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小孩堅持的事情

謝謝大家的指教!

我是用罰站的方式,叫他數到100!

他會跟其他人說,爸爸不兇,最多叫他罰站,

他會怕的有舊的幼稚園老師,二阿姨及小阿姨,新的幼稚園老師,他也不怕,

但他很喜歡新的幼稚園的操場,很大,可以跑步。

課太多也是我和老婆溝通上的較大的不同點,

還好現在大部份的課都上完了,只剩不到一半的課,

並非一定要他穿有扣子的衣服,想法是你不要挑衣服穿,

有些表哥留下來的衣服,也有扣子,都無法穿,

有次去參加他舅舅的婚禮,想說穿正式一點,也無法配合,

他的外祖父很生氣,後來瞭解他的原因,才想說慢慢來糾正他,

有一次兒子跟我說,有一次他穿有扣子的衣服,跟他的表姊

玩遊戲抱在一起時有扣子的地方會痛,故產生恐懼。

小時候上很多課,當然不是未來就一定會成材,我也只希望他

未來能建康成長,所以他除了技能的課,也有運動課,音樂課。

他的學校也安排聖經的課程,品格的教育我認為最重要,

游泳未來會希望能去參加比賽,並非要得奬牌,目的在

操練他的耐力,抗壓性,團隊訓練,

我們這一輩的人,都為了賺錢在工作,

不是為了生活在工作,花太多時間在工作。

太不會生活了。
小孩上課快樂嗎?

我的小孩在上畫畫課及游泳課時,大約二歲多的時候,

每次去都哭,抓著門不要去,很害怕!大約過了三個月或半年才不哭!

但是現在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畫畫,他也喜歡游泳,但還是不想上游泳課,

我想有些事,他不明白,他是不是喜歡,要給他一點機會,嘗試後再決定!





我小時侯上過鋼琴課,佳音英文12級畢業,珠心算課,畫畫課...
結果專二開始叛逆當小流氓,跟幫派老大,打架鬧事,飆車,刺青(當然現在有改邪歸正了)
主困:小時侯生活過得太累,被父母限制太多管太嚴,長大想當自己~

當然是我自己劣根性很重,不能怪父母
但...我真的好討厭我的童年啊~~

艾倫先生 wrote:
我小時侯上過鋼琴課,...(恕刪)


還好你有改正。

我覺得人都是在什麼時間開竅,自已開始會想,往正面的路走,每個人時間點不對。

我想瞭解,除了上很多課之外,為什麼你會覺得童年不快樂,是父母親太少帶你出去玩,

還是太嚴格或其他。
你們的親子溝通是有效溝通嗎?挑食較常見,至於上廁所也不去蠻奇怪的,沒說明原因,不清楚孩子單純鬧脾氣還是不喜歡做你們"指令"他必須做的事。

那你的孩子喜歡做什麼呢?(是真正發自內心原始的喜歡,不是你們引導他去喜歡的)孩子不配合一定有原因,可能他自己知道,也可能他搞不清楚,需要大人陪伴他找出原因來協助他。

他在團體間的人際關係好嗎?他常提起學校發生的事情嗎?你們有跟他一起討論接續他的話題嗎?如果他不容易融入同儕之中,會感受到相當程度的挫折,反應在生活當中。

louis388 wrote:
。收東西,穿衣服,都不會去做,除非開始數數,(數到10要做完。。。。),記得從二歲多開始就不穿

有扣子的衣服,一直溝通都無效,本來跟他講好在滿五歲就要穿五個扣子的衣服,到了五歲又不願穿,

強迫穿,就嚎啕大哭也是没半小時不會停。


如果,他的堅持,不會影響別人,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順著他,也未必不是件不好的事....,為什麼你一定要改變他,

