會退回20年前水準,
醫生說不定「內、外、婦、兒、急診」也會東山再起
所以也一直鼓勵同學或弟妹有志走這條路的堅持到底,
事情總是會有轉機的~

P.S.其實這篇昨天晚上就打好了,只是原本用語太激烈,想說放個一個晚上修飾一下,
趁現在等電話趕快傳~

messahsino wrote:
我真的很看不下去醫生...(恕刪)


閣下這位RD的思考方式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人不是機器,還有這種減薪的作法,
只會使得人都跳巢離開,最後工作無法完成。
sax1978 wrote:
健保用意就是讓大家小病去小診所

大病再轉診, 立意甚佳 ,多點優秀人才來服務


嘿可是健保現在讓醫生寧願看小病,沒人看大病啊
心臟按摩支付的錢比去腳底按摩的錢還少,又被告,要賠本做,誰想???

是你你要當看小病的醫生還是看大病的醫生??
目前開始崩壞的就是急重症這一塊呀....

sax1978 wrote:
基本上贊同樓主意見我...(恕刪)


說真的當醫師真的沒啥了不起
基層診所大部分的病
其實是不用看的
英國、美國、加拿大......看病不方便
甚至故意製造某種就醫障礙
除了節省醫療費用外
一部分的目的就是要篩選掉這些不用看的病
外國人感冒、胃腸炎不看醫師自己買藥吃
他們的健康狀況有比較差嗎?
坊間一堆密醫不是也會幫人看病
那醫學系為何要讀那麼多年的書
還要像師徒一般的臨床學習多年才能獨當一面
因為在醫療過程中隨時暗藏危機跟不確定性
這就要親身體會才能明白
至於有人說醫療糾紛問題很容易解決
呵呵

messahsino wrote:
本人想當兒科醫生, 但因為考不上醫科,我當了上市公司的RD,



有些工作寧缺勿濫,

醫生這工作就是要仔細, 要面面俱到, 因為人命關天阿

雖然錢賺得多 但其實壓力蠻大的, 有的還24HRs standby

做RD可以出trouble, 但醫生一出trouble可能就賠不完啦



就你這觀念,

我還蠻慶幸你沒考上醫科, 沒當上兒科醫生, 真是萬眾之福阿

好好地做你的RD 你也可以闖出一片天的

加油好嗎?!
天 天 開 心 !
messahsino wrote:
1.我個人要不要考醫生~ 這點真的很不重要~ 多一個有良或者無良的醫生~ 對缺工的狀況能改善嗎?
但我承認我太熱血了~


唷,不是在另一棟樓一直強調自己是優秀的"第五名",立志要當醫師,然後用公義的大旗
包裝自己的私慾嗎?如今西洋鏡被拆穿了,趕快改口.看來閣下的問題,不僅僅只是"太熱
血",而是最基本的thinking process出問題.

messahsino wrote:
2.RD VS 醫生~ 醫生的CP值比較高,但RD跟醫生的態度是不同的,被告? 賠一個人~ 這都是程序的問題~
醫界應該整合~製出一套標準讓法院參考~ 只要醫生這麼做~病人是無法告你們的~甚至要賠償你們.


在下不了解RD,不想比較CP值.但論醫糾處理方面,早就有一套標準讓法院參考了,
醫審會的意見可以算個標準(姑且不論這套標準是否合理),但事實是,法院不鳥
這個標準的案例比比皆是.再給一個判例:100年醫字第23號.法官把"告知義務"
無線上綱就能搞死醫師.和啥標準一點關係都沒有.

messahsino wrote:
3. 醫生比rd薪水高~多負點責任不為過吧~ 我們大家都是有能力的人~我們不負責~誰負責?
叫聯考18分的人出來負責嗎? 何況醫生的社會地位比RD高, 隨便問個正妹看他想嫁誰就知道了~
還需要爭什麼?


要論金錢/責任的比例是嗎?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台灣醫師已經背負了遠遠超過了他們所得
薪水的醫療責任.舉個例子:氣管內插管健保給付不到500元,若插管失敗讓病人掛掉要賠
4000萬.要說: **比rd薪水高~多負點責任不為過吧~,去和中油台電的高層說吧.

messahsino wrote:
5.我氣憤不是在RD或者醫生,只是覺得醫生領了台灣最高的薪水~而且有社會責任的職業~
本來就應該比RD更認命,但是現實不是,出走~叛逃~

6.大家在職位上都會遇到困難,我們也是,我希望醫生能繼續當台灣的守護者~不要在製造問題給全體人民了.


製造問題的不是醫師,是制度,是大環境,身為受害者的一員,醫師當然要逃,
要先能讓自己生存下去,才有資格當守護者.順道奉勸閣下:在對醫師指指點點
之前,也請負責任一點,搞清楚台灣的醫療困境為何再說.

messahsino wrote:
7.醫療糾紛是有解的~ 法律的問題不難處理~ 讓醫院成立法律顧問室,當病人說法庭見,你跟他說~我幫你轉法律課部門,謝謝.

8.學習一點奴性吧~如果有可能的話~ 這對大家都好.


不是要大家有奴性一點嗎?碰到醫療糾紛,當然要低頭認錯唾面自乾啊
怎麼可以用法律解決?急診醫師被打要認命,怎麼可以報警找記者呢?
有奴性一點是吧,那就請閣下乖乖接受五大科醫師逃亡的事實,別再氣
憤了,畢竟這些醫師的社會階級在閣下之上啊.
得天下英才而共論之,一樂也.得天下蠢才而笑罵之,亦一樂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