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671222 wrote:家父現年70,大約1...(恕刪) 在飯後降血糖的過程,有時候會有點頭昏昏的沒錯;視力模糊是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和吃藥的關係影響較小;你父親是70歲,依照國人平均壽命來看理應有10~20年的餘命,請好好保重;建議飯後要去散步1小時(尤其是晚餐後),走走路,除了可以降血糖,也可以增強體力~~如果要找其他醫師也是可以,但是要勤量血糖血壓,醫師才能給予剛好的藥物,不然醫師也是很難開藥的!
建議樓主可以試試中醫治糖尿病,這裡有些案例至於控制血糖是否能防止視力模糊,我深表懷疑,因為家母非常服從醫師指示控制血糖,最後還是走上視力模糊,行動不便這條路。家母當初也找過中醫,不過是那種名氣很大很貴,卻只開單一藥方一直吃(我認為是騙人的,其實根本不會治),最後沒治好,她自此喪失對中醫的信心。所以老話一句,要仔細打聽並判斷醫師優劣中國自古以來對糖尿病,就有消渴病的古籍記載,但據倪海夏的說法,未曾提過視力模糊一事,加上樓主說父親是服藥後才視力模糊,有明顯因果關係,的確要考慮藥物不適合的問題。再多的專業文獻,都比不上自己身體反應,因為專業文獻是在別人身上做實驗,但別人的身體狀況與自己不一樣。就像我對咖啡因過敏,就不能因專業文獻統計大多數人喝咖啡沒問題,硬要逼自己喝咖啡,還要騙自己說問題不是咖啡造成的。這樣騙下去,砒霜都能當藥吃了。
血糖不要嚴格控制我讚同!但是不適於第一期患者,至於為什麼讚同呢?因為如果每次都嚴格控制到最精準,其實對病人無形中會有壞處甚至危險,糖尿病還會有另一種病症叫低血糖,基本上許多人認為是高血糖才叫糖尿病,但是高血糖患者後期會產生所謂低血糖的病症,不見得常常發生,但只要發生了血糖剩70以下會非常危險,甚至休克死亡,視力方面並不是控制血糖就不會產生模糊,只能說能減慢失明的速度而已,至於控制血糖的數字我覺得因人而異,必竟如果不控制血糖高到200以上或者400以上,不經控制全身機能敗壞的速度則越快,糖尿病在世界上比較有機會醫治好的,不管使用中醫或者西醫,第一期患者機會最大,但只要沒撐過第一期能治癒的機會就越來越小,後期一定會走上併發症的情形,醫生方面的確要好好選擇,名氣大真的不見得會醫。
糖尿病在原本處於高血糖下突然降到較低血糖時, 的確會有視力模糊的現象. 那是因為血糖的突降造成眼球的滲透壓變化, 而讓眼球的視力暫時性變差. 通常一個多月後就會恢復, 無需擔心, 也無需調藥. 因為視力模糊而停藥, 無疑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另外, 該位醫師所開的處方可說是相當不錯, 由處方可推知令尊可能已經有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因為無metformin而且有ACEi類藥物), 同時令尊血糖值應該平均在210以上(或者該說是醣化血色素9.0%以上), 所以同時併用SU + DPP4-inh的組合來達到血糖控制的目地. 而由血壓藥是A+C的組合和血糖藥物是SU + DPP-4 inh的組合, 可以推測該醫師的水準很不錯, 有考慮到目前糖尿病最新的治療準則, 同時給予適當的治療藥物.另外, 在近代胰島素出現之前, 糖尿病可說是不治之症, 從診斷到死亡往往是數週到數月的時間. 而在現在醫療進步之下, 糖尿病患者才有可能活長達十年以上。而從胰島素可以粹取後, 糖尿病的存活時間就變成不斷破紀錄, 目前患得糖尿病者, 已知有30名以上已活70年以上, 這在一個世紀之前,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做不到的事, 也是一個世紀前的人不敢想像的一個奇蹟.