而不能照他想要的方式做咧??
louis388 wrote:
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對我而言“小孩是上帝給的禮物,而上帝不會給不好的禮物。”(來自伯大尼校長的演講)。
我的小孩從小(保守是一歲)去上很多的課程,目前六歲了(大班)。如全腦開發、手眼協調、感覺與統合、
再來是畫畫、游泳課、陶土(捏塑)、數學、注音、積木、奧福音樂、雲門親子、小提琴。。。。。
太多了對我而言,我們以前任一項我都没學過(除了在學校),我也是這樣長大,為什麼我的老婆要送去上
那麼多課,她的原因是現在没有加強什麼,以後就没時間上,來不及培養什麼能力。這樣的學習之後,他學到
了幾樣我認為不錯的,畫畫、音樂及游泳。很喜歡畫畫,前一段時間,每天畫應該畫了幾百輛車子,線條都是
一筆畫的,車子的廠牌國內外都熟,如BUGATI,藍保堅尼。。。,近來喜歡T﹣REX(暴龍)也畫了很多,
常常畫了又改,比我畫得好(可能是我畫得太差了),五線譜他看得懂,會拉小提琴,聽力很好,偶爾會
哼歌,游泳目前是自由式,仰式,蛙式及蝶腰,不會比我快,但比我姿勢正確,好看,快到專業了。
他跟其他小朋友不會很快打成一片,都在旁邊看別人玩,他是獨子,碰到其他小朋友會很想跟他們玩,很在乎
他們,以上稍稍讓大家瞭解我兒子。


剛剛跟內人看了一下版主的分享。 老實說,我們覺得有點本末倒置。 至少,站在在我們的觀點來看,上列的課程孩子長大後再學都來得及。 最重要的基本功夫反而有可能忽略了。 對我們而言,基本功夫只是邏輯好,個性好,能專注,這樣就夠了。

請讓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小孩: 大的女兒三歲十一個月(十二月就四歲了),小兒子的兩個月。 從來沒有上過以上任何課程,我們也從來沒有意願讓她那麼小就學那些東西。 她所學的東西,幾乎都是我跟內人親自教的。

我當年有幸可以親自帶她,從兩個月到九個月,然後一歲之後白天才送到奶媽家。 每天晚上與週末都是我們夫妻兩個陪小孩。 家中電視約三年沒有開過,所以她三歲之前從來沒有要求要看電視。 家中iPhone與iPad通通與她無緣,我們不讓她使用。 兩歲後送附近的安親班(有基礎學程,例如數字,形狀...等等)。

現在三歲十一個月。

她畫的圖也許不漂亮,筆畫也許很幼稚,但是在弟弟出生前五個月,她很仔細的畫了一張全家福,然而正中間畫有一個像花生米的小頭,對她而言,那就是尚未出世的弟弟。 那張圖現在掛在牆上。 她在弟弟出生前,就清楚的知道弟弟將會是家中一份子。

她的字寫得也許不漂亮,也不懂任何品牌名稱,但是英文26個字母大小寫都可以自由運用,國語及英文也可以混合使用。 可以同時使用中英文與我們溝通。 台語不太願意說,但是聽得懂。

她不會游泳,但是她不怕水,也願意嘗試新的東西。

她不願意看電視,但是願意看書,每天睡前一定要我們唸故事給她聽,然後她一定要自己再唸一個故事給弟弟聽。 因為這樣才公平。 現在會看一些幼兒電視節目,但是可以在10~30分鐘後自己親手關掉電視。

有些課她不喜歡,但是她的注意力與集中力還是讓老師很放心。 也許跑到旁邊做別的事情,但是老師如果問問題,她也答得出來。 她不會玩iPhone與iPad,但是她可以在三歲時就可以一個人完成124塊的拼圖,也養成了一次將近70分鐘的專注力。

她也許不會朗誦,但是她出門前會主動跟父母,祖父母道別,順便說她現在出門要去哪裡。 "阿公,阿媽,媽媽掰掰,我先跟爸爸上學去了",這是我們每天早上出門一定會聽到的一句話。 重點是,我們從來沒有教她這樣說。 她只是有一天,忽然問過我一句話: "拔拔,你為什麼出門時要跟阿公阿媽說你去哪裡?"

