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請大家幫忙推薦治耳鳴的醫生

河馬兄好, 您是按什麼穴道治好的? 能否分享一下,
-->小弟剛才查了一下, 您的心得在這裡有^^ 河馬兄的穴道按摩治耳鳴經驗
你的耳鳴是高頻, 應該是虛證, 但你按太衝跟行間很痛, 表示肝火旺, 肝火旺而有虛證, 我是肝火旺有實證,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是按哪個穴道好的, 還是你文中提到的幾個穴道對你都有幫助, 小弟也是在竹科賣肝, 哈哈~ 有空交流一下吧^^

我若右耳又開始耳鳴, 輕微的話就不管, 嚴重的話會吃一下降膽胃上逆的中藥, 因為據我所知右耳耳鳴, 主要是膽胃上逆, 造成濁陰塞住清竅造成
在黃元御第五代傳人麻瑞亭的麻瑞亭治驗集, 耳鳴, 耳聾部份有提到, 我吃是覺得有效.

按穴道我試過聽宮穴等幾個穴道, 但對我是沒效, 不過我按穴道也不太堅持
就是了, 沒按多久就放棄了, 也許我有空會再試試.

如果是體質問題造成的耳鳴, 中醫應該都能有不錯的效果, 總之中西醫都看看, 研究研究, 多跟別人交流心得吧

petrojelly wrote:
S大我是靠比對市售書...(恕刪)


嗯, 我猜是因為運動可以改善氣逆問題(膽胃氣逆), 同時促進肝脾之氣生發, 恢復人體一氣之圓運動, 因此可以改善耳鳴, 或許西醫會說運動能改善耳朵的血液循環吧

我身體的感覺跟經驗是, 當工作疲勞時, 腦筋還要一直動, 身體就會強迫氣血往頭部集中, 但若肝脾提供的氣血不足時, 膽胃之氣就會跟著上逆, 因為氣血要往腦部集中, 提供思考的能源, 連不該往上跑的膽胃之氣也會因此上逆(根據中醫理論, 正常的膽胃之氣因該是往下沉降, 肝脾往上)

膽胃之氣上逆的後果, 就是火氣大(因為氣不順), 精神亢奮睡不著(因為右路氣不降, 使陽不入陰), 不容易解便, 第二天醒來口苦(火氣大), 也容易因此造成或加重耳鳴問題, (右路氣不順, 火便會化風堵在人體右上方, 若剛好有堵在右耳朵, 就變成右耳耳鳴)

這樣講是根據中醫理論和自己的感覺, 不知有沒有錯

petrojelly wrote:
S大我是靠比對市售書...(恕刪)


不知道申脈穴的功效是什麼, 剛剛查了一下是膀胱經上的穴道吧, 呵呵

題外話, 光是穴道經絡要摸完就有得學了
sbi wrote: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是按哪個穴道好的...(恕刪)


S大
只要是名字裡有"衝"的穴道都是洩火, 都很有效而且很快, 按個5分鐘馬上有感覺改善:
天衝, 中衝, 關衝, 少衝, 太衝
實證虛證我不會分, 反正有效就對了

另外改善循環很有效的有:
聽宮, 翳風, 耳門
這幾個按了會感覺熱烘烘的, 血液流動的感覺很明顯. 翳風 治暈眩也很快.

你說得對, 用腦過度很容易耳鳴. 然後會上心火.
我以前除了耳鳴還伴有呼吸短淺, 胸悶, 半夜心悸, 手腳道汗的症狀.
這時候先洩心火(中衝, 少衝), 然後補氣(勞宮,膻中).
呼吸/睡眠正常後再來洩肝火(太衝, 行間), 和通經絡(聽宮, 翳風, 耳門), 耳鳴就能好了七八成吧.

另外六字訣裡的"噓"跟"呵", 記得是跟肝和心對應.
勞累的時候馬上鍊也很有效.

但是以上都治標不治本. 早早離開要命的工作才是保命之道.