糖尿病在原本處於高血糖下突然降到較低血糖時, 的確會有視力模糊的現象. 那是因為血糖的突降造成眼球的滲透壓變化, 而讓眼球的視力暫時性變差. 通常一個多月後就會恢復, 無需擔心, 也無需調藥. 因為視力模糊而停藥, 無疑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另外, 該位醫師所開的處方可說是相當不錯, 由處方可推知令尊可能已經有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因為無metformin而且有ACEi類藥物), 同時令尊血糖值應該平均在210以上(或者該說是醣化血色素9.0%以上), 所以同時併用SU + DPP4-inh的組合來達到血糖控制的目地. 而由血壓藥是A+C的組合和血糖藥物是SU + DPP-4 inh的組合, 可以推測該醫師的水準很不錯, 有考慮到目前糖尿病最新的治療準則, 同時給予適當的治療藥物.另外, 在近代胰島素出現之前, 糖尿病可說是不治之症, 從診斷到死亡往往是數週到數月的時間. 而在現在醫療進步之下, 糖尿病患者才有可能活長達十年以上。而從胰島素可以粹取後, 糖尿病的存活時間就變成不斷破紀錄, 目前患得糖尿病者, 已知有30名以上已活70年以上, 這在一個世紀之前,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做不到的事, 也是一個世紀前的人不敢想像的一個奇蹟.還有, 倪海廈的網站中關於糖尿病的說法, 胡說八道的一堆, 有證據的一句找不到第一, 漢人在民國初年平均年齡不過50歲左右, 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年齡是要40歲以上, 年齡越大發生率越大, 以平均年齡來看, 民國之前的漢人能活到得到糖尿病的人並不多, 所以中醫在這方面的紀錄多半是屬於"個案觀察"第二, 除了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是要10年以上才會發生, 而且發生率在10年約10%左右. 所以除非你有辦法連續治療一個病人10年以上, 不然要觀察到慢性併發症是很困難的. 而且前面也提到, 民國之前的漢人平均年齡不過50歲上下, 就算你45歲得到糖尿病, 頂多就是再活5~10年就死於各種狀況(饑荒, 戰爭, 寄生蟲感染, 細菌感染等等), 要讓你完整觀察到有慢性併發症的機會根本不多. 所以中醫看不到慢性併發症是很正常的現象, 因為當時的生活環境很難讓一個糖尿病患者可以平平安安活10年到出現併發症.而現在則不一樣, 有抗生素, 殺寄生蟲藥, 戰爭的減少, 讓平均餘命增加, 加上醫療體系進步, 有完整的病歷紀錄(也就是說靠紙張就可以追溯病人病史, 這在沒有完整醫療體系下根本做不到),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過程.我舉一個臨床狀況就好, 在1995年健保實行前, 一個糖尿病患者很難活到腎病變產生, 因為在腎病變產生前, 他可能已經感染住院, 或是心肌梗塞, 或是腦中風, 或是糖尿病足感染, 上述的任一狀況可能就壓垮一個糖尿病患者的經濟能力. 但有健保後, 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輕負擔後, 可以順利活到腎病變產生.套用倪海廈的邏輯推理模式就可以得到這種有趣推理:中醫治療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患者根本活不了這麼久, 所以觀察不到副作用=>所以中醫很利害西醫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以活到出現副作用 => 所以西藥很遜, 西醫很爛不該吃而沒健保時代, 糖尿病患者根本活不到腎病變, 所以因糖尿病洗腎的人很少有健保時代, 糖尿病患者一堆可以活到產聲腎病變 => 所以健保很爛, 健保該廢除??不過畢竟倪海廈不是學科學出身的, 沒有完整的邏輯推理能力, 不懂得因果關聯和統計資料, 會做出這種令人發噱的錯誤結論, 不令人感到意外..
"糖尿病在原本處於高血糖下突然降到較低血糖時, 的確會有視力模糊的現象. 那是因為血糖的突降造成眼球的滲透壓變化, 而讓眼球的視力暫時性變差. 通常一個多月後就會恢復"RH的這段話,正是小弟得病時的最大困擾之一從原本的3XX血糖降到150以下時那整整近1個星期的時間,視力很差後來,因為影響到工作,所以只好去配眼鏡一量之下,發現視力從原本的700度,散光150..降到500度,散光100當然一整個看不清啊配了一隻新眼鏡,大約使用2個星期後視力回到650...只好又把舊的拿起來載新的變成看近專用上個月又去配了一隻眼鏡近視左右各700,但散光變成75而己但有些微的老花試著保持血糖的穏定經過8週以上,再去配一隻眼鏡試試吧放任血糖一直升高,後面真的會看不到,代價太大了
Lisa_Hsu wrote:看來你連基本的統計學...(恕刪) 你需要去重修一下統計學喔..平均50多歲不代表不會有老年人口的產生..平均值和極端值在高中統計課程就有講到囉..拿個案去討論平均值是沒意義的事..古人一定會有活70歲, 80歲, 甚至90歲, 100歲的例子這個我一點也不否認..但總數呢??世界各國的人口學統計, 在20世紀前幾呼都是屬於金字塔型分佈.表示老人人口是最少的一群..而以台灣來說, 連續60年沒戰亂(因為戰亂時老人是最難活下去的一群)+先進醫療技術引進才把老人人口拉高到10%..以中國3000年歷史(信史), 不戰亂不饑荒不缺糧頂多是短短幾百年時間, 還要分佈到3000年間, 所以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一定是比較少..因此中醫看不到太多的糖尿病, 看不到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本來就是非戰之罪. 所以倪海廈看不到糖尿病併發症, 也不是他問題, 因為對他而言, 只要病人短期症狀改善他就不追蹤, 自然他看不到這病人10年, 20年後的狀況, 看不到, 自然不會認為有併發症, 這是中醫技術的極限.再者古代生活的健康水準本來就不高漢代馬王堆的貴族女屍被檢驗出來至少有11種疾病, 包括結核菌, 三種寄生蟲感染, 加上膽結石等..這已經是"貴族"等級(馬王堆的家世是地方王國的宰相)能享受到的當代高階醫療水準下的健康狀況..更不用說同時期的平民的健康水準是如何..能活到看到糖尿病併發症跑出來的, 少之又少.
Lisa_Hsu wrote:看來你連基本的統計學都學得不好唐朝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理論上活到60幾歲是正常...(恕刪) 這位誰..., 你要加強文學程度了呀!:"人生七十古來稀",你把它解讀成理論上活到60幾歲是正常現在是 "人生一百今來稀", 就解讀理論上活到90幾歲是正常嗎?http://www.cyszw.com/cyzs/DATA/21-04-04.htm东汉时期,人口平均寿命只有22岁,唐代全盛时期也只有27岁,从宋代到民国人口平均寿命由30岁增加到35岁唐代全盛時期是指安史之亂前, 那時無大規模戰爭, 平均壽命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