她沒有上過手眼協調的課,但是一歲半時就搶著要自己用湯匙吃副食品,兩歲之後就不需我們餵她吃飯,因為對她而言,吃飯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她在兩歲半就會自己扣扣子,甚至也會幫我扣扣子,雖然扣得慢,我們都很有耐心的讓她扣。 她三歲多會開始自己摺衣服,也許她摺得很醜,但是她摺得很仔細。 雖然還不會自己刷牙,但是每天晚上刷牙時都非常合作,不需要鬧革命。

她沒上過數學課,但是她可以用中英文數完0~999,我們只教過她0~20,其他都是她自己思考出來的。 當年她不懂100怎麼說,只是轉頭問我,"拔拔,10個10怎麼說?"

她沒上過邏輯課程,但是當她知道牆壁裡的「轟轟」聲是水聲時,她立刻就知道家裡除了她之外,同一個時間內還有其他人在洗澡。 當她忽然發現20之後的數字是有規律的,她立刻就知道後來的數字也有類似的規律,而相同的規律在120之後也有效。

她沒有上過EQ課程,但是當年最愛欺負她的小男生,現在是她的好朋友。 她在學校裡,不時無刻都有3~4個小跟班(但是全都是男生,做爸爸的我已經覺悟了 *哈哈*)。 她在公園也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玩成一片,但是也可以自己一個人玩。

她很少哭鬧,從小到現在,每次哭不超過五分鐘,而且自己會停止哭泣。 當弟弟在哭時,她會自己跑過來替弟弟塞奶嘴,並說 "弟弟不要哭喔,哭了爸爸會不理你“,或是”弟弟不要哭喔,哭哭沒有用啦“。 就算跌到,撞牆,從腳踏車飛出去,她也不會哭。 就算受傷了,也只是哭兩聲就自己停止了。 在她的世界,她已經習慣「哭」是不能解決事情的。

她還不會說謊,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敷衍她,更不會騙她。 這個習慣是從最早的副食品餵食開始,當我們說"這是最後一口囉",那就絕對是最後一口,無論碗裡還有多少食物。 我們夫妻兩個,無論好事壞事,全部說到做到,所以她對我們說的話並不會有懷疑的概念。

她不會洗碗,但是會幫忙收拾碗筷,會幫忙拿碗筷,會幫忙拿衛生紙...等等。

我們可以在玩具店裡跟她說明為什麼這個玩具不好,不能買,而不需要經過哭鬧的程序。 上次她還自己說 "拔拔,我只是看看,我沒有要買"。

上次我跟內人出去辦事,將女兒留給阿媽照顧一下,她居然自己跑去跟阿媽說 “阿媽,不要擔心,爸爸媽媽不在,有事情就跟我說吧,我會幫忙。“

她非常怕我,但也非常的愛我。 當她被罵,被罰站,或甚至被打屁股時,我會讓她很清楚的知道兩件事: (1)她為什麼被處罰,(2)我們雖然處罰她,我們還是愛她的。

她三歲十一個月,走在馬路邊或停車場時,她常常會讓弟弟的嬰兒車走在內側,而自己走靠近馬路那邊。 只因為我都是走在馬路邊,內人與女兒永遠都是走在我的內側。

她還不會自己脫衣服,但是會自己選擇要穿的衣物,自己也會穿,也會幫弟弟穿襪子。 上次還想幫忙換尿布...




這些並不是炫耀,而是我們自己對女兒「身教」的結果。

我們目前不打算教她任何課程。 我們現在只教她「自己思考」「自己觀察」「自己發問」。

為了這三樣,你能想像我們花了多大的心血嗎? 我們夫妻從來沒有在她面前吵架,我開車開始不罵髒話 (笑),我們不會對任何人事物輕易的失去耐心。 我們隨時隨地都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我們知道她隨時都在觀察及學習。

為了讓她了解為什麼被罰站,我曾經好幾次跟她一起關廁所關半個多鐘頭,相同的一句話可以反覆的說七八次,一直等到她可以自己講出來為止。 為了讓她知道1~9的順序,內人可以跟她跪在地上整個鐘頭,用不同的方式,重複1~9的順序。 為了讓她自己完成第一個24片拼圖,我們兩個在她身邊整整坐了47分鐘。

