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塑化劑,下個未爆彈是什麼?


c1019515 wrote:
,草莓的口味就是紅色,有種紅色食用色素叫胭脂紅,是用胭脂蟲萃取的,沒錯,就是會爬的蟲,你每天給小朋友用的就是這些東西,趕快換吧...(恕刪)


胭脂蟲萃取的胭脂紅現哪有廠商在用?
早就被化學合成色素取代了..
與其擔心未爆彈
倒不如要求政府將法規訂嚴格一點....不會參考歐盟跟美國嗎
罰金區區幾十萬...賠掉的是全民的國力
加工食物少吃點

pumn wrote:
罰金區區幾十萬...(恕刪)


你家還是用撥接上網的嗎 ?

hector1977 wrote:
這點說的倒是很中肯人...(恕刪)


大陸想跟台灣比

還早哩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講個比較普遍的
雜質超多粗糖未篩當砂糖
工業鹽當精鹽
太多了
COST DOWN無所不用

fisheries wrote:
胭脂蟲萃取的胭脂紅現...(恕刪)


台灣廠商幾乎沒用
國外廠商不少在用


話說回來
我不反對食品添加,但要合理合法

至於食品管理要不要參照歐盟或美國
一是歐盟或美國不見得比較好,他們添加物也是用得很兇的
二是台灣本來就是跟在歐盟或美國的腳步”後面”,每次國際上有啥食品或藥物問題,台灣好幾次都是看美國那邊如何處理才再來跟進

為何不能痛定思痛,研擬一套高標準且嚴謹的管理
就以這次塑化劑事件,台灣賣毒飲到國外十幾年了
哪個國家驗出了?為何沒驗出?因為塑化劑沒列入檢驗嘛!台灣學歐美的有用嗎?
食品藥物管理要﹝先知先覺﹞,但台灣目前是﹝後知後覺﹞,真慶幸還沒不知不覺
當台灣有先進的食品藥物管理,國外才會恢復對台灣食品的信心
否則以目前的制度,大家自求多福還比較實在
monkeyonbike wrote:
果汁果醬==>塑化劑
雞肉==>抗生素
豬肉==>瘦肉精
魚蝦海鮮==>重金屬汙染 孔雀石綠 抗生素
牛肉==>狂牛症
青菜==>農藥殘留

用品也是
免洗筷==>二氧化硫(雙氧水)
彩色吸管==>含鉛
塑膠餐具==>塑化劑
奶瓶==>雙酚A
洗碗精等化學洗劑==>化學殘留物質
...(恕刪)


幫您補充

蜜餞、豆乾類:色素、漂白劑(過氧化氫)、雙氧水(二氧化硫)、防腐劑、人工甘味劑

奶油類零食如洋芋片、麵包:反式脂肪、乳化劑

糖果:色素、香料

吻仔魚:螢光劑

貢丸、魚丸、蝦子、油麵:硼砂、漂白劑

牙膏:氟化物、三氯沙(雌激素)、起泡劑(SLS、界面活性劑)、ALS

註:三氯沙殺菌力強,好壞菌都殺光,恐致腫瘤、賀爾蒙失調

洗髮乳、洗面乳、肥皂:香精、SLS、石化製劑(肥皂都算)

洗衣粉(精):螢光劑、漂白劑、香精

中藥:農藥、重金屬殘留

香腸、臘肉、鹹魚(我的最愛)、鹹蛋等醃製食品:亞硝酸鹽

花生、豆瓣醬、豆腐乳:黃麴毒素(據說致癌性最強,請慎選)

油條:重金屬鋁(明樊)

皮蛋:重金屬鉛

先到這裡就好,我怕有人會罵
日式手沖的簡便經濟,賽風的藝術風格,摩卡壺的精緻典雅,義式濃縮的時尚氛圍,全自動懶人樂活
這種事不要太依賴政府,政府總是傾向商人那邊。法令多了,假借法令之名,行幫財團消滅優質小商家之實的事就多。美國FDA在美國美食界惡名昭彰,早有所聞。真正該管的如嗜血大腸桿菌,碰到肉品商龐大惡勢力,一樣無聲

現在大家都在喊GMP是幹什麼的,膠囊裡還是一堆塑化劑,但當初這套規定,可是消滅了很多買不起配備小廠,讓藥廠品牌變少變集中。而通路與廠牌變少,容易壟斷,對消費者是不利的。


大家少吃重口味食物,不喝飲料只喝水與現榨果汁,不吃加工食品。久而久之,味覺會恢復敏銳,憑味覺與身體反應(頭暈頭痛口麻胃痛...),其實就可剔除大多數問題食物

畢竟人類是從原始人演化而來,沒有這種本能分辨有毒植物與被細菌汙染的食物,早就滅種了

大甲小黑馬 wrote:
洗髮乳、洗面乳、肥皂:香精、SLS、石化製劑(肥皂都算)...(恕刪)

這還是有程度上差別

我用市售肥皂洗頭,頭髮就變多變粗了,比洗髮精好很多

雖然現在改用自製手工皂,但一般肥皂也不用過度恐怖化,真正可怕的是洗髮乳、洗面乳

寶肝丸 wrote:
台灣廠商幾乎沒用
國外廠商不少在用

...(恕刪)


舉幾個可查證的國外廠商產品的例子好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