以上希望對樓主也有幫助.
另外樓主請注意孕婦不要亂按穴道, 有人說會動胎氣. 這點請注意.

petrojelly wrote:
S大只要是名字裡有"...(恕刪)


穴道很好用, 但我不明白的是, 我之前肝火旺問題有2,3年了, 按太衝行間卻不痛,
不過有次頭皮刺痛, 按了太衝倒是就不痛了

肝火旺時我的左關脈會腫起一大包, 一年多前有個中醫開龍膽瀉肝湯給我吃就舒服了, 火氣全無, 左關也消了下去, 性子也不急了, 耳鳴也沒了, 但後來還是不能根治, 肝火不時又冒起來, 是最近自己吃當歸+白芍(還有其他的, 但這兩味是關鍵), 補肝陰才根治, 後來才知道龍膽瀉肝湯不能亂吃, 是偏治標的中藥, 並且易傷脾胃之陽, 我肝火旺是因為腎水不足, 連帶影響肝陰不足, 使陰不制陽, 因此稍微累一點肝火就容易起來. 去肝火並沒有增加我的肝陰, 因此不能根治 (當歸是中藥裡補肝血的王者, 彭子益所寫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提到, 當歸能峻補肝血)

當然河馬兄建議的穴道按摩能瀉火, 緩解問題也很不錯, 但像我這種體質不良的, 可能就效果有限 (龍膽瀉肝湯已經是中藥裡洩肝火的王者了, 哈哈)

sbi wrote:
肝火旺是因為腎水不足...(恕刪)


原來是腎的問題, 小弟我即使不熬夜也容易上肝火兼常常眼睛乾澀. 這樣看來我的腎也該顧一下了.
想請教S大您說當歸是補肝血的, 那補腎也有效嗎 ?
另外常聽人說的 金匱腎氣丸 您有用過嗎 ?
petrojelly wrote:
原來是腎的問題, 小...(恕刪)


河馬兄好, 以下就我有限的所知回覆一下, 若有錯請你跟路過的人鞭小力點

當歸不能補腎水, 並且用當歸補肝陰, 劑量不能太輕, 否則也是無效
否則含當歸的中成藥, 例如常見的逍遙散, 或者是養肝丸, 我一開始也吃了一陣子, 肝火還是一樣旺,
劑量是關鍵!!

至於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相當於現今的八味地黃丸,
而且雖然同是8味中藥組成, 但有幾味藥還是不太一樣, 有些差別,
你若是買市面上的中成藥, 只能買到不同于古方的八味地黃丸

我沒吃過八味地黃丸, 只吃過六味地黃丸, 前者腎陰,腎陽皆補, 后者則是從八味中去掉補腎陽的2味, 以補腎陰為主(腎水), 吃了也的確有效, 但小弟後來才發現小弟的體質是腎陰陽兩虛, 所以
也不適合吃只補腎陰的六味地黃, 雖說陰陽互根, 但陰陽皆虛時只補一邊, 會因另一邊不足
而被拖累, 補不太起來, 即便補起來, 也容易造成腎水越寒(只補腎陰的下場), 解決問題A結果跑出問題B,
仍舊不如陰陽雙補來的對症有效, 所以圓運動理論大師, 彭子益才會提出要根據腎陰腎陽相對多寡來陰陽雙補,
例如腎陰相對較不足, 就腎陰補多一些, 腎陽補少些, 另外脾濕中虛也不適合吃, 還有不少眉角在其中, 以上略敘我的所知跟經驗

我當初主要是因為要治神經衰弱問題, 因為覺得很痛苦所以就不管了, 以身試藥 (耳鳴還不是讓我最痛苦
的毛病), 除非毛病比較嚴重像我這樣, 建議穩當一點, 還是多休息, 清心寡慾(養腎的關鍵), 工作壓力不要太大, 多運動, 整個身體機能就會慢慢恢復, 因為中醫裡有一句話意思如下, 身體自然恢復的能力相當於中工之醫的水準, 除非你找到上工之醫, 否則醫壞身體或是無功而返的機會比較大 (當然經絡按摩算是風險比較小的中醫療法, 但也有某些穴道孕婦不宜的禁忌).

回到穴道按摩, 我當初就是因為另一個問題, 按摩穴道治好, 才知道中醫的好, 也因此吃了中藥不管是別人開的還是自己嘗試的, 若是無效甚至更糟, 也還是相信中醫, 只是會思考跟去查資料看看問題出在哪

先打字到這, 這麼晚了我怕火氣又上來了


S大 感謝你熬夜的詳細解說.
小弟對中藥的了解實在太少了, 市售的成藥, 我也不敢吃, 怕吃到黑心的.
所以我先試試看按穴道跟鍛鍊身體的方法來養腎.

按穴道先照這位醫生講的: 陰谷, 復溜, 太溪, 湧泉
鍛鍊方面: 蹲馬步, 六字訣, 爬山

先練個一個月再來回復心得.

我工作的診所有看耳鳴耶
醫師說他研究了新的療法
聽來就診的病人都有不錯的反應
可以來參考一下
http://blog.yam.com/DRSKY001

我是無法提供個人經驗啦
只是想說大家為耳鳴所苦,能多知道一個機會也是不錯的
希望大家早日康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