所以,嚴格來說,上面的她會的所有技能,絕大多數都是從我們身上拷貝過去的。 當然,孩子會長大,而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會儘量配合。 但是無論如何改變,我們最後的目標只是要讓孩子以後「有邏輯觀念」「有愛心」「有耐心」「能專心」,其他以後就靠她自己,看她將來的興趣了。




回到版主的問題:

louis388 wrote:
我們不打小孩,以溝通為主

有時後,打屁股也是需要的。
溝通呢,那必須要有耐心,並且每次都要「簡單」「一致」,這樣小朋友才能了解。
我會讓小朋友重複我說過的話,這樣她才會以她了解的語詞來解釋你剛剛告訴她的話。

比方說,小朋友飯前肚子餓想吃零食。
我不會對她說一堆道理,只會說:
「現在吃餅乾的話,等一下會吃不下飯」「不吃飯晚上會肚子餓餓喔」
如果執意要吃,就給她吃,等到吃不下飯,下列對話會出現:
「剛剛爸爸跟妳說什麼?」「不吃飯晚上會怎麼樣?」
如果晚上真的餓了,下列對話會出現:
「剛剛爸爸跟你說什麼?」「妳因為吃餅乾,沒吃飯,所以肚子餓,現在不能吃東西,要等下一餐」。

簡單易瞭的對話,如果她鬧,我就慢慢重複,幾次後她就知道零食與正餐之間的利害關係了。


louis388 wrote:
情緒及不聽指令是我最困擾的事

對不起,但是他的情緒波動很可能是學你或你太太。 如果不是,那可能是從小孩「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人」身上學來的,有時是阿公阿媽,有時是奶媽...等等。

當你們面對事情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小孩會認為那是「正常應有的反應」,然後下次他自己遇到類似的狀況,他將會用類似的反應來面對。 換句話說,當小孩不乖不聽話時,你們是否有相當大的情緒波動? 當你們要他做某件事,而他不願意,你們是否有情緒波動? 如果有,那小孩也是因為他希望你們做某件事而你們不願意,所以出現了類似的情緒波動。

換句話說,
你要他自己穿衣服,他不穿,你不高興。 這是你的立場。
他要你幫他穿衣服,你不穿,他不高興。 這是他的立場。

你們不高興的反應如果是情緒波動,那你認為他不高興會有什麼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你希望他在不高興時不要有太大的情緒波動,那就要從我們做父母的自己開始。

louis388 wrote:
刷牙,上廁所,專心吃飯,收東西,穿衣服

我們的做法一般是將這些事情變成類似遊戲的共同活動,會利用不同的聲音,表情與語調來引導她的配合與興趣。

例如收東西,我們有編一首歌,要她收東西時,我們就會一起唱歌一起收東西。 雖然是一起收東西,但是我們不會幫她收。 我們會幫她拿箱子,袋子,然後要她親手把玩具放進箱子/袋子裡,如果箱子/袋子不大不重,東西收完後,我們會要求她再把箱子/袋子放到某個地方。 如果太大或太重,那我們會幫助她拿到某個地方。 做完後,我會給她一個獎勵。 上廁所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引導。

但是這個獎勵與禮物,玩具或食物無關。 我給她的只是一個high-five... 但是這個high-five會從high-five(上擊掌)變成low-five(下擊掌)在變成side-five(側擊掌).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用有趣的小遊戲來獎勵她的行為。 簡單說,就是逗她笑。

刷牙則是用聲音與詞彙引導。 例如,如果要刷上下門牙,我們會說"給我一個輕輕的一"(一的發音嘴形可以暴露門牙,並且讓上下牙合在一起),這樣小朋友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 然後我有時候就會邊幫她刷牙邊出怪聲,有點像是beatbox的方式,然後刷牙的動作也配合聲音,搞笑兼娛樂。 這樣一來,刷牙就不是革命時間,而是她期待的時間。 現在大一點,我們就會用"哦,牙齒有沒有一個洞啊~"的方式來檢查她的牙齒,或是刷牙時教導刷牙的重要。 這些動作語詞聲音幾乎每天都一樣,所以她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

專心吃飯就困難了。 這個每個小孩的差異會很大,所以建議版主要以自己孩子的習慣與個性做調適。 我們的女兒從小就被培養自己動手,所以很小就會用湯匙吃飯。 但是相信很多家長都遇過這個問題: 小孩吃飯吃得到處都是...

