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黃耆
品級:上品
性味:甘、微溫 ,無毒。
功能:補虛。
主治: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小兒百病。
註:陳修園曰:
[1]黃耆─氣微溫─稟少陽之氣入膽與三焦。味甘無毒─稟太陰之味入肺與
脾。
[2]其主癰疽者─甘能解毒也。久敗之瘡,肌肉皮毛潰瀾─必膿多而痛甚。
黃耆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也。
[3]大風者─殺人之邪風也。黃耆─入膽而助中正之氣─俾(音必)神明不為
風邪亂。入三焦而助決瀆之用─俾竅道不為風所壅。入脾而救受剋之傷
。入肺而制風木之動,所以主之。
[4]癩疾─又名『大麻風』,即風毒之甚也。
[5]五痔者─五種之痔瘡,乃少陽與太陰之火陷於下,而此能舉其陷。
[6]鼠者─瘰之別名,乃膽經與三焦之火鬱於上,而此能散其鬱也。
[7]其曰補虛者,是總結上文諸證,久而致虛,此能補之,非泛言補益之品
也。
[8]葉天士云:小兒稚陽也。稚陽為少陽,少陽生氣條達則不病,所以概主
小兒百疾也。
[9]余細味經文,俱主表症而言,如:『六黃湯』之寒以除熱─熱除則汗止
。『耆附湯』之溫以回陽─陽回則汗止。『玉屏風散』之散以驅風─風
平則汗止。諸方皆借「黃耆」走表之力,領諸藥而速達於表而止汗,非
「黃耆」自能止汗也。
[10]諸家「固表及生用發汗、炒用止汗」等說,貽誤千古,茲特正之。
名稱:大棗
品級:上品
性味:甘、平,無毒。
功能: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主治:主心腹邪氣,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
註:陳修園曰:
[1]大棗氣平入肺,味甘入脾。肺主一身之氣,脾主一身之血,氣血調和,
故有以上諸效。
常患有口腔型泡疹的人服用黃耆大棗湯之所以有效果是因為,該方有補中滋陰的效果,白話就是補充營養,大棗含有豐富的營養,缺點是服用過多容易生痰跟排便不順的人應少量服用。而黃耆又可以稱為窮人的人參,對補虛(功能性低弱)有提升的作用。
因此一個補實一個補虛,所以可以達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只是當口腔型泡疹急性發作期時,不宜服用此方,應先緩解陽明虛火後,俟證狀減輕再予以補之。
中醫有云:補能煉邪。尤以急性期千萬不可補之!這個觀念一般人較為知道就是所謂的感冒期間不可以吃人參。
這個所謂的黃耆大棗事實上是中藥方劑的簡單又簡單的版本,他是採用相關補中方劑裡面的組合概念而成。著名的有小建中湯方、黃耆建中湯方等。
wachins wrote:
引用陳修園《神農本草...(恕刪)
讚讚讚,至少要翻個書再來貼文才比較吸引人,
不然我看到問題就感覺愛睏愛睏的…

為什麼哩?因為書裡面寫的就一塊啦…
不過後來看到你後面這篇文,精神又上來了
大家翻書研究研究比較有趣味

不過最近比較忙,東忙忙西忙忙,沒啥時間貼文@.@
這一篇我一定會回的,因為,嘿嘿,我有過這經驗。
不過詳細說起來就花時間了,過一陣子閒的時候再貼。
這個翻書文正面積極多了,先拍拍手一下

另外,你可以去翻一下醫案的書。先閃哩~
====
另外回版主的,
你問的問題是能不能抑制他不復發,這個小弟不曉得,
不過本人親身經驗是,7天內完全好(掉痂),然後好幾年都沒在發生過。
這樣也免強能接受吧,若是100年都沒復發過,他身體裡面有沒有啥病毒,就算不知道也沒關係呀。
當然,能知道是最好囉,不知抽血啥的驗不驗的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