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的醫療用口罩都沒有測試"飛沫過濾/防護效率"和"濕病毒過濾效率"這二項目?

chih_haohung wrote:
我不懂你貼的這個口罩 只有符合CNS 14774認證,也就是它是一般醫療用口罩
為什麼它要去加測試CNS 14775 這種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 才會測試的規範?
但它又沒有說它有通過CNS 14775認證

所以它難道只想證明 它的規格介於 一般醫療用口罩 和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

賴副教授不是告訴您
一般醫療口罩能通過次微米測試嗎?


別人在說,您都沒有在聽

chih_haohung wrote:
一般醫用口罩的飛沫過濾效率=(98%+98.5%)/2=98.25%。

看來你的破解還很有邏輯與道理! 也是唯一版上有認真回答我的問題的人
真的很棒!


所以之前有人說的65%以上或是80%飛沫過濾效率的依據是從哪裡來的 用喊的嗎?

這問題要問施主您自己啊
Deoxyribose wrote:
名稱, 價位都和其它活性碳口罩明顯不同, 畢竟多一層成本就不一樣啊~~~

的確醫用口罩加一層活性碳是貴了點
8924132 wrote:
的確醫用口罩加一層活性碳是貴了點


開個玩笑,活性碳層好像是有活性碳的不織布。單單是不織布疊兩層,我相信過濾的效果應該就比較好。
有機會 獲得 大師稱呼的榮耀。今天沒上來戰喔!!


我是來分享的


跟飛沫過濾/防護效率"和"濕病毒過濾效率 無關
幾%啦

我沒讀書很久了。借不到電子顯微鏡,學校當然有這東西。

氣相層析(gas chromatography)都有了。噪音計幾十萬的當然也有。

但是每次分貝計都要校正。
8924132 wrote:
賴副教授不是告訴您一...(恕刪)


賴教授是測試2-3月份 政府實名制發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雖然這些一般醫療用口罩只通過CNS 14774認證,但實際上測試MMD=0.1微米的結果,過濾效率都有到95%以上,我猜測可能口罩製造商用比較厚的過濾層(PP[聚丙烯]熔噴製程不織布)來製作這些一般醫療用口罩,
進口車的品質來做國產車的東西(國產車的價格)

我說的65%也是從網路上查到的
chih_haohung wrote:
賴教授是測試2-3月份 政府實名制發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雖然這些一般醫療用口罩只通過CNS 14774認證,但實際上測試MMD=0.1微米的結果,過濾效率都有到95%以上,我猜測可能口罩製造商用比較厚的過濾層(PP[聚丙烯]熔噴製程不織布)來製作這些一般醫療用口罩,
進口車的品質來做國產車的東西(國產車的價格)

上面寫的可不是0.1微米喔


小弟是比較傾向它原本就使用外科手術用口罩等級的過濾層

chih_haohung wrote:
我說的65%也是從網路上查到的

您開樓說您不相信用現有測試結果能代表飛沫過濾效率
然後jiunyiu大用現有測試結果「計算」給您看
您又接受了


您的「標準」弄得小弟好亂

另外,如果只有65%的防護力
那醫護「中標」機率應該要高上不少吧
8924132 wrote:
您開樓說您不相信用現有測試結果能代表飛沫過濾效率
然後jiunyiu大用現有測試結果「計算」給您看
您又接受了

他把所有大小飛沫(1~1500微米)都計算了 而且得出一個數值

而這個次微米只有測試<0.1微米的 來推測 只要 0.1<微米 過濾效率是多少% 飛沫總過濾效率就是多少% 這種推測太不合理了
.....大家都很專業....繼續看資料
chih_haohung wrote:
它把所有大小飛沫(1~1500微米)都計算了 而且得出一個數值

計算噴飛瞬間的防護效率
就能代表飛沫防護效率嗎?

您都忘了會「蒸發」嗎?

chih_haohung wrote:
這個次微米只有測試<0.1微米的 來推測 只要 0.1<微米 過濾效率是多少% 飛沫總過濾效率就是多少% 這種推測太不合理了

它通過CNS 14774測試
怎麼會只有測試次微米過濾呢?

另外,0.26微米有小於0.1微米?
MoNetdon wrote:
.....大家都很專(恕刪)


170樓了。要400樓。要等很久。
依舊沒有新的事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