我們的做法如下: 最早在餵食副食品時,我們都是小口餵食,不給她機會弄得到處都是。 也就是說,每次只放湯匙面積約1/2到2/3的食物,就是她可以一口吃完而不沾嘴的量。 就算她弄髒了,我們也不生氣,只是會對著打翻的食物做鬼臉,說"喔喔"。 由於是鬼臉,加上"喔喔"這個聲音只在她犯錯誤時出現,小朋友就知道這與平常的爸媽反應不相同,下次她自己就會注意。

等長大後,她會嘗試用湯匙自己吃飯,如果她不小心把食物弄出來,我們會暫停她吃飯的動作,對著弄出來的食物做同樣的動作與聲音,然後加一句"這樣傷腦筋喔"。 (如上,這句話也是在犯錯時才會出現)

等更大後,熟悉使用湯匙後,如果不小心把食物弄出來,那我們就會暫停她吃飯的動作,用比較嚴肅的臉問她"這樣有沒有傷腦筋啊?" 她自然而然就會注意吃飯時,不要做出傷腦筋的錯誤。

到這個階段,不需打罵,只需有耐心的引導。

但是更大後,進入三歲階段,小朋友有時候會頑皮,故意弄點食物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很嚴肅的臉問她,"這樣可以嗎?" "這樣不行喔,爸爸不希望你這樣,因為這樣媽媽(或阿媽)會辛苦喔",並要求她自己撿起來。 如果三次後還不聽,那就直接抓到廁所罰站,但是必需很「清楚簡潔」的解釋為什麼她被罰站,並要求她用自己的方式重複說三次。 這樣一來,搗蛋的機率就會下降,因為對她而言,這種「搗蛋」一點都「不好玩」。為什麼不好玩? 因為她得不到「她所預期的反應」(例如父母慌慌張張氣急敗壞的收拾),所以不好玩。

遇到不愛吃的東西,我們會和顏悅色的鼓勵她「試試看」。 很多時候小朋友也不見得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喜歡,我們會嘗試著問她,為什麼不想吃這個食物。 如果理由太爛,那我們會鼓勵她試試看,"相信爸爸,先吃一口看看,如果等一下不喜歡就不要吃"。 很多時候,吃一口之後就會自己繼續吃了。 當然,也有時候吃一口後更不吃,那就可以問她為什麼不吃。 一般她吃一兩口後,都可以解釋為什麼她不喜歡吃。 記住啊,既然答應「吃一口後如果不喜歡可以不要吃」,那就要遵守諾言喔。

對我們來說,少吃一樣菜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小孩對你不信任,那就是大事了。

當然,如果自己吃到後來,需要家長稍微餵食,那也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請問家長自己吃飯時在幹什麼? 如果家長自己吃飯時在看報紙,看電視,看iPad/iPhone,那家長沒有資格責怪小孩吃飯不專心,因為小孩只是很單純的有樣學樣而已...


如果小孩會從餐桌「烙跑」,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應對方式也不太相同。


louis388 wrote:
他跟其他小朋友不會很快打成一片,都在旁邊看別人玩,他是獨子,碰到其他小朋友會很想跟他們玩,很在乎

這個問題還好,因為他還有興趣,會在意。 但是會變成這樣,可能跟他之前所學的東西有關。

從版主的發言可以發現,你的小朋友所學習的東西,幾乎都是可以「單人完成的個人活動」(畫畫、游泳課、陶土(捏塑)、數學、注音、積木、奧福音樂、雲門親子、小提琴),對吧? 很少有「同樂」的「眾人活動」。

所以在這方面,孩子可能沒有經驗,會有點緊張,甚至感覺不熟悉。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可以製造機會讓小孩與其他小孩互動 (不是要小孩去上這種課程喔)。 例如週末可以帶去公園,鼓勵他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如果他不願意,家長可以自行先與其他小朋友互動,例如詢問對方名字,幾歲...等等,然後看狀況再慢慢退場。 有機會也可以讓小朋友與好友的孩子或是親戚的孩子互動,一起玩耍,這樣孩子自然會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

不會馬上打成一片也無妨,有些小孩比較謹慎。 我女兒也不會馬上與陌生小孩打成一片,她選擇在旁邊觀察一下,等等再決定要與誰玩,要玩什麼,要怎麼玩...等等。




louis388 wrote:
有一次兒子跟我說,有一次他穿有扣子的衣服,跟他的表姊
玩遊戲抱在一起時有扣子的地方會痛,故產生恐懼。

知道問題就好辦,下次在有扣子的後面縫一塊布,一件不痛,兩件不痛,接下來就不會覺得痛了。


louis388 wrote:
我們這一輩的人,都為了賺錢在工作,
不是為了生活在工作,花太多時間在工作。
太不會生活了。

是啊,不過您不覺得這是一個盲點嗎?
小孩的生活不就是要快快樂樂嗎?
每天上這麼多不同的課程,每天都要東奔西跑,那跟你的工作有什麼不同呢?

換個角度看,你所謂的生活,會是「學習一大堆自己不懂的東西」嗎? 還是花時間與父母孩子一同相處呢?


我自己的小孩,擁有的是「與父母一同快樂的學習」,而不是「父母急急忙忙的送小孩去學習」。 試想,你們趕著送小孩去上課時,是否也常常急急忙忙的趕時間,是否常常催促小孩動作快一點,是否在無意識中露出「快快快,趕趕趕」的神情語調? 是否也沒有讓小孩真正的靜下心來的完成他自己手中的事物?

說真的,「耐力,抗壓性,團隊訓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當孩子有高度的專注力與耐心,自然就能抗壓。 當孩子有邏輯概念,有愛心,有耐心,就可以在團隊中應對良好。 如果孩子可以自己扣扣子,拿叉子插水果,你認為手眼協調還會有問題嗎? 我女兒沒上過手眼協調的課,但是她第一次拿到木馬後,在短短20分鐘內,自己忽然爬到木馬背上轉圈圈... 這樣的平衡感,就是平時在沙發,在床上,在公園裡培養出來的。

如果家長工作許可,環境許可,與其花大錢送小孩上各式各樣的課,我會建議家長不如多花點時間親自陪伴小孩。 小孩成長太快,這些時間一縱即逝,真的要好好珍惜。


不好意思,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希望能夠對版主有所助益。


Molonlabe wrote:
換句話說,
你要他自己穿衣服,他不穿,你不高興。 這是你的立場。
他要你幫他穿衣服,你不穿,他不高興。 這是他的立場。


總算有人把問題點,給點出來了.,

沒錯,你要求別人來順從自己想要做的事,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自私的一種行為.,

你自己自私,卻要要求別人無私,可悲丫,

難怪孩子教不好.............
louis388 wrote:
很喜歡畫畫,前一段時間,每天畫應該畫了幾百輛車子,線條都是

一筆畫的,車子的廠牌國內外都熟,如BUGATI,藍保堅尼。。。

louis388 wrote:
他跟其他小朋友不會很快打成一片,都在旁邊看別人玩,他是獨子,碰到其他小朋友會很想跟他們玩,很在乎

他們

louis388 wrote:
收東西,穿衣服,都不會去做,除非開始數數,(數到10要做完。。。。),記得從二歲多開始就不穿

有扣子的衣服,一直溝通都無效,本來跟他講好在滿五歲就要穿五個扣子的衣服,到了五歲又不願穿,

強迫穿,就嚎啕大哭也是没半小時不會停。


從您的敘述中,可以看到一個執著,異常專注,具有超乎同齡小孩的嫻熟技能,但是又極為固執,社交技巧不佳,對於自己不喜好的事物,幾乎完全不處理也不妥協的孩子~
不知您是有思考過尋求兒童精神科醫師的咨詢服務?
版主你小孩全腦開發、手眼協調、感覺與統合都學了
長大後應該是個奇才
但你没有想到讓你的的小孩去練內功嗎?
日後他若不能統一江湖,建立霸葉
你老婆豈不會失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